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配售电能源服务市场正文

售电改革扬帆起航 需求侧管理市场借势爆发

2015-12-10 11:51来源:北极星售电网关键词:电力需求侧管理售电市场电力体制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互联网+”下用电节电的新趋势 将需求侧响应引入售电侧市场】

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在后续市场设计过程中还需研究和解决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一是研究如何将需求侧响应资源引入到售电侧市场;二是研究如何让新售电机构有激励并且有义务为用户提高用电效率、优化用电模式、增加清洁能源消费比例,并且优化整个电力系统用电负荷曲线;三是提出售电侧放开的各阶段目标和措施,明确售电机构的盈利机理和模式,同时要保证普遍服务,并且普遍服务能最低限度影响售电侧市场的经济效率;四是研究如何保证电力市场公平竞争、提高市场效率。

 随着电力改革的推进,相关配套文件对需求响应的实施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目前需求响应已经在多个城市进行了实践探索。在倡导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需要引导用户能源消费新观念,实现电力节约和移峰填谷。电动汽车、需求响应、可再生能源三方整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之一。

南方电网公司在“互联网+”下在智慧能源管理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南网能源在能源生产及能源消费服务领域,不断探索及应用新的技术,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新的商业模式,组建能源与互联网跨界团队,自主研发了需求侧管理、建筑能效、光伏运营、南度度节能服务等平台,在能源服务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从需求响应试点城市的实施效果看,都成功实现了削减和转移负荷,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统一的系统建设规范,缺少统一的信息交互模型,不同开发商开发的系统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亟需围绕DR系统、互操作等开展标准研究制定。在需求响应推进过程中,还需要有自动需求响应标准体系的支撑,而标准应该以最简单的方式满足所有利益方的诉求。

能源互联网第一阶段 电力需求侧管理成为坚实的业务增长支柱

目前,中国还处于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传统能源生产商与输配服务提供商仍然主导市场格局,积极利用改革政策导入前的空档期加紧竞争新业务的能力建设,保留和拓展优质能源用户基数。而新能源供应商和跨界企业,则正通过尚未互联互通的、局域性的能源网,如智能油气管网、智能电网、智能微网等在能源服务市场摸索、建设、运营新的商业模式。

随着改革降低能源行业进入壁垒、局域多种能源互补网络的经济性得到商业化验证,以及更广泛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加快部署,中国的能源互联网试验将在某些区域率先取得成果,其建设运营模式也将趋于成熟并值得推广。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被纳入有效的能源交易,能源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形式也开始变得多样化。

在第一阶段的经济规模形成后,随着售电和配电市场的竞争性改革,电力需求侧管理成为坚实的业务增长支柱。由于运营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结合,在配电技术上以“削峰填谷”为内核的时间调度模式和“就地平衡与跨区平衡相结合”为内核的空间调度模式都将发展成熟。以智能计量和流量数据分析能力支撑的智能微网、虚拟电厂等技术会加速普及,平台化能源供给与能效服务模式逐步出现。各类平台同时竞争优质能源用户入口,参与竞争的企业体现出“比特管理瓦特”的人才特征。平台化导致线性的能源产业链重组为多边关系的价值网络——其中的供应商与用户往往同时具有生产、消费、销售多重角色。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需求侧管理查看更多>售电市场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