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评论正文

【聚焦】煤化工当前的问题是不是颠覆行业生存根基的?

2016-06-01 08:34来源:中国化工报作者:陈继军 陈强关键词:煤化工煤制天然气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煤化工行业当前暴露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而非根本性、方向性、颠覆性问题。只要坚定信心、持续创新,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行业前景依然光明。这是5月21~22日举行的2016(第二届)中国新型煤化工国际研讨会上达成看法。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现代煤化工发展成就瞩目,但存在布局不合理、投资浪费和环境影响问题日益显现等问题,当前更是面临项目环评审批难度加大,低油价下项目经济性面临考验,全系统优化、节能高效的成套工艺技术缺失等挑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理念创新、产品创新、发展模式创新才能解决。”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说,要深入扎实地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继续搞好升级示范,多产差异化产品,解决环境约束大、能耗水耗高等问题。

中国化学工程股份公司总工程师汪寿建赞成顾宗勤的看法。他说,煤化工行业只有通过创新核心工艺技术、市场需求高端产品链技术、国产化大型装备制造技术、二耗一效节能降耗技术和环保控制技术才能脱困突围。

汪寿建对创新方向进行了具体分析,一要统筹优化煤炭清洁转化与产品升级技术。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的原则,统筹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和煤炭清洁转化创新技术,在现代煤化工新型化、大型化、产业基地及基地群方面进一步优化布局。加强煤化工技术、产品、工艺领域的耦合集成,提升现代煤化工技术水平和煤炭清洁转化产品链技术,减少行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要完善清洁能源产品多联产升级技术,以煤制清洁油品技术为突破口,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城市提供清洁油品,为炼厂成品油升级提供优质的调和油品及技术;以低阶煤分质分级利用技术为突破口,进行低阶煤油、气、电、煤、化多联产,提升煤炭转化利用总体效率;以煤制天然气为突破口,解决富煤地区煤炭长距离外送难题,为目标消费市场削减散烧煤、发展冷热电三联供和清洁燃料运输工具提供清洁能源保障。

三要推行超大型化洁净煤气化升级技术,不断创新煤转化率高、气化效率高、有效产率高、能耗低、成本造价低、长周期稳定、绿色环保的气化工艺,推进各类加压气化技术进一步升级、集成、耦合及装备大型化。

四要优化节能降耗超大型气体净化技术,优化选择最佳的气体净化集成合成气净化方案,提升耐硫宽温变换催化剂活性和使用寿命,开发能够满足大型二氧化碳脱除的工艺技术以及大型吸收塔器等设备;开发二氧化碳综合利用技术、特大型空分技术、大型国产化气体压缩机、循环气压缩机等大型静动设备制造技术;开发脱硫、硫回收、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离技术。

五要开发超大型低压等温高位回收甲醇合成技术,进一步开发气—液—固滴流床、浆态床和流化床甲醇合成工艺。

“要以全命周期理念思考煤化工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提出了自己对破解煤化工困局的看法。他说,全世界煤炭储量10.6万亿吨,可使用280年;我国煤炭保有储量10070亿吨,可采储量1650亿吨。这一事实决定了煤炭长期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现状不会改变,甚至当石油、天然气枯竭而新能源尚无法担纲能源消费主体时,世界可能会重新重视和利用煤炭资源。从这个层面讲,开发先进高效洁净的煤转化技术、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既是我国的现实需要,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基于这种认识,煤化工现在遇到的问题就不是大问题,就是所有新兴产业都会遇到的问题,只要通过持续不断地创新,最终都会得到解决。

金涌认为,煤化工要与其他产业耦合发展。譬如,开发煤化工与天然气化工耦合技术,实现煤化工与天然气化工的互动,通过碳氢互补,促进煤化工清洁生产。天然气分子中氢含量高,1吨天然气可制得0.5吨氢气,是制氢最宝贵的原料之一。而氢气又是CO2循环利用最主要的还原剂,是经济有效减排CO2的重要原料。但目前大部分天然气被用作燃料,不仅烧掉了十分珍贵的氢元素,也使CO2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变得困难。若能将煤化工与天然气化工集成耦合,则煤化工的碳排放压力会大幅减轻,工艺流程也会明显缩短,项目投资、能耗也将显著降低,经济效益会持续好转。

开发煤化工与石油化工耦合技术,实现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的互动。石油化工拥有诸多先进、成熟、经济可行的工艺技术和产品方案,煤化工与石油化工耦合后,不仅能够优势互补,还能生产更多附加值高且单一煤化工或石油化工不能生产或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高端产品,提升两大行业的竞争力。

此外,金涌强调,加快加氢气化、催化气化、热解气化一体化、3000吨/日以上投煤量等先进煤气化技术的技术开发和工业化示范应用。通过生产聚甲氧基二甲醚(DMMn)、石蜡、润滑油、高碳单烷烃、混合醇、高碳醇、精制蜡等精细化工产品,增强煤化工项目盈利能力,确保其在低油价下仍有较好收益。

链接

现代煤化工产业进展

“十一五”至“十二五”前半期,我国煤化工在核心技术工程化、关键设备国产化和大型示范项目商业化等方面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多项现代煤化工技术取得突破,很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以现代煤化工为主的中国特色煤化工产业基本形成。

在生产技术方面,神华煤直接液化、大连化物所甲醇制低碳烯烃、中科合成油煤间接液化、华东理工大学的多喷嘴水煤浆气化等国产化科研成果在大型工程中成功应用。国内自主研发的甲烷化技术、煤化工催化剂及合成气净化、硫回收、大型甲醇合成等单元技术也逐渐进入工程化。

在设备制造方面,除少量专利设备和一些关键的泵、阀及特殊材料依赖进口外,绝大多数设备实现了国产化,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依靠自身力量建设大型煤化工项目的能力。

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建成19个合计产能841万吨/年的煤(甲醇)制烯烃项目、5个合计产能258万吨/年煤直接/间接液化项目、10个合计产能205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3个合计产能31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另有70多个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等现代煤化工项目上报给国家发改委等待批复(有的已经获得批复或路条)。

原标题:【煤化工】煤化工当前的问题是不是颠覆行业生存根基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化工查看更多>煤制天然气查看更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