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报道正文

探索智能电网新模式

2016-10-19 18:08来源:亮报作者:宋青关键词:变电站智能变电站发展智能电网模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 从实现小目标开始

2006年至2009年是国网辽宁电力智能变电站发展的开端。当时,国内外并没有可借鉴的先例。

十年来,国网辽宁电力在摸索中前进,各相关专业紧密联动,各环节无缝对接,稳步开展了智能变电站技术研究与实践,以整个变电站(电网)为保护、测量及控制对象,应用了电子式互感器和基于网络的集中式保护测控技术,在智能化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电网的稳定和可靠性水平。

国网辽宁电力科信部主任葛维春介绍说:“国网辽宁电力智能变电站发展到目前经历了四个阶段。虽然有过曲折,有过坎坷,但我们朝着智能化这一目标走过来了,付出多少艰辛都是值得的。”葛维春对自动化、调度、电力电子、特种导线、无人机、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等专业都很精通,不仅懂得技术,还懂得技术哲学。他深深知道智能化的重要性,从制定战略方向,到把握技术路线,他牵头协调,把科技项目作为进步的驱动力,促进了各部门力量的整合。

在智能变电站建设与改造之初,国网辽宁电力人的想法很简单——希望变电站占地更小,供电可靠性更强。国网辽宁电力对66千伏电压等级进行了技术初步探索,与中国电科院合作建设了鞍山66千伏小坨子数字化变电站。该变电站应用了罗氏线圈原理电子式互感器,是国内较早使用电子式互感器的变电站。电子式互感器消除了传统互感器不良现象,提高了测量精度。同时使用了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一体化装置,改变了以往每一个变电站间隔都要使用专用光纤输出信息的传统方式,变电站建设智能水平得到了初步的提升。

2010年至2011年,国网辽宁电力把智能化探索的脚步延伸至220千伏电压等级。进行了智能变电站的探索。研究、应用了插件式集成保护测控技术,并对网络可靠性进行技术深化,整个变电站升级应用了磁光玻璃互感器。新建了鞍山220千伏王铁智能变电站,并对营口220千伏大石桥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

2 安全运行五年的奥秘

2012年5月6日,三辆大型货车从辽宁朝阳220千伏何家变电站驶入沈阳市和平区辽宁电科院运行仿真分析实验室。在接下来近半年的时间里,国网辽宁电力员工把运来的所有何家变电站二次设备全部安装后进行了模拟实验。

所有的二次设备,三辆货车能够全部运过去吗?的确,传统的二次设备至少需要大型超长卡车15辆,但高度集成后的设备仅需3辆卡车即可全部搬运。

二次设备的精简得益于国网辽宁电力创新开发应用的高集成度保护测控和三网合一技术。高集成度保护测控装置负责状态监控,保护设备。与以往几百根各种型号的电缆、光缆密密麻麻分层布置的感官印象大不相同,高度集成后的变电站显得空荡荡的。对此,国网辽宁电力电科院于同伟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于同伟说:“以前,每条线路的间隔都独立运行,每个间隔都需要几个柜子那么大的空间,占地很大。现在都集中到这几个装置中。”

何家变电站是国家电网公司首个采用集中式保护的试点工程,30台电力保护装置完全集成为一个装置。为了确保变电站高度集成后安全稳定运行,国网辽宁电力相关部门、单位联合行动,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细致研讨:科信部牵头,对此进行立项研究;辽宁电科院提出技术方案,进行方案的论证、装置测试;运检部对变电站投运后的维护问题进行分析;调度进行电网可靠性分析,提前对智能变电站与电网的适应性、故障率等进行测试;基建部推进工程建设;发展策划部涉及落实具体电网规划相关事宜;朝阳供电公司成立了副总工程师李洪凯为领队,博士李鹏、硕士傅振宇等高学历人才为队员的创新班组,开展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研发,保障变电站建设相关事宜……

原标题:探索智能电网新模式国网辽宁电力建设智能变电站的实践与创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变电站查看更多>智能变电站发展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模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