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关于智慧城市:2016年你必须知道的28个关键场景

2016-02-01 14:24来源:新华网作者:徐振强关键词:智慧城市可再生能源物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5.5城市经济竞争力模型开放应用与多元投融资机制的设计与运行

我国开展城市竞争力研究由来已久,指标分析、数量模型系统以及专家系统等方法是评价城市经济竞争力的传统工具,通过竞争力比较分析,研究城市之间经济差异的原因,通过因子分析、引力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DEA等工具开发城市经济竞争力测算模型,动态评价城市在区域空间的经济水平,为城市经济的差异性提升提供依据。与此同时,城市经济中以投融资为核心的资本运作,将成为城市经济升级动力的主导部分,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开发城市投融资模式或平台,特别是为欠发达地区,提供有效的资本融合,释放资本要素的经济效应。

5.6产城一体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城(新区)空间职住平衡的地产开发运营模式

城市新区开发与建设是我国当今城市发展的主要态势,但很多新区面临着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城市社会服务设施和基本功能薄弱、新区入住率偏低、产业竞争力弱、新老城区功能衔接不够等诸多问题。在地产开发运营中,应将“产城一体à融合à互动”作为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核心路径,特别是要与当地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产业水平来吸引人口的集聚,并配套优质的公共服务,实现空间上的职住平衡。产业定位和发展导向政府与市场可以协同推进实现,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则需要从顶层设计对教育和医疗卫生进行改革,目前在体制机制上不够顺畅,自上而下推进改革有难度。但对于局地的地产开发,至少应当对区域内人口的教育和医疗提供与所在城市一致或接近的服务。北京由于高房价与买房限购等原因,使几十万北京上班族选择河北燕郊作为“睡城”。为了能挤上公交车,上班不迟到,他们几乎每天早上五点就得出门,奔波在“朝五晚九”的上下班路上。严重影响了生活的质量,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也有限。地产开发运营作为主力应探索产城一体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城(新区)空间职住平衡的多元模式,城市经济研究者应努力为多元模式的实现提供有效的经济理论支撑、方式解析和有效的对策。建立城区产城融合的测度方法,将产城融合、互动的理念在城市规划中予以实现,从产业选择、功能定位、人口安置、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等方面进行规划探索;深究产业布局规划的空间协调性;提出不同地区产城单元的生长模式,进而从空间上予以适当地布局等。

城市趋势研究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展现出强大的学科发展活力和研究指导价值。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在我国城市科学诞生之初提出建立城市学,吴良镛等专家曾指出,现在就建立城市学,条件还远不成熟,还需要一个相当的发展过程,现阶段以先建立城市科学比较实际。本研究从我国城市科学发展的历程出发,揭示了该学科发展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城乡发展战略之间的密切联系。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将城市规划学、城市生态与环境学、城市管理学、城市社会学和城市经济学等(城市交通学正在形成中)作为支撑城市科学的二级学科,全面系统性地展望了学科在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中面临的研究任务。有学者指出,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仍然以城市的物质空间规划为主,与国际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距离。首先,国外城市规划越来越重视区域研究,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基本是一体的;其次,城市规划越来越关注经济、社会、环境等内容,工程性内容的比重不断下降。随着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团队参与到我国城市规划实践中,将会促进国内相关大学城市规划学科建设向城市科学的学科建设调整是必然趋势。尽管城市规划学经名称调整后,从建筑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级学科(城乡规划学),但城市规划仍具有鲜明的工程设计的特征,它是将众多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科学的研究所得应用到城市空间的技术科学。参照我国目前其他具有空间概念的交叉学科演进的特点,如环境科学与工程,城市规划可以定位为城市工程的发展雏形,而城市科学作为从事城市理论研究的主体。因此,面向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和我国世界城市的建设需要,城市科学的研究最终将系统性地发展为从城市科学学科,并朝城市学方向发展,起到综合性支撑我国城市的发展,通过本研究提出的28项重大研究主题,将全面扎实地奠定起智慧技术与城市趋势接轨,更加深刻地认知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规律,为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稳定发展服务。

(作者简介:徐振强,男,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主任,副研究员,博士)

原标题:智慧城市发展下一程:2016年,你必须知道的28个关键场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城市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物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