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通信评论正文

曾鸣:能源互联网建设的保障措施建议

2016-11-28 14:05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作者:曾鸣关键词: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建设能源互联网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构建市场机制推动工程示范

构建并完善能源互联网市场体系。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现代“能源+互联网”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规范能源互联网技术标准,规范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和引导多元化市场主体依法平等有序进行市场活动,推动能源互联网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推动示范性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相关领域先行先试。通过试点示范,形成带动引领效应;结合区域特色、领域特点和各自基础,组织开展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区建设,探索新型建设推广模式;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微电网系统等智能化物理通道的协调规划,加快应用示范点和产业化基地建设。

制定法律法规完善监管机制

健全能源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能源法律法规,加快推动能源法制定和电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并制定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发展的相关政策;研究和调整能源互联网相关领域的征税环节和税率,完善节能减排税收政策,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绿色税收体系,通过税收优惠加大对清洁能源及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的扶持力度。

完善能源消费政策。实行差别化能源价格政策,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培育节能服务机构和能源服务公司,构建能源互联网终端消费信息平台。

完善监管机制。制定落实国务院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细则,着力突破智慧能源、互联网服务等规范政策,加快相关产业链发展;完善监管机制,加强产业监管,尽快出台能源互联网技术标准,明确准入门槛。

加大科技投入着力科技创新

强化资金保障机制。加强政府对能源互联网科技开发的支持力度,通过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服务外包补贴、融资担保等形式,吸引民资、外资等社会资本参与能源互联网建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加大对节能提效、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能源项目的支持;建立健全能源互联网共性技术研发的投资管理机制,加大对战略性、创新型、前瞻性、示范性项目的支持力度,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和运维资金保障。

鼓励科技创新。积极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研发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引进和培育一批领军型、复合型、专业型人才,形成支持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智力保障;鼓励多元主体对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的创新,着力进行信息网络融合、智能电力系统、传感网络及大数据处理等技术创新研发;推进能源互联网相关技术、应用和管理标准的建立和实施,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加强组织引导提高公众认知

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的领导作用,加强对能源互联网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和审议,指导推动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和市场规范。能源局要发挥政府引导带动作用,形成推动能源互联网建设合力;成立能源互联网建设专家委员会,建立专家决策咨询机制。

提高公众认知。深入开展宣传,积极推广能源互联网最新研究成果、技术、产品和试点项目,扩大示范带动效应;加强能源互联网相关知识普及,加大关键产品的宣传、培训;支持举办各类专业论坛、专业会展等活动,引导相关企业、社会团体、专家学者和群众参与能源互联网建设,形成更广泛、更深入、更活跃的能源互联网建设氛围。(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6年11期,作者系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

延伸阅读:能源变革加速到来 全球能源互联网至关重要

能源大佬齐聚苏州 除了能源互联网还关注了什么?

原标题:能源互联网建设的保障措施建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能源互联网建设查看更多>能源互联网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