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配电自动化市场正文

【深度】一文看尽亚、欧、美多地区配电自动化发展情况

2015-12-11 15:17来源:供用电杂志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配电网GIS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配电自动化在国外经过近40多年的发展,其技术发展和管理理念都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高级配电自动化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亚洲、美国、欧洲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各有特点,随着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势在必行。

随着对供电可靠性与电网运行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配电自动化(DistributionAutomation,DA)正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配电网功率双向流动,传统的仅仅依靠人工调度的“盲管”方式已根本无法适应配电网运行控制与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增加了建设DA系统的紧迫性。

DA技术的发展历程故障隔离自动化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期,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开始使用时限顺序送电装置自动隔离故障区间、恢复非故障区段的供电,从而减少故障停电范围,加快查找馈线故障地点;而在此以前,配电变电站以及线路开关设备的操作与控制,均采用人工方式。70、80年代,开始应用电子及自动控制技术,开发出智能化自动重合器、自动分段器及故障指示器,实现故障点自动隔离及非故障线路的恢复供电,称为馈线自动化。这种自动化方式,没有远程实时监控功能,且仅限于局部馈线故障的自动处理。

系统监控自动化阶段

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包括远程监控、故障自动隔离及恢复供电、电压调控、负荷管理等实时功能在内的DA技术。1988年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编辑出版了DA教程,标志着DA技术趋于成熟,已发展成为一项独立的电力自动化技术。这一阶段,称为系统监控自动化阶段。

综合自动化阶段

20世纪90年代开始,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始应用于配电网的管理,形成了离线的自动绘图及设备管理(AM/FM)系统、停电管理系统等,并逐步解决了管理的离线信息与实时监控信息的集成,进入了配电网监控与管理综合自动化阶段。

高级自动化阶段

随着智能电网的兴起,DA的功能与技术内容都随之出现革命性的变化,高级配电自动化(AdvancedDistributionAutomation,ADA)应运而生,成为DA发展的新方向。ADA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在其“智能电网体系”(IntelliGridArchitecture)研究报告中提出,其功能与技术的特点主要是满足有源配电网运行监控与管理的需要,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的作用,优化配电网的运行;提供丰富的配电网实时仿真分析和运行控制与管理辅助决策工具,具备包括配电网自愈控制、经济运行、电压无功优化在内的各种高级应用功能;支持在智能终端上完成的基于本地测量信息的就地控制应用和基于相关终端之间对等交换实时数据的分布式智能控制应用,为各种配电网自动化以及保护与控制应用提供统一的支撑平台,优化自动化系统的结构与性能;采用标准的信息交换模型与通信规约,支持自动化设备与系统的即插即用,解决“自动化孤岛”问题,实现软硬件资源的高度共享。

原标题:【配电自动化】国际配电自动化发展综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配电自动化查看更多>配电网查看更多>GIS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