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报道正文

能源互联网成创客新疆界 创业者们如何摹画未来?

2016-01-18 16:13来源:能源杂志作者:赵紫高关键词:风电产业清洁能源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能源行业的从业者和互联网界逐渐产生了大规模的交集。首先便是大宗商品电商化。自2014年起,因“找钢网”、“一亩田”等电商的强势崛起,这类拥有巨大交易从而带来沉淀资金想象的B2B模式,让不少围绕能源产品电商化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异常瞩目,油、气、煤和光伏组件等领域都冒出了不少类似电商坐庄者。

在这其中,行业中衰的煤炭,以及市场相对开放的天然气市场,成了主创的方向。

早在两三年前,煤炭行业便结束所谓的黄金十年,陷入倾颓之中。煤炭矿主,物流以及依附其间的大小贸易商,都在探寻改变的机会。将煤炭交易搬上互联网,砍掉中间过多的交易环节,是个顺理成章的选择。煤企、地方政府、煤炭港口有天然便利,纷纷自建平台,而深耕多年的贸易商也迎来了再创业的机会,东煤交易、易煤网、找煤网等今年异常闪耀的明星,无不拥有此类背景。

天然气尤其是LNG市场,也大体和煤炭相近。但能源大宗商品的平台,与其它行业相比还是有较大区别。首先因为商品本身主要针对的是工业用户终端,靠贴钱或普通的针对大众消费品的网络营销手段难以带来行业实质性的变化;其次交易链条上客户忠诚度不强,价格敏感度很高,需要发现一个公允的价格。刚刚迎来增资扩股的LNG电商气头网CEO王伟这样跟记者说:“我们不会将沉淀资金作为目前主要的考量方向,而是在搭建平台的同时,继续推进一些线下贸易保证现金流。”

互联网嫁接的另一个创业模式,是众筹产品的出现。七年前还以美股市值计为新能源首富的彭小峰,在赛维LDK没落后,2015年携绿能宝开始第三次创业。但这类模式的理财收益摊薄在周期漫长的能源行业中,受政策波动的影响极大,而使效仿者寥寥。彭小峰的绿能宝,也自起步始便陷入“自融自保”的质疑声中。

O2O创业在2015年经历了上半年的癫狂烧钱状态后,下半年渐趋平淡,这也是所谓资本寒冬论的主要论据。而这恰恰正是能源圈和互联网靠的最近的领域之一。基于终端应用的各类APP,遽尔繁兴又急剧消散。

平安夜的晚上,我给北京油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前CEO喻凯打电话,他的前东家兼搭档,油通公司创始人范庆河被指携款逃离,一众已预充值的车主正烦躁不安的等着追回余款。2015年上半年,这家主打社会加油站(几大油公司之外)便捷消费、以“油—车—生活”蓄力汽车后市场的创业公司,接受了多家机构的融资询价,但因要价过高而迟迟未能引入投资者。待到下半年,油价持续下跌,补贴烧钱不济,用户量迟迟未能大幅增长,终于制其崩盘。范庆河不想赔掉在山东的炼油厂而选择消失,喻凯则在早几月前便已离职。

相类似的,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因为兼具新能源、汽车和终端消费几重要素,使得充电桩APP应用,在短短的一年间冒出近百个。除去极少被收编或制造商自营的APP外,大多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更为紧要的是,2015年12月下旬,北京发改委宣布将建立统一的充电桩公共服务平台,而这背后电网公司的身影若隐若现——由于有申请补贴的政策加持,如果该政策逐地推行,那么其它充电桩APP所带来的投资想象空间很快便将归于寂灭。

但即便如此,也依然有能源O2O创业者受到资本热捧。2015年12月底,自被几家创投媒体报道后,“煤老板APP”创始人王硕功便不再接听所有陌生电话,“问询的电话太多了,都是谈合作或者主动要投资的。”王硕功说,“这都超过了我们融资的需求。”这款爆红的APP,是针对煤矿货主与货车车主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煤炭行业物流成本大过商品价值的痛点,参照滴滴出行,以货主发单,司机抢单的模式缩短信息传播成本,优化运力配置。

创业抓手与平台生态

创投圈有句名言,“尸体不会说话。”磐古创投清洁技术投资总监张弛告诉记者,“在那些宣布成功融资甚至进入下一轮的创业公司之下,有一大堆已经倒下的烈士”。磐古创投由于是自有资金,既做GP又是LP,对项目考察异常谨慎。

“能源和清洁技术行业周期较长,与资本快进快出的方式有错配落差。”张弛说,“但与此同时,这些相对较重的资产,一旦看准了,至少在财务上会比较稳健。”他所领导的磐古创投清洁技术团队,每年仅保持投一个的节奏。

2015年上半年,最热的两大领域P2P和O2O项目拼杀的太过激烈,BAT为自身战略驱动,宣称要占领一切入口。下半年形势突变,许多创业公司已无力支撑,各方于是上演合纵连横大戏,投资市场趋冷。

但能源圈内,资本依然在孜孜寻找适当的“入口”项目。能源互联网概念兴起后,这个互联网概念中的“入口”换成了能源语境的“抓手”。赛伯乐云科合伙人杨晓刚这样解释他们目前的布局:通过整合赛伯乐遍布全国的区域投资公司渠道资源,拓展“基于区域能源服务的能源互联网”业务,以此来为抓手公司提供增值。这里强调的“抓手”,是那些能够打通电力设计工程、充电桩乃至售电业务,有“鲨鱼苗子”潜质的公司。

“这个行业里不大可能出现独角兽,但市场这么大,培育几十家上市公司一点问题都没有。”国家电网公司旗下一家研究院的研究员、同时也是一位创业者如此说道。他所指的行业,也就是能源互联网,正在多个领域四散延伸,同时不同条线之间的业务关联日益清晰。

首先是售电侧改革所释放出来的机遇已进入正式的商业布局阶段。2015年11月底,电改9号文的六个配套文件正式颁布,在此前后,各地已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上百家售电公司(这个数目每天都在更新)。与之相关联的,有关区域电网优化、智能芯片和通信设备等领域都将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无论是此前经营日久的成熟公司,还是重新组建的技术创业团队,都开始大胆摹画未来。

原标题:能源互联网成创客新疆界,创业者们如何摹画未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产业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