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储能电动汽车市场正文

工程师详解:特斯拉的电池管理系统究竟好在哪里?

2016-08-31 09:03来源:雷锋网关键词:电池管理系统动力总成特斯拉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上面几张循环寿命数据很好地说明了为什么Model S突破性地在乘用车内装进了85kwh这么巨大的电池。因为松下18650电池在1C左右的倍率下循环寿命很差。所以必须将通过高容量以降低同等工况下的倍率,保证更久的循环寿命;同时大容量的电池也确保了车辆在全生命周期里循环次数足够少。按百公里电耗20KWH计算,20万公里对于85KWH的PACK而言也不过只有470cycle。

随着更多的电池企业针对汽车领域定制电池的标准化和批量化,18650电池所具备的低成本和高一致性的优势将迅速消失,即使Tesla一度希望通过开放专利的方式拉拢技术路线站队,但看似并不成功。开放专利噱头和宣传效果大于实际意义。

">

不过在那个电动汽车供应链还不成熟的年代,Tesla几乎是凭着极佳的技术集成思路硬是在各种非汽车级选型中“凑”出了一辆跨时代意义的产品。

所以硬要说Tesla在动力电池上比传统车企做得好,倒不如说Tesla做了他们不敢做的事。传统车企完善的供应链体系、长期积累的标准规范、庞大的市场占有量这几个方面就推动电动汽车这件事上看反而成了包袱。

Tesla可以毫无负担放弃汽车供应链在工业级产品中选型,可以暂时将Autosar、ISO26262等放一放,可以不用像传统车企一样担心在电动车技术走得太激进,导致出了起火事、失控等事故而影响传统车型的销量。但此后Tesla和传统车企竞争优势依然是这套历史条件制约下的解决方案么?我想肯定不是。

那Tesla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什么呢?电池管理软件算法。

| Tesla的核心优势在于基础技术

个人认为电池管理技术并非Tesla的核心优势,而是基础技术。如同1983年apple推出的Lisa PC的核心技术也绝不在于使用了鼠标,2001年的ipod核心技术不在于1.8寸硬盘。

2014年国内第一批Tesla上市时有幸参与了Model S拆解,主要负责了ESS部分的Benchmark。不得不说当完成该项目时,心中对于Tesla的神秘光环和传奇色彩褪色不少。如同美军缴获第一架米格25战斗机,激动得想一探其强劲性能的究竟,结果并未发现在基础技术上有明显颠覆性的突破。可以说Tesla单就每一项细节技术而言并非高人一等,甚至某些部分的设计略显草率(比如ESS系统的低集成化造成制造工艺和后期维修的难度、较多非汽车级零部件及方案应用带来的风险等),但将所有在工程师眼中并不完美的子部件集成在一起之后,依然呼之欲出了一款惊艳的产品。

原标题:工程师详解:Tesla Motors 的电池管理系统究竟好在哪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池管理系统查看更多>动力总成查看更多>特斯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