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圆桌对话:激辩中国动力电池产能状况

2016-01-09 09:13来源:高工锂电网作者:游保平关键词: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池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销两旺直接带动了包括材料、设备、电芯等上游产业链细分市场的迅猛发展,大幅增长的市场份额让各细分领域企业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尤其是动力电池的需求增长,让行业措手不及。在产能不足的现实凸显下,动力电池企业也纷纷扩建产能。

然而,针对这种政策刺激之下的市场会持续多久?未来产能是否会过剩的论调也在业内发酵。新年伊始,行业内开始担忧2016年动力电池产能是否出现过剩。

“动力电池的产能不会过剩,相反更大的需求还没有被挖掘出来。”国轩高科总裁方建华表示,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在起步期,优质的动力电池仍然紧缺。

对此,也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三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会出现极大变化。相对的“产能过剩”和“市场洗牌”将会成为常态,而如何避免成为这场危机的牺牲品就需要企业在当前做好准备。

1月8日,中兴派能冠名专场的高工锂电年会圆桌对话环节,中兴派能总经理袁巍、宁德时代新能源(CATL)市场总监杨琦、中天储能副总工徐洲、波士顿电池技术市场总监赫雷明、国轩高科副总裁徐小明、天津力神市场部总经理吴恺、一汽客车有限公司技术发展部副总师赵忠民等与会嘉宾对未来三年动力电池市场的格局进行了分析探讨。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主持了这次圆桌对话。以下对话实录:

张小飞:去年,几乎所有的电动汽车厂家都在抱怨拿不到电池。与此同时,国内各大电池厂都在大规模扩产,刚刚供不应求,马上又要面临产能过剩,各位在座的电池厂代表怎么看产能过剩?贵公司的扩产计划又是怎样的?

徐洲:虽然现在国内主要的动力电池企业都有扩产计划,未来动力电池产能会有一个集中的释放,但相比较而言,高端产能依然不会过剩。

赵忠民:2015年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供给出现了不平衡,从实际应用来看,车企拿不到货。我建议,动力电池企业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做好,很多电池企业没有上公告,就没法儿供货。其次,对于北方市场来说,电动汽车的启动和取暖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受气候影响较大,电池厂需要攻克动力电池的低温性能。

徐小明:我们认为,优质的动力电池是永远不会过剩的,按照公司发展的实际需要,国轩高科已经确立了明晰的扩产计划。2015年底,国轩高科产能达到7.5亿AH,2017年达到30亿AH,2020年则会达到50亿AH。由于材料供应紧张,国轩高科在材料领域扩张也将同步展开。

吴凯:现在业界达成的普遍共识是好的产能不会过剩。好的产能来自于优秀的动力电池企业,即有技术积累和规模化生产的经验的企业。力神2015年刚刚完成大股东变更, 控股股东由中海油变更为中电科,公司正在加快布局,武汉、青岛的生产基地将加快扩张速度,未来力神将陆续布局5到19个电池生产基地,总体产能规划将达到200亿WH。

袁巍:高端产能会一直不够,以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估计会没有中端和低端企业,我预测国内3年内动力电池企业可能只剩下12家左右。

张小飞:高端市场会被大电池厂占据,集中度会提高,但是中低端市场并不会完全被替代。

赫雷明:从整个行业来说,大批企业扩产,整体来看是产能是过剩的,前期的爆发性增长是否可持续?笑到最后的是赢家。波士顿也在扩产,我们的目标是是拿掉补贴也能生存。公司将初步扩产8GWH,主要面向单一车型可以起量的市场,看好微型电动车市场,离开政府补贴后也可以生存。

张小飞:产能扩张要有精准的预测,要符合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杨琦:动力电池行业投资周期长,属于重度投资,产业急剧膨胀,发展迅速,产能跟需求不匹配,膨胀和收缩会有两到三轮的过程,最终会形成像日韩一样的几个巨头。

我认为,第一轮的收缩从今年下班年开始,此时考验企业的精准市场定位,而目标不明晰和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将会面临洗牌风险。

张小飞:衡量企业产能扩张是否理性要看其当期出货量,其出货量是否适配产能扩张实际。乘用车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市场的需求是瞬息万变的,此时的供不应求并不以为动力电池企业就高枕无忧了,企业需要认准自身的定位。

原标题:圆桌对话:激辩中国动力电池产能状况,未来三年定格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动力电池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电池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