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可可托海水电站建设的前前后后

2015-10-23 09:36来源:能源发展网作者:王斯璇关键词:水电水电站水电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965年3月,我们一行二十几人从兰州出发,有我这样去过可可托海的,也有年轻人,没有一个带着家人。

我也顾不上生病的妻子。我一直以来都讲,人生这些年,真的是要对国家做贡献。从清华大学毕业的时候,当时的校长蒋南翔说,让我们为祖国工作五十年以上。我尽量要求自己,对国家贡献的越多越有价值。

设计院为我们开了誓师大会,大家很激动,我还朗诵了一首自己写的诗,“现场设计为方向,不亮明珠誓不还。”

我下了决心,一定要可可托海电站发了电再回来!

这一去就是三年。整个沉井工程持续了半年以上。二十几米深,一排二十几个,连成一串。

沉井必须在枯水期施工,也就是当年10月到第二年5月。可那正是可可托海最冷的时候。每天24小时三班倒,昼夜不停。工人们在冬衣外面套上胶裤子、胶鞋,因为下挖的同时,不断有地下水渗出。

工人们很艰苦。5米乘4米的深井,每次两三个人下井施工,有铲有挖,还有人放炮。挖出的有大石头,也有小沙子,大石头可能有一两米高。工人们从水里捞沙子,地下水渗出太多的时候,赶紧顺着井壁的梯子往上爬,抽水机加紧抽水,堵一堵,再下井继续。经常要通宵施工,可可托海的大风冷得不行,工人们开玩笑说下井反倒更暖和些。

1965年冬天,两位哈萨克族工人带着我们上山。坝区山高100米以上,雪深路滑,一下没踩住就可能从悬崖上滚下去,粉身碎骨。哈萨克族工人很实在,下山时担心我走不稳,就用绳子绑住我的腰,一个在后面拉着我,一个在前面挡着我,一路这样保护着我。

哈萨克族的同事,对我们真的很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查看更多>水电站查看更多>水电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