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核电发展:绕不过的后处理

2017-01-09 08:57来源:中国科学报关键词:核反应堆核燃料核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按规划,2020年我国预计运行5800万千瓦各型反应堆机组,每年产生的乏燃料或超过1000吨,建设大规模乏燃料后处理厂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乏燃料后处理是目前已知的最复杂和最具挑战性的化学处理过程之一,也是核电发展中最具争议性的议题。近日,连云港市民反对中法核循环项目落户当地,将这个突出问题从幕后推到了台前。

多位院士在采访中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强调,乏燃料后处理和废物处置需要先进的技术。只要核电产业向前发展,该问题就不可能回避。

不容忽视的环节

“很多人将燃烧后的核燃料称为核废料,这其实是错误的叫法。”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指出,乏燃料才是其正确的称呼。

乏燃料,指的是在反应堆内燃烧过的核燃料,经过一定的时间从反应堆内卸出。核燃料元件在经过裂变反应发电后,大约仍有95%的铀没有被燃烧,同时,经过反应后又会产生一些新核素,如1%的钚和4%的其他核素。

潘自强表示,乏燃料可不能随意处理,目前国际上主要有直接处置和再循环两种途径。直接处置是将经妥善封装的乏燃料,长期或永久贮存于合适的地质环境,美国、瑞典、芬兰等国采用这种方式。再循环即将乏燃料送入后处理厂,将所含的有用物质进行分离、回收再利用,之后将废物固化后进行深地质层处置或分离嬗变。“中国采用的是闭式燃料循环后处理战略。同时采用该方式的还有法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銤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在整个核能体系中,乏燃料的后处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

“从乏燃料中提取的核材料重新制成核燃料返回到压水堆、快堆或重水堆中使用发电,进而大大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后处理产生的高放废液可使用玻璃固化技术进行固化,大大降低乏燃料管理难度,提高固有安全。”徐銤表示,先进的核燃料循环体系可实现核能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放射性废物的最少化。

万里长征迈出第一步

在没有进行后处理之前,乏燃料只能暂存。一般而言,各个核电厂都建有乏燃料贮存水池,自身反应堆卸出的乏燃料会暂时储存在这一水池中,待其衰变热适当降低、可以运送时,再送到场外的设施处置。

“但是暂存不是永久的,通常在厂房内贮存10年左右。”潘自强介绍说。之后将其送乏燃料贮存水池和干式贮存装置贮存,然后需要进行直接处置或通过专业运输送到后处理厂。乏燃料的后处理需要经过接受与贮存、剪切与溶解、去污、分离、纯化回收等步骤。

原标题:核电发展:绕不过的后处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反应堆查看更多>核燃料查看更多>核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