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数据正文

【盘点】数据说话!解密国家电网的创新基因 (图)

2016-01-27 08:41来源:英大网关键词:国家电网换流阀电力系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以电磁环境控制为例。电磁环境包括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以及由电场导致的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特高压的电压、电流强度远大于500千伏,意味着电磁环境更复杂;加上特高压线路、变电站构成的多导体系统结构复杂、尺度大,进一步加大了电磁环境控制难度。

科研人员通过建立特高压复杂多导体系统模型,首次开展全场域电场分析,提出了导线布置方案、线路对邻近输油输气管道的电磁影响防护措施。这些创新工作,使特高压工程的电磁环境控制水平与常规500千伏工程相当。

相关资料显示,工程项目在电压控制上的创新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特高压系统电压优化控制;在外绝缘配置上的创新,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复杂环境下特高压系统外绝缘优化配置,确保线路铁塔重量降低64%、造价降低60%;在成套设备研制上的创新,改变了中国电气设备制造领域长期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发展模式,首次实现了中国创造;电磁环境控制研究实现了特高压工程环境友好目标;系统集成研究形成了工程全套技术规范;试验能力研究形成了国际上可试参数最高的高电压、强电流试验检测能力,建立了完整的特高压试验研究体系。

目前,试验示范工程共获专利授权279项,其中发明专利96项,出版技术专著13部,发表论文370余篇;建立7大类77项国家和行业标准,为推广特高压交流技术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依托项目,我国电力科技和输变电装备制造水平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改变了我国输变电行业长期跟随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被动局面,确立了在高压输电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项目第三完成人、中国西电集团副总工程师宓传龙说。

从行业跟随者变为引领者,这一为多少人所梦想着的事,首先在特高压技术领域实现。在突破的过程中,公司明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发挥出巨大作用。

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关键技术研究、装置研制和应用

“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关键技术研究、装置研制和应用”项目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关键技术研究、装置研制和应用”是可应用于电网规划、设计、运行多个专业领域的基础性研究项目。项目组8年攻关,研制出世界上首套可模拟规模达1000台发电机、1万条母线,可同时进行大电网动态仿真和局部电网快速电磁暂态过程仿真的大型电力系统实时仿真装置,为新的大型装备接入电网研究、电力系统事故分析、实际电网背景下的电气控制设备测试、电网运行和规划研究(特别是交直流混合输电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及控制策略研究)等提供了工具,为电网安全运行作出了突出贡献。项目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近3年累计销售收入3000万元,节省国家投资1亿元以上;预计进一步推广应用可节省国家投资10亿元以上。

输电系统中灵活交流输电(可控串补)关键技术和推广应用

“输电系统中灵活交流输电(可控串补)关键技术和推广应用”项目,被授予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以可控串补技术为代表的灵活交流输电技术,代表世界最先进输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它利用电力电子等先进手段提高电网输电能力、提升电网安全稳定水平,适用于220千伏、500千伏、750千伏和特高压等各电压等级电网。本项目的成功创新,有力推动了我国交流输电技术的创新进程和产业升级。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自主研发的串补装置已在国内外25条输电线路上应用33套,总容量超过1087万千乏。因采用该技术节省投资约40亿元、节省线路走廊长达3200多千米。本项目成果在推广应用的短短4年间,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

原标题:【数据】解密国家电网的创新基因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家电网查看更多>换流阀查看更多>电力系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