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华龙一号”:自主创新科技报国 走出国门彰显中国力量

2016-09-05 14:12来源:中国青年网作者:张思怡关键词:华龙一号核电技术核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奋斗路上激情洋溢玉汝于成

华龙一号”团队在工作中。团队供图

“‘华龙一号’的研发过程就像一本故事书,我们作为故事中的一员,每个人都有很多话想说。这个项目对于我们来说,就像守护自己的孩子长大一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挑战与困难,我们都绝不会放弃。”总人数998人,平均年龄32岁的年轻团队,每一位核工业人在奋斗路上都有着自己的青春故事。

“华龙一号”的研发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每一次的型号变化,对研发设计人员来说都是一个坎。“迷茫过,纠结过,但大家都感觉自己有一种责任,有一种信念,也就一次次迈了过去。”宋代勇说,华龙走到今天,“水”到渠成,有汗水也有泪水。

“老一辈的核电人,经历了核电事业非常长的低谷期,但依旧坚持了下来。那代人的身上普遍有一种对事业‘从一而终’的忠贞和坚韧。”华龙团队成员吴宇翔讲起自己的从业经历,他回忆道:“入职不到一年就发生了福岛事故,后来的待遇也受到了影响,所以一些年轻人难免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怀疑。”

2011年,当CP1000研发完成,已具备开工条件,即将浇筑第一罐混凝土的时候,发生了福岛核事故。核事故之后,国家核安全局对于核电站设计中的安全概率分析(PSA)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在国际上都是前沿性的想法。华龙团队开始了新的摸索和前进。“华龙一号”副总设计师刘昌文说:“福岛事故对于我国核电的发展只有短期的影响,长远来看,我国还是要大力发展核电的。”话虽然普通,透露出的淡然却反映着老一辈核电人对于事业的坚持和执着,照亮了迷茫中的年轻人前方的路。

无基础、资料少,在这样的环境下,团队开始了双层安全壳抵御大飞机撞击的课题研究。“虽然国家核安全法规对此并没有明确规定,但因为这是三代核电站必须具备的特征,所以,我们也就理所当然地‘必须’开展。”刘昌文说。“现在回过头看看,我们做的这项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值得我们一生骄傲。”

年轻的团队总是富有激情,而说起团队精神,“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说:“我觉得我们整个团队内心里都有那么一团火。我觉得这个‘火’是一种超越自我、追求至善的内在特质。”这团“火”,是在大家委屈和迷茫时的动力,能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燃起团队成员心中的斗志,是这份对核电事业的热爱,让他们在奋斗路上玉汝于成。

原标题:“华龙一号”研发设计青年团队:自主创新科技报国 走出国门彰显中国力量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华龙一号查看更多>核电技术查看更多>核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