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互联网+”汹涌袭来 是利器也要提防成“双刃剑”

2015-07-02 09:33来源:经济参考报关键词:互联网+智能制造物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作为互联网经济行业本身,也感受到了这种压力。阿里巴巴总裁金建杭表示,今天是“互联网+”最好的时代,但也是“互联网+”最危险的时代。这并非空穴来风,以前很多中国互联网企业能够自由发展起来,要感谢政府给予了很宽松的环境。最令人担心的就是,当全社会都去关注“互联网+”的时候,反而是这些依托于互联网、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发展变得不好的时候。

推动“互联网+”先做“减法”

“互联网+”与制造业结合的道路并非坦途,仍需要全流程再造,围绕“互联网+”的困惑和争论也从未停止。

互联网经济风头正劲的电子商务领域是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先锋”,也是争议较为激烈的领域。曾先后登上“中国首富”宝座的宗庆后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曾有一番论战。宗庆后认为,国家倡导实体经济发展,但享受优惠政策最多的是电子商务等虚拟经济。马云则认为,电子商务也属于实体经济。

在中国制鞋业龙头企业康奈集团,对互联网认识的不同,也使父子两代企业家之间观点不一。老一代企业家希望专心把质量做到精益求精,而新生代则希望借助互联网订制,完成生产流程的改造。

在广东、浙江等地,不少企业负责人认为,不能只看到互联网的“加法效益”,还应认识到其存在“减法效应”。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和企业界人士普遍认为,“互联网+”将助力“中国制造”开辟新天地,要加入互联网思维、警惕互联网泡沫。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建议在几个方面先做“减法”。

一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做“权力减法”。《“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提出,清理阻碍“互联网+”发展的不合理制度政策,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市场准入,促进创业创新,让产业融合发展拥有广阔空间。

多位企业家感慨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推进,在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但是“互联网+”会催生很多新的生产方式和产业模式,所以政府管理部门也需树立“互联网思维”,对行政审批实行进一步的调整、下放和取消,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

二是完善法律法规,减少互联网市场环境中的乱象。有企业家指出,与传统制造业相比,互联网经济有快捷、交互性更强等特点,但互联网线上市场商品质量较差、侵权现象突出等问题比较普遍。建议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针对电商平台的法律法规,根据互联网自身特点来创新监管方式,对线上商品和服务的授权准入、流通交易、监督售后、安全保障等方面加强规范和监管。

三是鼓励优胜劣汰,让不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减员”。李锁云等多位企业家强调,现在正是调结构的关键期,那些低端的、拼价格的企业日子肯定难过,“互联网+”加速了新一轮“洗牌”,能够适应互联网浪潮的企业会迎来新生,同时要看到,有一些企业缺少竞争力、主营业务难以为继,试图通过炒作“互联网+”等概念“起死回生”,不能给这些企业“搅局”的机会。

一些受访专家和企业界人士认为,在做“减法”的同时,还要相应有一些“加法”。除了给企业创造公平竞争和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还希望能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瓶颈。多位企业家提出,实施“互联网+”需要有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建议相关部门通过定向实训、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等方式,培养出更多适应互联网经济的人才。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推进,“机器换人”的力度会逐步加大,对被替换下来的劳动力如何安置和分流,也要早做准备。

原标题:兴奋与焦虑:制造企业迷惘“互联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互联网+查看更多>智能制造查看更多>物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