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重磅丨能源局印发《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

2017-01-13 17:27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技术创新规划电力行业能源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T17) 大容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及推广

研究目标:掌握±1100kV/12000MW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设计与工程建设关键技术,建设示范工程并推广应用。

研究内容:开展±1100kV 及以上直流输电方案、安全稳定性及交直流协调控制、控制保护技术,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的研究,积累运行经验;实现直流套管等±1100kV 直流输电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和设计、运行技术标准化。

起止时间:2016-2020 年

T18) 智能电网多级调度控制系统推广应用

研究目标:研发适应电气特性紧密耦合特征的智能电网多级调度控制系统并实现推广应用,提升现代电网运行风险的在线防控能力和自动化系统的集约化水平。

研究内容:研究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多级调度协同防御系统的总体架构;深化研究省地一体化、地县一体化及调配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全网稳态潮流统一生成、在线安全稳定量化分析、广域控制协调决策等实用化技术;研制满足工程化需求的智能电网多级调度控制系统,开展应用功能的工程验证;制定多级调度协同分析与控制的技术标准,实现系统的推广应用。

起止时间:2016-2020 年

T19) 交直流大电网实时仿真技术推广应用

研究目标:建立电网大数据实时仿真分析平台,实现基于实时仿真的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并得到推广应用。

研究内容:研发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直流电网建模及实时仿真技术;建立风电、光伏、核电机组的仿真模型,发展适用于大规模交直流电网的机电-电磁暂态混合仿真计算分析平台,建立适用于大电网的多时间尺度并行实时仿真平台;构建电力系统仿真大数据平台;发展基于实时仿真技术进行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试验验证技术。

起止时间:2016-2025 年

3.储能与能源互联网

1)集中攻关类

G37) 新型高效电池储能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开发出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建立低温化、高安全性和高性能的钠硫储能新体系,掌握高性能铅炭电池制备关键技术;突破大型机械储能关键技术,建立示范系统;研制出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成本固态化学电池。

研究内容:研究水系锂电池、凝胶锂电池、固态锂电池以及锂硫电池技术的电极材料及规模制备技术,新型钠、硫体系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低电阻、高可靠性铅炭电池电极板的制备工艺技术,大容量机械储能(如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的系统结构、控制、大功率高效电机及变流等关键技术,以及固态电化学储能电池的关键材料匹配、电芯设计、电芯规模制造关键技术。

起止时间:2016-2022 年

G38) 大规模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并网集成和控制技术

研究目标:突破渗透率 30%以上的大规模分布式电源规划布局、并网集成和运行控制关键技术,实现用户侧多能源融合和高效利用。

研究内容:开展风光等资源监测和电源功率预测研究,开展大规模分布式发电及储能与配电网交互影响研究,研究分布式发电系统新型变流控制技术、分布式电源群控群调关键技术、基于虚拟电厂的高渗透分布式电源消纳技术,以及适应分布式电源、零售电等大规模应用的新型互动营销技术。

起止时间:2016-2020 年

G39) 能源互联系统运营交易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建立能源流与信息流融合的协同控制技术,建立多元化能源商品交易平台。

研究内容:研究多能融合能源系统的整体建模及分析技术,研究面向电网、气网、热网等的多物理量信息归一化处理技术,研究多能源形态能量的量测、计算、预测及控制技术,研究多能融合能源系统中支持虚拟电厂及需求响应的动态平衡技术;研发支持多元交易主体、多元能源商品复杂交易类型的能源交易平台,研究支持分布式、并发式交互响应的实时交易方式和能源期货交易模式,研究互联网虚拟能源货币认证、定价、流通、交易与结算等关键技术。

起止时间:2016-2025 年

2)示范试验类

S29) 大容量长寿命钛酸锂储能电池及装置示范验证

研究目标:掌握低成本长寿命储能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建成 20MW/10MWh 钛酸锂电池储能示范系统,并投入示范运行,储能系统循环寿命达到 10000 次,成本低于 3000 元/kWh。

研究内容:研究长寿命钛酸锂材料、储能用锂离子电池设计及工艺、电池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钛酸锂电池模块结构设计、系统结构、散热设计方案、模块成组及连接技术,以及低成本、高可靠性储能系统管理控制设计技术;开展 20MW/10MWh 钛酸锂电池储能示范系统的建设;研究储能系统和电力系统联合控制方法和控制策略。

起止时间:2016-2020 年

S30) MW 级以上大容量钠硫电池储能装置示范验证

研究目标:掌握大尺寸陶瓷电解质的低成本制备与产业化放大、金属/陶瓷/玻璃高温多相封装的产业化放大与稳定服役、MW 级以上大容量钠硫电池储能电站集成与运维技术,实现 1MW/8MWh 钠硫电池系统制造和电站实地示范运行。

研究内容:研发 Beta″-Al2O3陶瓷电解质制备工艺和设备、金属 /陶瓷/玻璃密封结合技术、连接技术以及批量化制备工艺和设备、高自动化精密激光焊接系统和标准工艺、铝质壳体防腐蚀涂层量产制备专用设备和工艺;研究中试规模(2-5MW/年)的铝质单体电池的批量制备的专用设备工具、工艺和检测方法;研发大容量模块设计与批量化装配技术、模块化集成技术、钠硫电池储能系统并网及监控技术、基于智能化管理模式设计技术;研发低温钠硫电池技术;开展不同应用领域的 MW 级储能电站的设计、控制与运维技术研究、钠硫电池运行性能评估等。

起止时间:2017-2020 年

S31) 10MW/100MWh 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示范

研究目标:突破 10MW/100MWh 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核心部件设计技术,建成系统工程示范,系统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研究内容:研发 10MW/100MWh 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宽负荷压缩机和高负荷透平膨胀机、紧凑式蓄热(冷)换热器等核心部件的流动、结构与强度设计技术,以及系统集成及其与电力系统的耦合控制技术和示范系统的调试与性能测试技术。

起止时间:2016-2020 年

S32) 适应多种发电形式和用户主动影响的交直流配电网示范

研究目标:建设具备集成、互动、自愈、兼容的新形态交直流配电网示范工程。

研究内容:研发新型交直流变流装置;研究适应分布式电源高渗透率接入和“即插即用”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运行控制技术、多场景优化调度技术、故障隔离与恢复技术;研究适应用户主动影响的配电网需求侧响应技术;研究小型化、低成本、快速可靠的适应多种发电形式和用户主动影响的配电网测控终端。

起止时间:2016-2023 年

S33) 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

研究目标:建设以智能电网为基础,与热力管网、天然气管网、交通网络等互联互通,电、热、冷、氢多种能源形态互相转化的能源互联网试验示范工程。

研究内容:建设高灵活性的柔性能源网络,接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促进灵活互动用能行为和支持分布式能源交易;研究标准化、模块化的不同能源网络接口设备,支持多种能源形态灵活转化、高效存储;研究电网、气网、热网等智能网络的协同控制调度技术;研究电、热、冷、氢等不同能源形态的量化评价方法,构建不同形式能源的能量品位统一量化模型,提出多能互补系统能量优化方法;研发气、热、电多物理量智能终端高级量测系统;研究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网络内不同类型储电、储热、储冷、储氢装置的优化协调控制方法,研发适用于多能源输入和输出的能源互联网能量管理系统。

起止时间:2016-2020 年

3)应用推广类

T20)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业化技术

研究目标:实施百兆瓦以上级全国产化材料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置示范应用工程;建造 300MW/年液流电池产业化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

研究内容:开展全钒液流电池用高性能、低成本非氟离子传导膜的规模化制备,开展 30kW 及以上级高功率密度电堆、高集成度集装箱式 200kW 以上级的全钒液流电池模块的工程化技术开发;制定全钒液流电池标准。

起止时间:2016-2020 年

T21) 多能互补分布式发电和微网应用推广

研究目标:实现智能化分布式光伏应用、光伏微电网互联、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以及多能互补微网统一能量管理等的工程示范和推广应用。

研究内容:掌握区域性高比例分布式光伏发电设计集成、直流并网、功率预测及智能化技术,研究微电网内的储能系统及风、光、柴、水、燃气轮机等微电源标准通信交互模型,研发基于微电网标准化信息模型的微电网监控平台,形成典型的微电网网络结构和信息流设计实用范例研究微电网通信网络架构和通信方式,实现微电网标准化、模块化集成。

起止时间:2016-2020 年

T22) 交互式智能用电与需求侧响应

研究目标:构建电力负荷需求响应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智能用电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智能家居、电动汽车等柔性负荷参与电网互动响应。

研究内容:基于大数据分析实现群体用电行为精细化描述;研究需求侧资源动态响应特性及响应潜力评估技术,提出配用电侧信息模型和用户交互接口解决方案;结合智能用电接口标准研发适用于工商业用户及电动汽车的需求响应智能控制终端,提出关键家庭用电设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用电负荷特性及智能电器的标准接口。

起止时间:2016-2025 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技术创新规划查看更多>电力行业查看更多>能源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