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电池市场正文

解析厦门的石墨烯产业发展 “碳谷”前景可期

2016-03-14 09:26来源:厦门日报作者:林露虹 谢桂挺关键词:石墨烯石墨烯产业厦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5年底,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石墨烯产业打造成先导产业,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石墨烯产业体系。

厦门来说,发展石墨烯产业优势明显——厦门有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石墨烯研发的企业,有石墨烯行业内较早盈利的企业,多家科研院所在石墨烯的研究上也多有建树,并在产学研联动上结出硕果。石墨烯发现者、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也是厦门的老朋友。两年前,他受邀任厦门大学荣誉教授,成为厦门大学石墨烯工业技术研究院的“智库”,近年来,他更是多次来厦,参观石墨烯企业并表达了合作意向。

厦门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发展石墨烯产业。今年的厦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新技术,抓紧布局石墨烯等未来产业。良好的基础加上政策引导,有理由相信,厦门打造国际“碳谷”前景可期。

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今年可批量生产石墨烯产品

过去几年,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纳”)一直致力于从事石墨烯的研发,现在,这家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石墨烯研发的企业,正在从中试走向工业化,进行石墨烯的批量生产。今年2月,凯纳正式登陆新三板,成为省内第一家石墨烯挂牌企业。

采用独特的生产工艺

早在2006年,凯纳就走产学研的路子,与华侨大学教授陈国华及其团队合作,启动石墨烯技术的研发。那个时候,石墨烯离“风口”尚远,业界对其也较陌生,凯纳创始人、厦门大学化学院出身的赵立平却坚信,石墨烯将成为未来材料的宠儿。凭借着对科技的热忱和坚定的信念,凯纳和陈国华的团队携手钻研,终于在2009年在实验室开发出石墨烯的生产工艺,后于2010年正式注册成立公司。

与采用化学法研制石墨烯的“大多数”不同,凯纳用的是物理剥离机械法。“相比于传统化学法生产工艺带来的环境污染,采用物理法生产石墨烯耗能小,较为环保,不过却也面临‘产能较小’的短板。”凯纳技术负责人洪江彬介绍说,多年来,凯纳研发的焦点集中于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石墨烯量产技术,截至目前已取得近10个发明专利。凯纳在石墨烯领域的成果吸引了下游应用行业的关注,2013年国内最大的聚氯乙烯上市企业中泰化学看中了凯纳的石墨烯应用技术,决定投资凯纳并一起合作共同开发石墨烯在塑胶领域的应用。

首期建设年产2200吨石墨烯产品

“2015年,我们完成了中试工作,计划今年实现批量生产,目前已经完成年产21000吨石墨烯产品生产线的厦门市工商领域投资项目备案,计划第一期进行年产2200吨石墨烯产品建设项目。”洪江彬说,凯纳计划生产的石墨烯将主要用于新能源电池、高性能塑胶、防腐蚀涂料、导电涂料等领域,他举例说,“使用石墨烯改良过的锂电池,导热、导电性能优异,充电速度将大为提升,续航时间也将随之延长;加入石墨烯的防腐蚀涂料有极高的防腐性,可以提高船舶的抗腐蚀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原标题:解析厦门的石墨烯产业发展 “碳谷”前景可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石墨烯查看更多>石墨烯产业查看更多>厦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