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一带一路:新疆准东能源基地基础设施滞后

2015-06-29 10:24来源:中电新闻网作者:王俊关键词:能源企业新疆准东能源电源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克拉玛依的新疆准东能源基地,从荒无人烟到新城渐起,煤炭、煤电、煤化工、煤电冶等产业快速发展。然而这背后,也隐含着西部地区能源开发过程中普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请看本期的记者调查。

新疆准东,中国最大的整装煤田,自被定位为能源基地后,“人气”飙升,煤炭开发利用一日千里。

“准东变成第二个克拉玛依不是不可能。”新疆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创军告诉本报记者。

无垠戈壁和寥廓荒原,构成了准东的环境基调。作为全国唯一没有户籍人口的开发区,这里是先行者的世界。除成果外,煤海拓荒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尤令记者一行关注。

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依托能源基地建设,准东先后吸引了一大批煤炭、煤电、煤化工等企业入驻,人口集聚效应由此显现。

“几年前,准东还是无人区,开发后人才多起来。据开发区管委会统计,目前人口总数已达六七万。”神华神东电力新疆准东五彩湾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东五彩湾电厂)相关负责人姚挺进介绍说。

人一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自然增加。但受起步晚、自然条件恶劣、地域广而企业分散,特别是管委会因无税收权而财力有限等因素影响,准东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虽说道路、供水、供电、通信基本完善,医疗、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却还未能跟上。

“5月份的一天,我出生不久的宝宝出疹子,一家人心急火燎地打出租车,到100多公里外的吉木萨尔县医院看病。”神东五彩湾电厂员工谢威娜告诉记者,县医院其实在当地有分院,但只有几个医生,忙不过来不说,药品还奇缺,连出疹子都治不了。“平时谁有个稍大点儿的病,都得往县里、甚至往乌鲁木齐跑。”教育难也成为燃眉之急。随着“拓荒二代”一天天长大,无幼儿园、中小学可上的局面亟待改变。

“据说政府已经规划要建幼儿园。但如果两年后幼儿园还没建好的话,我就只能把小孩儿送回老家,当留守儿童了。”谢威娜说。而与她有着相似遭遇的年轻人,在准东为数众多。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还拉远了人与人、企业与企业间的距离,使人们的生活空间变得十分狭小。“平时想去趟商店、饭店都不容易,更没什么公司以外的社交活动。”神东五彩湾电厂员工雷晓会说,她平均一个月才去吉木萨尔县一次,其余时间要么上班,要么待在宿舍里。

生活枯燥、无聊,是记者从拓荒者们口中听到的频率最高的词汇。

人才饥渴

“我们那里很艰苦,可能谈恋爱都是难题,因为女生非常少,坦诚地讲,你们决定来之前要慎重考虑。”每到校园招聘季,神东五彩湾电厂的工作人员都要对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应聘学生作出类似说明。

电厂具有技术密集型特点,对高素质人才需求较大。但即便身为央企、待遇相对不错,神东五彩湾电厂对应聘者的吸引力似乎也有限。出于远赴边疆和安全方面的顾虑,像华北电力大学这类高校的毕业生,基本都不会选择来此就业。

原标题:一带一路 新疆准东能源基地基础设施滞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企业查看更多>新疆准东能源查看更多>电源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