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核电消纳难题未解决 又现乏燃料处理能力不足

2016-08-12 12:09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作者:程野关键词:核电核电消纳核燃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年来,我国核电高歌猛进,取得了极为亮眼的数据。最新统计显示,我国当前在运核电机组数及核电总装机容量,均跃居世界第四,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四大核电国。

但这背后,却存在着两大隐忧,第一个是老生常谈的消纳难题,第二个是核燃料后端处理能力缺乏,即乏燃料处理能力不足。

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核能发电量同比增长26.58%,累计上网电量同比增长26.02%。然而,弃核问题同样严峻,上半年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335.35小时,同比减少183.8小时,核电设备平均利用率为76.36%,同比减少4.74个百分点。

核电消纳难题已是我国核电发展的一大制约,尤其是在东北地区。去年,东北三省6000千瓦以上的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全部低于全国发电设备平均数,呈现出急剧下滑的趋势。

其中,辽宁尤为严重,去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仅为5815小时,远不及全国7350的平均小时数。在南方,福建同样面临消纳难题,两个核电基地今年一季度设备平均利用率只在50%左右。

核电消纳难题已经引起业内和政府重视,后端核燃料处理隐忧也亟待解决。近期,连云港在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选址上引起很大关注,这背后浮现的是乏燃料处理能力不足的现状。

所谓乏燃料,是使用过的核燃料,由于含有大量放射性元素,不妥善处理会影响环境及身体健康。而我国在核电产业上发展迅猛,按照装机目标,每年累计的乏燃料将大幅增加,对乏燃料处理技术与能力将是一个大考验。

据悉,我国各地的核电厂乏燃料水池已趋于饱和,乏燃料处理工厂建设迫在眉睫。不过乏燃料投资额巨大,动辄数千亿,且建设周期长,通常超过10年。

前端的消纳难题,后端的乏燃料处理能力不足,已经成为现阶段国内核电发展的两大掣肘。如果不加以解决,将会严重拖累核电的发展。

核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优质的现代高效新能源,在能源问题凸显的当下,核电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在中国核电长期发展规划中,就指出到2020年,中国大陆运行核电装机容量需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左右。

因此,在完成上述目标前,需要重视起前端消化不掉、后端处理不了的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查看更多>核电消纳查看更多>核燃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