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甘肃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印发:做大做强火电、煤炭等优势产业

2016-10-11 16:13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火电热电联产电力十三五规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了《甘肃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规划要求,建设现代产业创新集群,以平凉、庆阳、华亭省级工业园区和泾川、灵台、崇信工业集中区为载体,做大做强煤炭、火电、煤化工、石油化工、高载能五大优势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形成能源化工产业创新集群。研发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及下游产品烯烃、煤制合成氨-精细化工、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热电联产及电网调峰、煤炭分质利用为主的煤炭清洁利用创新链和工程包,开展煤焦油全馏分加氢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煤炭液化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等。全文如下: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甘肃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甘政办发〔2016〕166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甘肃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9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甘肃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作用,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依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发〔2016〕43号)、《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6〕23号)、《甘肃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甘政发〔2006〕27号)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远期展望至2030年。

一、发展环境

“十二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创新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核心地位显著提升,甘肃科技创新对各领域支撑日益凸显。2011—2014年,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6.58%,2015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18位,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3%。科技投入持续加大,通过20亿元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的开放运作,财政效益进一步放大。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逐步健全,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到61.6%。万人研发人员投入10.5人˙年,两院院士19人,领军人才1008人,培育了一批创新优势明显的人才群体。科研基地和平台建设效果显著,截止2015年,省内各类创新平台达575个,各类各级科研院所132家,拥有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高新区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8个、高新技术企业32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59件,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19件。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达到130.31亿元。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系统推进了科技创新组织模式、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科技奖励制度、人才评价等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创业环境持续完善,积极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构建了一批综合性创业服务平台,形成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孵化链条。实施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3510”行动,将改革创新与试验发展紧密结合,形成具有创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创新平台。修订和出台了一系列科技政策,创新政策体系日趋完善。科技惠民进程步伐加快,实施科技惠民示范工程项目,建立了一批民生科技综合试验示范基地。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通过多层次科技研发合作、技术转移合作、技术创新联盟、国际学术会议等形式,科技合作交流深层拓展。

“十二五”时期,甘肃科技发展总体水平达到西部平均水平以上,主要目标实现程度达到94.06%,是改革开放以来完成最好的一次。但甘肃科技创新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较弱,人才、资本、技术、知识自由流动的动能较差,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效率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依然以外援性为主,内生性和竞争性创新能力缺乏。经济与科技对接、产业与创新成果对接、现实生产力与创新项目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与其利益收入对接的自觉性尚未形成。产学研之间的耦合度只有三成,高校和科研机构实现产业化和规模效益的成果不足一成,R&D人员居全国倒数第6位,52.7%的企业没有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能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尚未有效建立。

“十三五”期间,甘肃省面临着由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向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由规模快速扩张向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的重要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依赖日益加深,迫切需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助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形成经济转型、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协同推进、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甘肃作为西部内陆欠发达地区,正处在传统产业的转型期和升级期、新兴产业的成长期和聚集期,经济结构的矛盾比较突出。2015年,甘肃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790.3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6165元,城镇化率43.19%,工业化率26.1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06∶36.74∶49.20,第三产业比重连续两年超过第二产业,但是成果转化与工程化能力薄弱依旧是制约我省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按照国际工业化阶段和经济周期理论,甘肃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特征明显,投资拉动与创新驱动两种力量并存。因此,“十三五”时期甘肃将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窗口期、科技体制改革的攻坚期、创新要素聚集的发力期。

二、思路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按照中央“科技三会”部署,围绕“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培育国际创新竞争合作新优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促进科技经济有机结合,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成长,形成竞争新优势。聚集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区域转移和快速转化,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让科技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突出问题导向、产业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效率导向,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升级”的战略主线,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1.普惠原则。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提高面向创新全链条的服务水平,降低政策门槛和准入成本,构建普惠性的创新支持政策体系,为各类创新主体松绑减负、清障搭台。

2.协同原则。在科研布局、资源配置、创新组织等方面进行改革,加强各类创新主体间合作,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构建多主体协同互动与大众创新创业有机结合的开放高效创新网络。

3.精准原则。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精准投放科技资源,精准评价创新绩效,集聚集约集成发展。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布局科技项目,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

4.法治原则。努力实现改革决策与立法决策相结合,不断完善区域特色科技创新地方法规政策体系。健全科技决策、项目执行、创新评价相对独立和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

5.开放原则。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度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新布局,打造面向“一带一路”开放的创新共同体,深度开展合作与交流。

(三)总体思路。

1.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相融合。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关系区域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科技发展前沿实现重大突破,提升产业层次,提振经济质量,提高发展效率。

2.研发机构与产业需求相融合。建立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投融资机构的会商机制,引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构建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大科研机制。

3.研发活动与成果转化相融合。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构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原始创新、制度创新等相融合的大创新生态系统。

4.科技人员与激励机制相融合。健全科技人员双向流动机制,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提高横向和纵向流动性。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环境。

5.创新驱动与市场发展相融合。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健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电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