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能源互联网:权衡利弊 正视风险

2015-12-10 08:57来源:中国石油报关键词:能源互联网电力市场售电侧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但从政府角度看,由于能源互联网是新能源技术、ICT和互联网的融合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因此它不仅存在技术、安全、标准等问题,还需要解决消费者、发电企业、电网、售电企业、政府等利益相关方的协调问题。巨大的红利往往意味着潜在的风险,比如互联网金融在塑造传统金融业态、带来普惠红利的同时,也因其方式及手段衍生日益复杂、新异而带来很多新的金融风险及乱象,不得不需要政府出面加强监管。

历史经验表明,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变革往往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和强度发生。在“互联网+”的浪潮下,能源互联网所推动的能源革命,即使穷尽我们所有的想象力,也难以预测其到来速度有多快、影响有多深。因此,我们在顺应潮流的同时,也需提前做好应对问题的准备。

(作者为能源经济学者,经济学博士)

泛能网技术促进能源价值最大化

提高效率是最大的节约。我国能源效率若提高1%,单就煤炭而言,每年就能节约4000万吨;若提高5%,每年就能节约2亿吨。

深谙此道的能源企业已着手在提高能效上布局。新奥集团自主创新的泛能网技术,改变了能源的利用方式,将能源效率提高20%。同时,泛能网技术能实现多种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环境势能等的输入,以及气、电、冷、热等多品位能源的输出,将整体能源利用效率由传统热电分产的40%至60%提高到85%以上,实现了能源、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通过不断调整能源结构,挖掘存量资产的节能潜力,同时运用新技术大幅提高增量资产的节能水平,到2020年,若我国综合能源效率能提高10%左右,那么一个现代化的能源体系也将随之建立。

——王高峰 《能源》杂志副总编辑

“全球电网”必要性值得商榷

总体而言,电力来源广泛,既能用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发电,又能用波动性较高的风电、太阳能等发电,存在着较多的选择。

由于电力不宜储存、需要供需实时平衡及运输损耗大的技术特点,因此其价格存在地区差异与时间差异,较小地理范围内(大致为1500公里)的独立区域市场是电力市场的常态。超越这一范围的电力潮流即使存在,也主要是需求特性不同带来的交易性机会,仅发生在个别时刻与地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可再生能源大发展的地区,这一点也并没有性质上的改变。

因此,电力市场一直是一个比较区域化的市场,电力在较小的区域市场才符合规模经济与竞争力原则,没有任何“全球电网”的必要。可转换为电力的能源资源随处可得,物理上的绝对稀缺不存在,过长距离输送的高成本电力,也注定在大部分时间无法与本地电源类型相竞争。这也是欧美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电力系统均相对松散的根本技术原因。

——张树伟 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相关阅读:

【我看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储能技术

全球能源互联互通 没有技术支撑那能行?

原标题:能源互联网:权衡利弊 正视风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电力市场查看更多>售电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