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环保报道正文

环保部:电厂煤耗达世界最优 脱硫、脱硝机组占火电总装机容量提升至96%、87%

2016-01-14 10:02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陈吉宁关键词:电厂煤耗脱硫脱硝环保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总结“十二五”和2015年工作,分析把握“十三五”环境保护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提出“十三五”环境保护总体思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部署安排2016年重点工作。

下面,我讲四个方面意见。

一、深刻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清醒认识“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认识高度、推进力度、实践深度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主持重要会议、考察调研,在国外访问、出席国际会议活动,有关重要讲话、论述、批示多达80余次,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涵盖重大理念、方针原则、目标任务、重点举措、制度保障等诸多领域和方面,体现了宽广而深远的思想观、实践观、系统观、全球观。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了许多重要批示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两山论”和绿色发展理念,最为重要、影响长远。这是我们党积极探索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认识升华,带来的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也是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

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从根本上更新了关于自然资源无价的传统认识,打破了简单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思维束缚,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方法论,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的过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的过程,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绿水青山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大变革,着重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将超越和扬弃现有的工业化、现代化模式,改变经济腿长、环境腿短的状况,引导企业家主动采取绿色生产方式,鼓励公众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形成人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风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出一系列重大安排部署,要求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此之前,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两份重要的“姊妹篇”文件——《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这三份文件彼此呼应、相互衔接,是中央的战略部署,是重大的系统的全面的制度架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图,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出台实施,新《环境保护法》施行,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发布,环境保护督察、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六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配套文件相继实施。这些是行动层面的任务安排,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环境保护的路线图。我们要反复学习、深刻领会,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的战略部署以及明确的设计图和路线图,结合工作实际落实为生态环境保护的施工图。

观大势,才能定大局、谋大事、管大事、成大业。“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环境保护既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既是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窗口期、转折期,也是攻坚期。

第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须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突出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成效在“全面”,艰巨也在“全面”。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面临巨大挑战,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努力。一方面,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产业结构由低端迈向中高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强度;另一方面,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尚未完成,还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偏重、发展模式粗放等问题仍然在一些地区具有“锁定效应”,经济总量和增量仍在持续上升,污染物新增量依然处于高位。特别是,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一些地方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和动力会减弱。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未来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左右,将有3亿人口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研究表明,城镇人均生活能耗是农村人均水平的1.54倍,未来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增加生活垃圾1200万吨、生活污水11.5亿吨,消耗8000万吨标煤。如果延续粗放的传统城镇化模式,污染物在时间上的累积和区域空间上的复合效应将更加明显。

第二,全面深化生态环保改革,任务异常繁重。改革是推进环保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也是破解发展与保护难题的出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生态环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根本在于体制机制不适应,缺少科学合理、规范刚性的制度安排,不能破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导致很多地方和部门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抓经济手硬、抓环保手软。由于长期历史累积,今天的环境保护工作不仅要不欠新账,而且要多还旧账,解决很多遗留问题,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这就需要我们把深化改革放在核心位置,从制度入手,解决制约环保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此,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实施一系列改革文件和举措。对生态环境保护而言,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抓好中央已出台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改革任务。比如,“1+6”改革举措,抓紧细化,落地生根。二是加快推动建立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完善环境监管执法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等等。对这些制度要尽快推动,有些要制定完整的实施方案,搞好试点示范。三是落实中央对生态环保领域改革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最新改革要求。2016年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主要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调整供给结构,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同时,要利用好结构性改革契机,乘势而为,加大力度,严格环保执法监管,强化污染减排和达标排放,以此来安排、落实和推动环保工作。

第三,进一步推进环境治理和质量改善,各项工作艰巨复杂。对比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我国在相同发展阶段面临的环境问题更加复杂,难度前所未有。传统煤烟型污染与臭氧、PM2.5、挥发性有机物等新老环境问题并存,生产与生活、城市与农村、工业与交通环境污染交织。我国一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处于高位,总量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的关系更趋复杂。2014年,全国COD排放总量为2294.6万吨,二氧化硫为1974.4万吨,氮氧化物2078万吨。要实现环境质量根本好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总量排放至少要下降到百万吨级水平。一些没有纳入总量减排控制的污染物排放量依然在持续上升,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进一步显现。据测算,全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高居3000多万吨,对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影响较大。2015年,首批开展监测考核的74个城市平均超标天数比例超过四分之一,达28.8%。入冬以来,重污染天气高发。全国地表水特别差和特别好的水体都在减少,城市黑臭水体大量存在。我国生态足迹增加的速度远高于生物承载力的增长速度,是生物承载力的2倍以上。海河、黄河、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分别高达106%、82%、76%,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开发生态警戒线(40%)。有效应对和推动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环保工作量剧增,任务特别艰巨,需要全面谋划,整体推进,聚焦主业,打牢基础,突破难点,不断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四,环境进入高风险期,守住安全底线难度大。2015年,相继发生福建漳州古雷石化(PX)项目爆炸、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等一系列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表明长期以来粗放式发展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环境安全意识必须始终牢记,环境安全防线不能有一丝一毫放松。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环境高风险期,有的是环境自身的问题,有的是衍生出来的问题,区域性、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风险更加突出,环境事故呈高发频发态势。我国化工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布局总体呈现近水靠城的分布特征,12%的危险化学品企业距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不足1公里,10%的企业距离人口集中居住区不足1公里,保障饮用水安全压力巨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历历在目,甘肃陇星锑污染事件近在咫尺,守住环境安全底线是利剑高悬、重过千钧。

第五,区域环境分化趋势显现,统筹协调的要求高范围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东部一些地区进入工业化后期,环境质量出现好转态势,但中西部很大程度上仍在复制东部过去的发展模式。从项目环评审批情况看,中西部地区重化工项目投资持续攀升,相关产业自东向西转移趋势已经比较明显。“十二五”以来,我部审批的重化工项目中,中西部投资占全国的80%。青海、甘肃等省(区)的规划和项目建设集中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和电力行业;中部地区集中在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冶金、煤炭及电力、建材等基础能源原材料行业。如果统筹处理不好,西部有可能重复东部一些地区污染严重、生态受损的状况。西部是我国的生态屏障和“水塔”,生态环境敏感度高、监管能力弱,一旦出问题,将会是灾难性的。

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我国发展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带来政策和法治红利,绿色发展带来技术红利的充分释放,公众生态环境意识日益增强,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逐步形成,生态文明已成为引领全球发展的重要理念和行动。这些都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进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十三五”环保事业将迎来更大、更快、更好发展。

贯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我们必须头脑清醒、意志坚定、定位准确,紧紧抓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这个核心,打好补齐短板攻坚战,理清总体思路,把握前进方向,转变方式方法,加大力度、全力推进,着力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原标题: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力打好补齐环保短板攻坚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厂煤耗查看更多>脱硫脱硝查看更多>环保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