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报道正文

谁在拖大气减排的后腿?火电?

2015-09-25 09:05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刘秀凤关键词:火电行业火电企业脱硫脱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环保动力哪里来?

正向激励缺失,负向激励不到位

据环境商会的调研结果,国内玻璃行业平均每条生产线的脱硫脱硝除尘系统投资为八九百万元,年运行费用400多万元,新增的环保成本几乎相当于新建一条玻璃行业生产线。

当前水泥行业脱硝成本约为每吨20~40元,按此测算,我国现有水泥生产线的达标改造成本约170亿元。若按年产20亿吨水泥计算,全国水泥工业大气环保设施运行成本将达400亿元。“仅以此为例,如缺乏有效的财税支持措施,企业将没有动力额外增加环保改造投资,更没有动力额外增加环保设施运行成本。”《建议》指出。

在推动火电行业进行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环保补贴电价机制是激发电厂加大环保投入的关键举措之一,可归纳为正向激励。但在非电力领域,目前缺少类似具有可操作性的正向激励机制,主要依赖于对企业不达标的负向激励(即惩罚)。

然而,冶金、建材等产业普遍是当地的GDP、就业和信贷大户。《建议》认为,这就使得地方政府在环境执法中“更多游走在经济发展与污染治理之间的平衡地带,无法按照国家环保要求进行达标监管”。正向激励措施缺位、加之执法不严,使得这些行业的污染减排工作进展缓慢。

打破“环保逆淘汰”乱象

落后产能淘汰不到位,影响污染防治整体效果显现

“十二五”以来,我国水泥、玻璃、陶瓷、冶金、钢铁等非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部分地方“两高”行业企业新增产能仍在无序增长,且个别地方落实“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相对迟缓,导致这些行业产能过剩加重产业脱困负担,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程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作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重点任务之一,淘汰落后产能在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所在地环境质量状况的同时,还可有力地倒逼诸多“两高”行业转型升级。“两高”行业落后产能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强度往往远大于加装环保设施的先进产能,如若任其长期存在,将使得达标产能项目的大气治理成效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整体效果的显现。

骆建华说:“在很多行业,企业因为提高环保水平而导致成本增加,产品竞争力下降。相反,环保做得不好的企业,反而在市场竞争中占便宜,我们称之为‘环保逆淘汰’。要实现公平竞争,就必须要求大家都做好环保,不能谁做谁吃亏。”

《建议》指出,要在有效激励的基础上,再辅以更为严厉的地区排名考核等倒逼机制、更为全面的在线监测监督机制、绿色产品认证及强制采购机制,方可实现全国范围内有效的从严执法,打破工业污染治理中“环保逆淘汰”的产业乱象。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电行业查看更多>火电企业查看更多>脱硫脱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