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其他技术正文

电力电缆故障的分析与探测定位处理

2016-08-01 17:12来源:输配电线路关键词:电缆电力电缆电气设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间接式连线接图

如上图所示,间接式连接是将信号源的输出线绕在待测电缆的铅

皮周围,一般耦合圈数为5~7圈。通过耦合线圈向电缆发射信号,电缆可视作一电感,产生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流,通过电缆向周围发射电磁波。间接式连接方式,可以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路径测试,在某些不允许停电的电缆需要测试路径时,可以用此连接方式。这种方式的缺点是电磁波在向前传播的过程中损耗

大造成测寻距离不远,一般在一公里以内。

7.1.6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注入信号的频率一般选在1千赫至15千赫之间。频率过低时,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小;频率过高时,电缆的屏蔽作用也增加使相相连接时地面上的磁场更弱,影响探测。注入的信号电流一般在1~10安培,信号频率小时电流要大一些,反之,电流要小一些。

探测时一般在电缆的另一端把电缆的两个通电导体或通电导体与地连接起来。在信号发生器频率较高时(如15KHz),可以不用在远端短接,直接利用导体对地或导体之间的分布电容产生电流信号。

相相连接时音响变化比较明显,但信号较弱;相地连接时,线圈接收到的信号较强,但音响范围过宽,不易听出声响的明显变化。

在被测电缆与运行电缆平行敷设时,运行电缆的零序电流或高次谐波会产生较大的干扰,影响探测工作的正常进行。可以使用间断的注入信号,使信号有规律地出现,以此来区别某些干扰信号。

人的耳朵监听声音幅值的能力是有限的,通过观察指针的摆动或智能仪器显示的信号幅值,可以较好地发现音峰或音谷点,提高工作效率。

7.2脉冲磁场法

音频感应法是一种传统的电缆路径探测方法,而脉冲磁场法则是最近提出来的一种新的电缆路径探测原理。

利用冲闪法测试中使用的高压试验设备,向电缆的选定导体与地之间施加冲击高压脉冲,在电缆周围产生脉冲磁场。利用接收线圈,垂直于地平面进行测量,当接收线圈由电缆的一侧移到电缆的另一侧时,由于穿过线圈的磁力线方向发生变化,测量到的脉冲磁场的初始极性相反,由正变到负或由负变到正,如下图所示,由此,可识别出所寻找的电缆。该方法是判别接收到的初始脉冲磁场的极性而不是接收信号(音响)强弱变化来识别电缆位置,故简单、方便、判断精度高、误差小于0.2米。

脉冲磁场法探测电缆路径

从探测电缆路径的角度讲,并不一定要求电缆有故障点并且故障点击穿放电。如欲确定一完好电缆的路径,可把电缆的远端接地,利用高压试验设备向电缆施加数千伏的冲击高压,产生脉冲磁场,通过检测比较脉冲磁场的初始极性探测电缆的路径。

检测电缆上冲击高压产生的脉冲磁场,判别磁场初始极性的功能很容易置入电缆故障定点仪。因此,电缆路径探测可以与电缆故障定点一并进行。

应该指出,在相相连接时不适宜应用脉冲磁场法。在电缆通电导体所在的平面与地面平行时,电缆两侧的磁力线方向是相同的,故不能通过检测磁场极性来确定电缆位置。

7.3故障电缆的鉴别

电缆沟或开挖区域里经常是多条电缆并排敷设,在寻找和排除电缆故障时,需要区分出哪条是我们要寻找的电缆。在电缆的一端,在导体对地或两导体之间通入音频电流信号,由于电缆的导体不在电缆的轴线上,而电缆周围的任一点的磁场强度与该点与通电导体的距离成反比,靠近通电导体一侧的磁场强度明显增强。因而通过测量电缆圆周上磁场的变化可以识别出所要寻找的

电缆。

7.3.1相地通电时音响变化的测量

在电缆始端,将音频信号发生器接到电缆一相导体和外皮(接地)间,在电缆另一端将该相与外皮短接。向电缆通入信号电流。在测试现场将探测仪接收线圈围绕电缆转一周(线圈轴线与电缆外皮相切),用耳机可以监测到声响的变化。由下图所示的音响曲线可以看出,当线圈靠近通电的导体一侧时,声响最强。从而可以确定此电缆即是我们要寻找的电缆。

原标题:电缆故障的分析与探测定位处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缆查看更多>电力电缆查看更多>电气设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