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怎样避免核项目“邻避事件”

2015-08-03 10:51来源:经济观察报作者:孙春艳关键词:核电项目核电建设核能利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广东省发改委在7月13日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我省清洁能源建设的实施方案》中称,要“加快建设核燃料产业园项目,积极协调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并争取国防科工局等相关部门支持,推进核燃料产业园项目尽快落户我省并加快建设”。媒体据此进一步报道称,中国核工业集团(以下简称“中核集团”)有意重启在广东一个投资高达450亿元人民币的核燃料产业园项目。此前该公司在广东江门建设的核燃料产业园项目曾在2013年因受质疑而下马。

这个媒体的说法比较含蓄。其实在2013年7月初,核燃料产业园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公示之后,立即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引起轩然大波,江门市有近千名群众因对项目安全性表示担忧而到市政府门口反映诉求。网络平台上也掀起反对声浪,新浪微博上推出了“江门核危机”的专题。此事甚至还引起香港、澳门民众的关注。最终,江门市长承诺“未达共识前不立项、不开工”。

其实,不只是核燃料产业园项目,自2007年的厦门PX项目事件至2013年,有多个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因当地群众反对而停止或搬走。专家将这些情况归因为“邻避效应”。2013年之后,全国皆知的“邻避事件”明显减少,但是地方性事件仍然时有发生。

“邻避事件”的大量出现,反映出中国公众的权益意识逐渐增强,这是中国人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必然结果。一些政府长期闭门决策,对决策后果报喜不报忧,导致公众对当地政府信心不足。加之一些企业与地方政府形成结盟关系,使在经济条件和信息资源上都处于弱势地位的普通公众更加心里没底。同时,部分公众的非理性行为又让政府担心,如果按照旁观者的建议公开信息、透明决策,很可能大型项目都办不成。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任度不高是造成“邻避效应”难解的直接原因。

然而也应该看到,一些地方政府是希望从信息不平等的闭门决策中获得额外的收益,这种收益主要来自被节省下来的沟通成本、对受损公众的廉价补偿和对公共资源的低价使用等。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和公众可能都无暇顾及这些,但现在不一样了。地方政府必须放弃对额外收益的幻想,主动与公众沟通,才有可能达成共识。

江门核燃料产业园项目在2013年停止时,广东省政府并未公开表态,而如今广东省将核燃料产业园项目写入省级规划,是不是意味着已经达成共识了呢?从目前的网络民意来看,反对声音仍然存在,但同时也有不少人表示理解,而不是像当年那样的压倒式反对声浪。可见,当地政府还是做了一点积极的工作。

目前,中央要求“实体经济一定要抓上去”,重大项目建设可能因此出现又一波热潮。城镇化建设也将使公共设施建设大量增加。这些情况有可能带来新的“邻避事件”。社会环境已经与2013年以前大不相同,希望政府有更好的办法来应对和处理好这类问题。

原标题:怎样避免核项目“邻避事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项目查看更多>核电建设查看更多>核能利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