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工程报道正文

曝!东部沿海风电场或影响雷达致军情误判

2015-08-04 14:47来源:科技日报作者:吴旭 李强 郝嘉关键词:风电场雷达装备东部沿海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维空间的电波战士

记总参某电磁频谱管理中心仿真室

纵横陆、海、空、天四维空间,承载亿万信息的电磁波,自1888年被人类发现以来,迅速成为改变世界和影响战争胜负的“魔幻之手”。在总参某电磁频谱管理中心仿真室,有一群驾驭电磁波的人。他们运用仿真技术,让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频谱变得可见、可控、可用,助推三军用频武器装备“耳聪目明”征战沙场。

实现频管仿真手段从无到有

许多军事专家预言:“未来战争,谁善于控制、驾驭和运用电磁频谱,谁就能赢得战场主动权。”甚至有人宣称:“21世纪将是频谱战的时代。”

一直密切关注频谱管理技术动向的仿真实验室高级工程师肖凯宁和同事们,朝着电磁空间新领域发起了冲锋。他们的最初目标是搭建一个频谱兼容性检测实验室,解决武器装备之间的互扰难题。

肖凯宁与几位团队成员一起,在京郊某营区“安营扎寨”,一砖一瓦搞建设,推动建成了国内一流的电磁频谱特性综合测试分析平台,迈出了我军频管仿真手段建设关键性的第一步。

“这个平台就像CT扫描仪一样,可以对用频武器装备的频谱参数等几十项指标进行精细‘体检’,解决了长期以来频谱特性测不准、测不全的问题。”中心副主任姜华说。这一开创性的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此时,肖凯宁和他的团队目光已越过实验室,看到了更深的隐忧——单一系统装备可以做“CT扫描”,但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检验整个作战体系是否存在用频冲突,最可靠的方法是将它们调集到一起进行实测。但这种测试组织难度极大、成本高昂,实践中几乎不可能。

“能不能把三军用频武器装备的电磁频谱特性‘拔丝抽茧’一样‘提取’出来,放在计算机上,运用数字仿真技术进行用频模拟推演呢?”一个全新而大胆的设想在肖凯宁的脑海里酝酿发酵。经过3年多的艰辛探索,他们终于将数字仿真技术引入频管分析领域,将大量典型主战装备用频特性“数字化”,成功地把成体系的武器装备“装”进了方寸荧屏,初步搭建了全军第一家频管数字仿真平台,推动我军频管仿真手段实现了第二次跨越。

现在,他们又瞄准技术前沿,向频管仿真的下一个高地——半实物频管仿真系统发起了新的冲锋,努力实现我军频管仿真手段的第三次跨越。

科学数据是打仗的依据

前些年,为了从源头上避免无人机空中“撞车”,上级对无人机频谱进行行政性规划,从理论上为各类机型划定了“跑道”。但因缺少技术手段验证,效果到底怎么样,需要一个科学验证的手段。那年8月,上级下达通知,要求仿真室在3个月内,对无人机频率参数进行精细分析,为总部规划无人机频率提供科学依据。

博士毕业刚满2年的周宁担任课题组长,他带领4名闯劲十足的80后,历经8次大的联调联试,6480余次实验,终于用162张图表、203148组数据,为无人机铺设出一条条“数据航道”。

原标题:东部沿海风电场或影响雷达致军情误判 专家解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场查看更多>雷达装备查看更多>东部沿海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