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企业正文

海装探索风电开发“四驱”模式

2015-06-24 08:57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甘露 徐欣荣关键词:风电项目风电场海装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6月12日,海装风电自建山西昔阳斯能200兆瓦风电场风机并网启动仪式在风场升压站外举行。该项目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大寨乡沾尚镇,风电场南北长约28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以上,属于建设难度较高的山地风场,共吊装100台“海装造”2兆瓦风电机组。

昔阳斯能项目是山西省重点工程,由海装风电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即中船海装(北京)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与上海斯能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标志着海装风电在新能源投资开发领域创造了自建风场开发管理新模式。据介绍,该项目从开工到并网,全过程、全流程积极探索,助推海装风电在新能源投资开发板块上,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驱”新模式。

创新合作模式

昔阳斯能200兆瓦风电场项目由海装风电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即中船海装(北京)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与上海斯能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这种创新合作模式打破了风电场建设常规融资模式,实现了在混合所有制下融资模式的创新,更是“军民成果融合、央企民企合作”的成功典范。

当下,混合所有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海装风电通过与活跃民营资本进行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提高了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海装风电的“资金、管理、技术、品牌优势”与上海斯能投资有限公司的“项目资源与本地资源优势”充分结合,使得项目前期及并网手续办理迅速、建设流程不断优化、成本造价控制有效,最终缩短了项目开发进程,并确保了安全性与经济性,项目从开工到并网,仅仅用了一年时间。

海装风电相关负责人表示,采取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能够加速决策流程和完善决策机制,能够让央企民企实现优势互补,能够在新平台上集聚各方面人才,能够增加获取优质资源的途径,从而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

转变管理方式

模式创新带来了机制转换。昔阳斯能项目控股方中船海装(北京)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力争实现由“管企业”到“管资本”的过渡,该项目合资公司昔阳县斯能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则大力推行管理创新,实施“一体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

回顾主要建设进度节点:2014年5月,进场进行道路施工;7月25日开始浇筑首台风机基础浇筑;11月18日启动首台风机吊装;2015年4月23日,顺利通过了山西省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升压站受电前及首批风机并网前的质检验收;5月7日第100台风机吊装完成;6月6日反送电一次成功,预计将于7月实现全面投产。这不仅刷新了同类风电项目工程建设和并网的行业速度,也是海装风电在自建风场建设管理模式上的重要突破,真正做到了“树一台风机、立一个标杆,建一座风场,成一个示范”。

尝试多元融资

风力发电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一个5万千瓦的陆上风电项目投资额约4亿元人民币,最低资本金比例要求为20%。因此,风电开发运营企业需要大量资金作为项目开发资本金,而且通常在开发、建设期,风电场项目资金回报率较低,风电开发运营企业将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因此,“资金是否足额到位”成为项目能否顺利建成的关键。

原标题:海装探索风电开发“四驱”模式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项目查看更多>风电场查看更多>海装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