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国外经验国际正文

校企合作联网 全球能源协同创新助推“一带一路”

2015-07-10 10:27来源:中电新闻网作者:张荣关键词:一带一路能源互联网电力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构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传承发展,不仅为沿线各国优势互补、务实合作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而且也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际产能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增长点。

“一带一路”加速“中国制造”走出去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非洲东部的广大地区联系在一起,特别是从发展空间看,“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具有不同禀赋优势,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在农业、工商、能源、通信、金融、科技等诸多领域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空间广阔,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这必将成为拉动我国及周边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与“一带一路”战略相呼应的是,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必将加快装备“走出去”,也将成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深化国际合作的有力支撑。这两个重大战略部署,既是我国企业面临的新挑战,也是新的重大机遇。在众多支撑产业中,我国装备和产能国际合作已开始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据统计,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是当前我国装备“走出去”的重点领域。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产业“菜单”越来越丰富,将覆盖特高压、4G、国产“云计算”装备等领域。

互联互通催生能源新格局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电力作为一种终端能源消费形式,在国民经济整体结构中的比重在不断增长。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全球领先的能源技术、装备大国,“一带一路”战略让我国的能源工业有了更多机会走到国际合作的前台,“中国制造2025”将有力推动“一带一路”在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互联互通,促进形成能源新格局。这无疑为电力能源革命提供了新机遇。

很早之前,我国专家就率先提出,要利用清洁能源构建地球村,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受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邀请,曾在联合国会议上就以全球视野研究思考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命题作了主旨演讲,指出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将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对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方案、实施路径、技术创新以及工程实践进行了系统论述,向世界描绘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美好蓝图。

按照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想,通过发展特高压电网技术,将连接“一极一道”(北极、赤道)和各洲、各国大型能源基地及各类分布式电源,能够将存在时区差、季节差的各大洲电网连接起来,突破资源瓶颈、环境约束和时空限制,将太阳能、风能、水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转化为电能送到各类用户,实现风光互补、地区互济,保障能源供应、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损失、降低社会成本。无论是从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环境的角度,还是从化解能源危机、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角度,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世界能源变革趋势和电网发展客观规律,将对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发挥全局性、战略性的引领作用。这一能源开发战略布局,有利于从根本上带动发展,消除贫困,促进和平。

原标题:校企合作联网 全球能源协同创新助推“一带一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一带一路查看更多>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电力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