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中国有必要从政策角度避免煤炭继续增长吗

2016-05-11 10:55来源:国际能源网关键词:煤炭能源消费节能减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减排角度

从环境减排的角度,减少煤炭消费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但是,这一有效性还远远不能构成需要这么做的理由。因为可能首先存在更好的减少污染的措施,比如治理散烧煤,加强末端治理等。就减排而言,采用何种方式减排比能否实现减排更重要。因为实现减排有一个最根本最极端的手段,就是把能源基础设施关停。如不考虑实现手段的合理性与正当性,那么其与极端的直接关停在性质上是相近的。如果实现减排的成本超过减排带来的收益,那么这种减排将减少全社会的资源支配与福利,就属于得不偿失的做法。

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而言,的确,减少温室气体、实现2度甚至是1.5度的气候目标,基本意味着煤炭消费在短期内就需要下降为0,超过80%的储量必须永久的保留在地壳中。这一点是无比明确的。这一问题复杂程度的下降,使得采用何种方式实现煤炭消费的下降变得区别不大,无论是强制的关停煤炭利用设施,还是煤矿,还是征收足够高的碳税以反映其外部成本,只要“瞄准煤”就可以,一定程度上不存在“合理不合理”一说。

但是,问题在于,中国的承诺,无论是2030年达峰,还是实现20%的非化石能源目标,都对煤炭消费的达峰缺乏明确直接的含义。实现20%非化石在很大范围是达峰的充分条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也并没有排除煤炭绝对值小幅增加(比例需要下降),可再生能源大幅增加,而其他化石能源小幅下降,从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特别是在2030年之前。因此,基于我国的气候政策,煤炭消费也没有必要短期内达峰。

总之,无论从中国自身的经济、能源与环境治理角度,还是实现国际的气候承诺的角度,简单的答案是:没有必要在短期内实现煤炭达峰。并且,达峰与小幅增加,对于目前的能源环境形势与治理,并没有太本质性的区别。这同样是一个连续区间上的问题,0%的增长与0.5%的增长,尽管性质差别很大,但是其影响上差别很小。

当然,对于全球气候减排事业而言,目前的各国政府政策与行动距离2度与1.5度的世界还相当遥远。如何能够打破这种气候减排停滞不前的状态,是很多领域,特别是政治学、社会学与经济学研究与探讨的热点。这种情况下,如果我国能够超越自主减排承诺, 那么对全世界无疑是一个好消息。现在,我们需要的是世界让中国确信,这样做是值得的。这系于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深度减排合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查看更多>能源消费查看更多>节能减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