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盘点】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取得了哪些成果

2015-11-09 11:17来源:中电新闻网作者:朱怡关键词:能源互联网新能源智能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合作中获取共识,于开放中实现共赢。11月7日,为期3天的“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在江苏省苏州市圆满闭幕。该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提出了国际能源转型领域的首个宣言——— 《苏州宣言》。明确加快推进全球能源转型、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号召各国将能源转型战略变成能源转型发展的具体行动,提议设立国际能源变革联盟,成立“国际可再生能源署 (IRENA)—中国能源研究及交流合作中心”……满满当当的共识和承诺,实实在在的行动和倡议,令世界看到了各国推进能源转型的共同信心。

以问题为导向,靠互通来聚力。“可再生能源与电力转型”“需求侧与能源转型”“G20可再生能源合作前景”“化石能源转型路径及政策导向”“能源互联网”“金融创新与能源转型”———本次论坛提出的六大分论坛议题,精准反映了能源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国内外政要、著名科学家、专家学者以及产业代表,在论坛期间分享、交流、探讨,并就上述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推动全球能源变革进程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分论坛一 可再生能源与电力转型

作为分论坛一“可再生能源与电力转型”的主持人,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向记者介绍,分论坛一有包括德国能源署署长安德烈亚斯.库尔曼、丹麦国家电网总裁彼得.安德烈森、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禹、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等8位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发言。

他们围绕电力转型这一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既有丹麦、德国等国家电力转型管理的创新思考,也有来自国内新能源企业和电网企业在能源转型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该论坛凝聚的共识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转型需要建立长期的目标制度、统一规划、协调推进。电力转型应着眼于更广泛的整合和协调,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推进的系统工程;二是技术创新在电力转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多位发言人在演讲中谈到了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通过技术研发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电网企业则通过技术创新迎接和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接入和利用,以及通过创新加快储能技术的进步;三是智能化是电力系统转型的典型特征。嘉宾们在发言中提到未来能源系统的特征时,无一例外,都说需要智能化。其中智能电网是核心,智能风电和光伏也是关键的组成部分,同时需要实现智能的用户和智能终端,还需要智能的工业化和智能城市。

分论坛二 需求侧与能源转型

作为分论坛二 “需求侧与能源转型”的主持人,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告诉记者,国内外嘉宾们通过激烈探讨和互动,得出了一个主要共识———能源革命,需求先行。

“能源消费革命引导能源生产革命。

需求侧要从后台走上前台,我们有很多的秘密武器,比如提高能效的电动汽车、零碳建筑、强大的分布式以及微网技术等。

要利用需求侧的变化让供应侧更有活力。”王仲颖这样总结分论坛二的讨论成果。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目前全球终端用电的电器化比例为23%左右,到2050年至少能提升到60%以上,电力转型有着巨大的市场。“零碳建筑的市场也非常大。

2020年丹麦将实现零能耗、零碳建筑。”丹麦能源署署长贝墨通表示。 “提高能效也具有很大市场。”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小康在发言中介绍,目前我国建筑绿色化还不到5%,有工业锅炉64万台,在能效利用上与发达国家有10%~15%的差距,每年存在3500亿~4000亿千瓦时的节能潜力。我国工业各类电机要比发达国家的效率先进水平低10到20个百分点,这个数值如提高8个百分点,当年就可以实现2300亿千瓦时左右的节电。

比亚迪公司副总裁何龙提出,电动汽车将会成为一种重要的储能方式。他认为,电动汽车将出现爆发式的迅猛发展,并有望替代抽水蓄能等传统调峰方式。

“推广区域能源对全球节能的贡献是5%~10%,减排贡献达到60%。”丹佛斯中国副总裁车巍结合联合国环境署的一项城市区域能源研究结果作了介绍。

原标题:中电微博: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取得了哪些成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