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重庆:禁止新建、扩建火电项目 加强风电、垃圾焚烧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及应用(全文)

2016-10-12 15:44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火电项目垃圾焚烧发电可再生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网了解到,近日重庆市公布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十三五”规划的通知。详情如下: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重庆市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

2016年9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十三五”规划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制造业正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与绿色化演进。抢占现代制造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制高点,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的重点。

重庆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一直以来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重庆的重大使命,是“十三五”时期我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任务。为明确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方向、思路、目标和重点,根据《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渝府发〔2016〕6号),结合我市制造业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我市全面贯彻和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科学谋划和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增量调结构、以创新促升级,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经济规模快速壮大。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14万亿元,“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8.5%。规模以上制造业产值1.99万亿元,年均增长19.6%。规模以上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10年的88.7%提高至2015年的92.8%。工业增加值5558亿元,年均增长14.1%。“十二五”时期,工业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约40%。

布局更趋合理。各功能区域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协调发展、联动发展,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加快形成。都市功能核心区研发、设计、结算等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对制造业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都市功能拓展区产业高端化步伐加快,智能终端、集成电路、液晶面板、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快速壮大,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60%。城市发展新区工业主战场地位日益突出,汽摩、电子、成套装备、化工、材料等产业加速发展,2015年工业投资占全市的60%,对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58%。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塑料制品、钟表、眼镜、小家电、纺织服装、特色食品等“专精特新绿”产业加快孕育,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更趋协调。

结构更加优化。基本建成门类齐全、产品多样的制造业体系。电子信息产业从小到大快速集聚,建成集品牌商、代工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于一体的“5+6+800”产业集群,2015年产值达5700亿元,5年翻了两番多;汽车产业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建成“1+10+1000”产业集群,2015年产值达4700亿元,5年翻了一番多;装备、化医、材料、消费品、能源产业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规模均迈上千亿台阶;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11%提高至2015年的18.5%。产品提档升级和推陈出新步伐加快,年产各类智能终端2.7亿台,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1/3;整车年产量突破300万辆,占全国整车年产量的1/8;工业机器人、轻型飞机等产品产业化取得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6280户,在渝世界500强工业企业198户,比2010年增加63户。

发展能力不断提高。2015年工业投资达4990亿元,年均增长17.4%,工业投资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保持在5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达199亿元,年均增长20.6%,新产品产值率达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达1394亿元,年均增长20.6%,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由2010年的5.74%提高至2015年的6.75%;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10年的20.6万元/人?年提高至2015年的29.9万元/人?年;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分别降至1.02吨标准煤/万元、77立方米/万元,比2010年下降35%、45%;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由2010年的80%提高至2015年的83%。

发展平台进一步完善。航空、铁路、内河港口三个交通枢纽、三个国家开放口岸、三个保税监管区“三个三合一”的开放要件功能不断完善。“渝新欧”班列累计开行490班,运输货值占全部中欧班列的80%以上,成为中欧陆上贸易主通道;航空货邮年吞吐能力达80万吨,港口货物年吞吐能力达1.8亿吨,集装箱年通过能力达400万标箱。建立起“1+2+7+36”开发区(工业园区)体系,建成区总面积510平方公里,标准厂房、通信、变电站、污水集中处理、固废处置等设施进一步完善,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至80%,园区投产企业产出强度提高至75亿元/平方公里。

(二)发展趋势。

1.全球制造业发展呈现新趋势。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与绿色化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泛在连接和普适计算将无所不在,虚拟化技术、3D打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如3D打印将新材料、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植入产品,使产品的功能极大丰富,性能发生质的变化;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泛在信息的强力支持下,制造商、生产服务商、用户在开放、共用的网络平台上互动,大规模个性化订制生产将逐步取代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工厂将成为未来制造的主要形式,重复和一般技能劳动将不断被智能装备和智能生产方式所替代。随着产业价值链重心由生产端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环节的转移,产业形态将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精准供应链管理等正在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新体系。

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各国纷纷制定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美国从2011年起陆续出台《美国先进制造业伙伴关系计划》《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力求促进美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高美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德国在2013年出台《德国工业4.0战略实施建议》,力求使德国成为先进智能制造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日本在2014年出台《日本制造业白皮书》,力求通过重振国内制造业复苏日本经济。英国在2015年出台《英国制造业2050》,力求重振英国制造业并提升国际竞争力。法国在2013年出台《“新工业法国”战略》,力求通过创新重塑工业实力,使法国处于全球工业竞争力第一梯队。

2.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新形势。

制造业发展迎来新机遇。2015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22.9万亿元,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超过20%,在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入实施,需求潜力加速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行业新的装备需求、人民群众新的消费需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的民生需求、国防建设新的安全需求,都要求制造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消费品质量和安全、公共服务设施设备供给和国防装备保障等方面迅速提升水平和能力。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将不断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部署推进,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供需错位情况较为突出;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发达国家通过“再工业化”吸引高端制造业加速回流,其他发展中国家利用资源成本要素优势加快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形成“双向挤压”。以往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再也难以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

3.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经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市制造业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条件。总体上看,我市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但仍属于欠发达地区、仍处于欠发达阶段,制造业发展水平与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制造业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不足,中高端人才缺乏,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产品档次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数量较少、规模偏小,核心竞争力不强;资源能源价格和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必须深刻认识并牢牢把握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制造业发展新形势,化挑战为机遇,坚持问题导向抓关键、重点突破带全局、结果倒逼求实效,在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开放发展水平、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发展服务型制造及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花大功夫、下大力气,努力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现代制造业发展路径,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不断提高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我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引,以提高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主题,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和降低企业负担为保障,加快建设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质量效益突出的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为我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电项目查看更多>垃圾焚烧发电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