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澄清】智能电网就是能源互联网?NO!NO!NO!

2015-08-19 06:44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冯江华 陈晓丽关键词:能源互联网需求侧管理智能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很多能源互联网模型中,能源信息采集系统只是对用能负荷和设备信息进行采集和监测。事实上,能源互联网系统需要的数据远不止这些,还应该包括与用能有关的许多信息,如当地气候条件和天气预报、人的生活和用能习惯、生产设备条件、工厂运营情况、生产的可持续性、安全等级、容量备用、企业文化、能源价格等。这些海量信息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进行快速分析,分析结果被用于系统的平衡优化控制或反馈给用户。

能源互联网的结构和运行

基础能源互联网。分布在终端用户侧的智能微网将成为供能系统的底层基本结构。这些能源微网或大或小,构建在工业园区、住宅区、商业区甚至城区范围内,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等既能稳定输出能源,又可调节的能源设施为基础,结合储能和其他调峰系统,充分融合当地太阳能、小风电、热泵、工厂余热余压等资源,满足区域内热电冷和天然气等能源需求。这个微网的范围界定一般取决于区域的配电等级(一般在110 kV及以下)以及铺设供冷、热或蒸汽管网的经济范围。在微网之内的用户,既是能源消费者,也可以是能源生产者或调节者,比如屋顶光伏余电上网、余热余压利用、利用备用设施或容量为微网提供共享服务、利用夜间充电而白天不用的电动汽车向电网反送电为电网调峰等。智能配能网在保证区域各种能源平衡的同时,通过安装在用户端和系统内各种能源设施的计量、统计和监测设备,以及相关信息收集和统计系统,对分布于微网内部及个体终端的产能、外来能源输入、用能、备用容量、储能系统、能源交易、经济运行和环保情况等重要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再通过互联网将信息转给控制中心,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产能和负荷的精准预测,并把最优化配置指令通过互联网传输给各个组成部分。

更高层级的能源互联网。同一地区以多个能源微网为基础,结合外供能源系统、区域能源配送系统、未包含在微网之内的若干产能、终端用户及备用和调节设施,构成更高层次的区域能源互联网。这个区域能源互联网的范围界定一般取决于区域行政、商业和工业的规划配置、输配电网的配电等级(一般在220 kV及以下)及其他因素。为了实现更大范围资源和负荷的优化配置,还应进一步规划和建设省市一级的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的思维、理念和技术也可以用于对全国能源系统的优化和改造中。只有互联网技术才能实现在大区域及全国范围内的信息互联互通,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技术的支持,才能在大区域内实现能源结构的平衡优化配置。

互联网化是“一体化和智能化”的基础

无论哪一个层次的能源互联网系统,都需要一个最优化的结构和高智能的控制系统,我们曾在智慧能源系统的理念中提出了能源“一体化、结构最优化和智能化”,事实上没有互联网,不可能实现“结构最优化和智能化”。因此以上的“三化”还需要加上一个“互联网化”。

能源互联网将与电网、大型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形成互补的运行体系。智能微网将首先尽可能多地配置可再生能源(屋顶光伏、地源、江水源、污水源热泵等),通过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储能和调峰系统以及用户的互动,尽可能实现自我能源平衡,力争做到不仅不对大电网造成过重负担,还可以为大电网提供调峰和安全保障方面的贡献。种情况可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有利于能源结构的转型。

原标题:“以人为本”应是能源互联网的基本出发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需求侧管理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