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市场正文

解"燃煤"之急 摘"黑帽"之困

2016-01-19 14:17来源:新华网作者:李劲关键词:燃煤机组热电联产火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记者了解到,除了煤炭控制,京津冀三地还在化解过剩产能方面发力。数据显示,北京市关停四大燃煤电厂,调整退出高污染企业1200家;天津市行政辖区内钢铁、水泥、燃煤机组装机容量分别控制在2000万吨、500万吨、1400万千瓦以内;河北省淘汰钢铁6000万吨、淘汰全部10万千瓦以下非热电联产燃煤机组。

《规划》志在摘掉污染“黑帽”

2016年新年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这就意味着京津冀为生态环境划定了红线。按照规划,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大幅减少,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40%左右。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规划》中的一个规定尤为引人注目,即首次规定了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红线,给出了具体的浓度限值,提出到2017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将控制在73微克/立方米,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要比2013年下降40%左右,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

由此可见,《规划》志在摘掉污染的“黑帽”,但实现《规划》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坚持“协同发展”。由于京津冀三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环境管理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要实现该规划目标,三省市无疑要坚持“协同发展”的思路,共同担负起地区责任。除《规定》之外,2015年京津冀三地在环保协同发展中同样做出过诸多努力:如去年11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产业要绿色化,能源要低碳化;12月,京津冀三地环保厅局签署《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等。

原标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解“燃煤”之急 摘“黑帽”之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燃煤机组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