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评论正文

山西“脱煤” 央企组团入晋助解

2015-10-16 15:10来源:南州经济作者:冯叶关键词:煤电一体化煤电联营煤炭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9年,我国煤炭均价曾涨到1000元,到2014年已下跌到500元以下。即使最乐观的人,也对山西煤炭业的短期复苏不抱希望。大同市发改委一位官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大同的侏罗纪煤储量已经不多,而二叠纪煤质不如侏罗纪,开采难度大,价格也上不去。目前大同市以煤炭产业为主,电力产值占比不到5%。

山西一位银行业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不碰煤炭、钢铁”,已成当地银行的“死命令”,“现在只能对电力企业发发贷款”。

在煤炭价格雪崩式下滑后,山西希望通过煤电联营来拯救煤炭企业

2012年7月,山西省下发《山西省促进煤炭电力企业协调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推动煤、电供需双方建立长期协作合同是方向”。

在政府主导下,山西煤电联营的案例层出不穷。比如2013年5月,同属山西省国资委的两大国企——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简称省煤运)和山西国际电力集团(简称省电力)合并重组,成立山西晋能集团,成为山西七大煤炭集团之一。

山西一位电力行业人士透露,省电力和省煤运的合并,“一定意义上是行政划拨,当时是想救这两家企业”。重组时省煤运一年盈利17个亿,电力则亏损很厉害,因此是省煤运作为主体合并了省电力,“省电力的一把手仅当了(晋能集团)副总经理,其他人顶多董事,吃亏吃大了。”

但合并之后情况反转,变成煤亏损,电则能持平,“山西标杆电价三毛五分三厘八,最起码一度电能挣两毛。”该人士说,这使得双方在薪酬水平上无法达成一致,“原来电力公司实行的是年薪制,合并以后工资大幅降低。现在博弈继续。”

过剩电力去向何方

比融合之难更为棘手的是山西电力行业的产能也已过剩,而晋电外送的瓶颈在通道。

比融合之难更为棘手的是山西电力行业的产能也已过剩,这为煤电一体化的转型方向蒙上了一层阴影。

9月底的一天深夜,南方周末记者乘坐大巴车从大同前往太原,同车的一位当地电厂经理在电话中高声催促着对方,“赶紧把电用掉!”

“现在都不图加工出来的产品能挣多少钱,只要还原炉(炼镁)能把电用了,就高兴得不得了。”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截至2014年底,山西省装机容量6306万千瓦,外送输电能力只有约2000万千瓦。2014年,山西省全社会用电总量1822.6亿千瓦小时,用火电年利用小时数6500-8000小时来衡量,山西省省内发电能力约在2300万—2800万千瓦之间。也即是说,以现有装机容量和耗电输电能力,山西电力产能过剩约25%—30%。

“山西过剩产能最大的产业是电,不是煤。”上述电力人士说。

目前大同在塔山和阳高新建了几个电厂,最迟明年年底投产。但大同电力已经过剩,“现役机组都不能满负荷,运转开工率不到60%,消化不了,山西用不了这么多电,往外输送瓶颈在通道,通道容量太小,发了电出不去。”前述大同市发改委官员说。

山西电力过剩的主因是工业基础薄弱,高耗能企业少,电力在省内难以消化。“现在用电量每个月下滑,大型电厂开机率50%,发那么多电谁用?山西几大(煤炭)集团自己建的电厂都用不完。”一位山西煤炭业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出于总量控制,国家发改委已经停止审批山西建传统的燃煤火电厂。“国家已经连续2年不给指标了,去年对接说2017年以前不给指标,今年对接说2018年以前不给指标。”山西一位官员说,“不给指标就都不能建,所以我们跟央企也说,就算咱们签了协议,也要向国家争取指标协议才能落实。央企对政策也都清楚,大家先签个约挂个号备个案,将来万一电改放开后有机会。”

原标题:山西“脱煤” 央企组团入晋助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电一体化查看更多>煤电联营查看更多>煤炭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