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报道正文

看右玉如何打造山西最大的风电基地

2016-08-01 08:57来源:山西经济日报关键词:风能风力发电风电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转型跨越时不我待,改革发展催人奋进。今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转型综改建设为统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深入实施大开放、大项目、大县城、大生态、大惠民“五大战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势头。

——右玉县县委书记 苏连根

生态文明、低碳减排、绿色发展是新时期的发展主题。右玉县是全国绿化建设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最好的资源就是蓝天绿地,最大的潜力就是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绿色崛起是右玉的战略选择。近年来,右玉县坚持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生态文化旅游“四个生态”的主攻方向,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民生改善水平,加快富美、和谐、幸福的新右玉建设进程,逐步从狭义的生态建设向广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变。

——右玉县县长 苏斌如

抓落实 看亮点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右玉的风多而且大,当地百姓几乎没有人喜欢这样的大风。

可刘卫国却偏爱这一口,从黑龙江科技大学毕业后,就直奔一年到头刮大风的右玉,来到牛心堡玉龙风电场工作。他喜欢这里的大风,这种风对他来说刮得越多越好,“我就是靠这风吃饭的,我们公司靠这风年创产值6100万元。”

有人说了,钱不是刮风逮来的。右玉人会告诉你,右玉的大风刮来了可再生的绿色能源,正变成源源不断的财富。

的确,右玉过去一直是个被风沙所困的地方,但右玉人治服了风沙这只“大老虎”,去除了其“沙”的野性,释放出了“清洁、绿色”的本性,无情风沙成了可再生的绿色能源。5年前,右玉在全省领先唱响“大风歌”,全力打造全省最大的风电基地,大风成为右玉经济发展的又一棵“摇钱树”。

治理“无情风沙”,收获“绿色能源”

右玉因种树而闻名,右玉人种树是为了治理风沙。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晚上土堵门。风起黄沙扬,雨落洪成灾。”这首在山西雁北地区流传甚广的民谣,即是当年右玉县恶劣的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大风携着黄沙黑土,刮得天昏地暗,无情的风沙成了一个灾难。多少年来,右玉人饱受这风灾之苦。

为了防风固沙,为了生存,右玉人60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硬是在这片绝地上种出了一片“绿洲”,森林覆盖率高达53%。

大风还在刮,但此风非彼风。

过去大风是害,刮来了灾难。如今,则是只见风儿不见沙,而且还为右玉人吹来了一份意外的惊喜,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是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在各类绿色能源中,风能是一种洁净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其发电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几乎为零,享有“蓝天白煤”的美誉。有报告称,到2020年,全球风力发电装机量将达到12亿千瓦,风力发电将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2%,有可能成为世界未来最重要的替代能源。因此,风力发电成为最具商业化发展前景的新兴能源产业。

右玉地处塞北高原,平均海拔1400米,是西伯利亚冷空气由西北向东南迁移的必经地带,春秋季最大风力9级,最大风速20米/秒,风力资源极为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大风一刮就是钱,这样的发财机会岂能让它白白溜走。在防沙治沙走在全省前面的右玉,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照样做出了表率,全省第一台风车就诞生在右玉的虎头山上。

右玉成风电投资热土,一台风机年创百万元财富

右玉紧紧抓住国家重视绿色能源开发的机遇,把风力发电作为煤炭资源日益枯竭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来抓。2001年开始,右玉干部到先进地区考察,向省内有关部门请教,对全国风电产业进行研究,依托自身资源、区位优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进行招商引资。

2006年,山西国际电力公司率先抢滩右玉,2009年投资近4亿元的右玉小五台风电场建成,总装机容量4.125万千瓦的33台机组当年全部并网发电,开启了山西的“风电时代”,为山西增加了绿色能源。

小五台风电场。徐吉摄

小五台风电场投产以来,不仅年可发电6950万千瓦时,还可节煤2.47万吨,减少向大气排放粉尘0.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1.2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0.042万吨,带来了环保、经济双效益。

国家新能源政策的扶持,加上右玉这块风水宝地,包括国电、大唐在内的大型风电开发企业纷纷前往右玉“占山头抢风”,一台台大风机如雨后春笋般在这片土地上迅速蔓延。

刘卫国所在的玉龙风电场海拔高度在1650米-1750米之间,设计范围12平方公里,场内测风点65米高度年平均风速6.79米/秒。一排排白色大风机依次排列在翠绿的山岗上,十米多高的风机迎风飞舞。“只要有风就会昼夜不停地转,一台风机一年可以创造价值百万元。”说起这些高大挺拔的“大风车”,刘卫国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个风场是2011年6月实现并网发电的,到今年6月底累计发电量达3.4亿千瓦时。

“风电技术成熟,管理简单,用工也少,9个人就可以维护33台机组,每年可向国家电网输送电量1亿千瓦时。同等规模的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只需增加6名技术人员。”玉龙风电场总工肖光毅告诉记者,相比火电、光电,风力发电占地面积少,塔筒、监控房、变电建筑等仅占风电场约1%的土地,其余99%的场地可供农、林、牧使用。

目前,右玉已有包括小五台风电在内的国电山西洁能、国电山西新能源、玉龙公司、大唐丁家窑诚达等10期风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50万千瓦,加上正在建设的4期项目,到今年年底,全县风电装机容量将达75万千瓦。

架起转型跨越绿色高速路,打造全省最大的风电基地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前往国电电力右玉高家堡风电场,一路上,峦峰峥嵘、绿波荡漾,阵阵清风拂面而过,令人神清气爽。抬眼望去,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头上,高耸云天的“大风车”绵延几十公里。

这些“大风车”不仅能发电,还十分好看。在荷兰,看大风车是世界各地游客到荷兰的必选旅游项目。而如今,几百台大风车在右玉拔地而起,随风起舞的独特风景,成为塞上绿洲又一道靓丽的观光景点。

“风电产业的发展为千家万户提供了清洁能源,也带动了右玉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县宣传部副部长冀全喜说,每年到右玉旅游观赏大风车的游客络绎不绝。

站在风电场的山头上,远眺苍茫大地,更能体会到风电的威力与魅力。“右玉风力最佳的山坡已经基本被各风电企业占满了,我们公司的四期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年底即可投产。”该公司总经理郑文胜介绍,高家堡风电场还承担着培养输送专业人才的任务,目前已对外培训了40名技术人员。

记者了解到,去年右玉县风力发电4.5亿千瓦时,上网电价0.61元,产值近3亿元。由于许多风电项目还在国家“三年免税、三年减半”的扶持期内,对地方财政贡献还未显现。“三减三免”期过后,对右玉当地财政的贡献将是十分可观的。

右玉宣传部长卢世雄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每个项目4.95万千瓦的规模计算,年产值为6100万元,可上缴税金1000多万元。到去年年底,该县风电装机容量达50万千瓦,上缴利税1亿元。到“十二五”末,右玉风电装机总容量将达140万千瓦,预计可为右玉带来2亿元财政收入。这意味着,风电产业将成为右玉又一大支柱产业,为右玉转型跨越发展架设了一条绿色高速路。

针对内蒙古曾出现“窝电现象”严重的问题,卢世雄说,内蒙古窝电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当地电力输送通道建设滞后,而右玉周边布满了变电站,今年还要新建一个110千伏变电站,不会出现“窝电现象”。

“到‘十二五’末,右玉县风电装机总容量将达140万千瓦,成为全省最大的风电基地。”卢世雄信心十足地说,随着低速风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右玉风电产业将得到更快发展,也将成为全省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能查看更多>风力发电查看更多>风电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