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二)积极利用海岛可再生能源
加强成熟海洋能技术在海岛地区和极区的推广应用,鼓励《全国海岛保护规划》重点支持的边远海岛和符合条件的近岸海岛实施海岛多能互补示范工程,为海岛居民生活生产、海岛资源保护和海洋权益维护提供能源供给。加强海岛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1.开展海岛可再生能源评估
立足我国海岛可再生能源资源状况及能源供给保障需求,开展海岛可再生能源资源调查与评估,建立资源潜在开发量和技术开发量空间分析方法。开展多能互补电站微观选址、海岛遮挡影响评估及环境对电站发电效率影响评估等关键技术研究,形成海岛可再生能源精细化评估体系,建设海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信息平台,为海岛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2.发展适应海岛环境的技术及装备
结合海岛特殊的自然环境,开发百千瓦级模块化波浪能、潮流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备,攻克独立微网系统实时优化调度、耐受海岛环境的微网设备等关键技术,为海岛可再生能源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3.开展海岛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示范
结合“生态岛礁”工程,优选5个以上海岛,开展海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工作,建设多能互补示范电站,结合电站的建设,积累海岛可再生能源独立电力系统运营管理经验,探索海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模式,为海岛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开发打下基础。
(三)实施海洋能科技创新发展
以“上规模、提效率”为目标,进一步夯实海洋能技术研究基础,加强海洋能原始创新,发展适合我国海洋能资源特点的高效能量转换新技术、新方法,为海洋能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发展后劲。
1. 强化基础研究
进一步发展海洋能资源评估方法和模式,完善海洋能形成机理、资源评价、预报分析、选址设计、环境影响评估理论体系,提高海洋能资源精细化评估水平,为海洋能电站建设提供设计基础。
发展低能流密度资源条件下的高效转换新技术、新方法,重点研发原创性的海洋能发电装置及关键部件;探索温差能、盐差能等海洋能发电及综合利用机理,研发相应的发电原理样机。
发展自主创新的海洋能发电装置实验室仿真技术方法,提升海洋能发电装置设计水平。加强海洋能发电装置海上测试方法及运行状态健康监测技术研究,建立并完善测试评价理论,形成相关测试标准与软件。
2. 推动关键技术创新
发展大功率潮流能发电技术,研发单机500千瓦潮流能机组,掌握高效叶片翼形设计、变桨变速控制、双向转换利用等关键技术,为发展大型潮流能机组奠定基础。
开展新一代波浪能发电技术研究,研制单机100千瓦波浪能发电装置,掌握高效能量俘获系统及能量转换系统、恶劣海况下生产保障、锚泊等关键技术,提高系统的冗余度与安全性,为波浪能发电场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突破50千瓦温差能发电及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掌握高效热力循环、低温工质透平、深层冷海水管道敷设、深层冷海水热法淡化与冷站、集成与控制等关键技术,为南海温差能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突破优良海洋藻种的规模化获取和高效培育关键技术,研究海洋藻类等能源植物的高效、低成本能源化转化利用技术与工艺,为规模化开发海洋生物质能奠定基础。
研发深海漂浮式风电机组,探索海上风电和波浪能、潮流能等综合利用,掌握远距离深水大型海上风电场设计、建设及运维等关键技术,推进深海风电发展。
3. 构建技术创新体系
充分发挥企业在海洋能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建设海洋能国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全面提升企业创新动力,增强海洋能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一批海洋能龙头骨干企业和专业化中小企业。依托具有创新优势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创建海洋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实验室。
推进政产学研用创紧密结合,构筑海洋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进建立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联盟,充分发挥海洋能学会、协会及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在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深化产学研用创、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的紧密合作,促进海洋能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鼓励海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产业基地园区支持海洋能技术转化和装备产业化。
(四)夯实海洋能发展基础
在海洋能资源普查及部分重点区资源详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海洋能资源精细化调查与评估,加快海洋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海洋能开发利用标准体系,夯实我国海洋能发展基础。
1. 开展南海及海岛区域资源评估
针对南海海洋能资源开发的需求,结合遥感资料、海洋站实测资料、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开展波浪能、温差能和风能资源评估和选划工作,摸清南海海洋能资源基本现状;重点开展七个海岛的海洋能资源现场勘察与评估工作,为海洋能电站设计提供依据。
根据渤、黄、东海海区海岛开发的需要,选择部分优先开发的海岛,开展海洋能资源现场勘察和评估工作,研究海洋能电站对周边海洋环境的影响,为海岛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提供服务。
2. 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针对海洋能装备试验验证、工程设计、装备制造、海上测试、海上施工及运维等需求,建设海上试验、实验室模拟、资源数据平台相结合的国家海洋能公共服务平台,适时建设国家海洋能试验场,支撑海洋能技术工程化应用。
3.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健全海洋能开发利用标准体系,统筹推进海洋能技术、标准、产业协同创新。开展海洋能资源勘查和电站选址,海洋能转换设备设计与制造,海洋能发电装置室内及海上试验与测试、海上施工及运行维护等标准制定。鼓励制定海洋能团体和企业标准。利用海上试验场和海洋环境模拟实验室建立海洋能标准验证平台。推进国际标准向国内标准转化,支持我国企业、联盟和社会团体参与和主导国际海洋能标准研制,推动中国海洋能标准走出去。参照国内外可再生能源检测认证体系,逐步建立我国海洋能发电装置检测认证体系。
(五)加强海洋能开放合作发展
积极引入全球创新资源,鼓励技术引进与合作开发,促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构建国际合作新机制。
1.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深度融入国际能源署海洋能源系统实施协议(IEA OES-IA)、国际电工委员会海洋能转换设备技术委员会(IEC TC114)、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等国际组织,依托国际海洋能大会(ICOE)、亚洲波浪能和潮流能大会(AWTEC)和上海国际海洋技术与工程设备展览会(OI China)等国际会议和展会平台,强化国际务实合作。支持在中国举办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会议。积极参与国际海洋能事务,开展国际海洋能技术路线图、开放水域测试、规模化应用、发电成本、环境影响、政策许可及国际标准等热点问题研究,借鉴国际海洋能发展经验,不断提升我国海洋能发展水平。
2. 持续引进全球创新资源
鼓励海洋能领域的技术引进与合作研发,促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参加国际合作计划,鼓励国内机构与国外先进研发团队、跨国公司开展多方位合作研发,联合承揽海洋能工程项目,推进国际合作基地、联盟、中心、联合实验室等建设,鼓励国内企业跨境并购及外商投资我国海洋能产业。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和创业。
3.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借助丝路基金、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等项目,加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海洋能沟通交流与务实合作。鼓励联合开展资源调查评估,开放和共享海洋能公共服务平台,启动人才联合培训计划。积极与相关国家地区开展合作开发与应用示范,推动国内和国外企业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支持海洋能技术“走出去”。
四、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进一步统筹各方面力量,加强规划的组织与实施,建立多元投入保障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舆论宣传引导,营造推进海洋能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一)加强规划组织与实施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加强与发改、科技、财政、国土、能源等有关部门的协调,推动规划实施,编制年度海洋能进展报告,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和期末总结评估。鼓励沿海各级地方政府先行先试,为海洋能项目用海、用地、并网等提供政策保障。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将海洋能开发利用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沿海各级海洋功能区划,并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订海洋能开发利用规划。
(二)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充分发挥海洋能专项资金和国家科技计划等国家财政资金在推进技术创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示范应用等方面的支撑引领作用,保持持续、稳定的投入。各级地方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争取本级财政预算支持,加大地方资金投入。鼓励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资金补助、创业投资、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资金和民间资本进入海洋能领域,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海洋能资金投入机制。
(三)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加强电力消纳、电价补贴、税收优惠、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政策研究,制订促进海洋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鼓励地方出台电价补贴、用海用地优惠等政策,形成目标一致、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的政策合力,促进海洋能技术和装备的规模化应用,推动海洋能纳入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体系。加大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公众意识,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发布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和服务,加大对科研人员转化科研成果的激励力度,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营造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海洋能产业发展新环境。
(四)加快培养专业人才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快海洋能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海洋能专家队伍。加大岗位技能培训力度,培养工匠精神,大力建设海洋能创新团队,努力培育集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科技管理、科技创业于一体的科技人才队伍。鼓励高校加强海洋能基础学科建设,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为海洋能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储备和发展后劲。建立鼓励创新、包容失败、分类评价的海洋能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3日,电气风电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根据目前公司已积累的漂浮式技术,公司将会继续推进16MW级漂浮式风电机组应用示范工作,以及为满足海外市场需求进一步开展漂浮式风机一体化载荷仿真计算和国际型式认证等工作,同步继续开展20MW级以上大型漂浮式风机及配套关键技术的预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品牌是企业的核心资产,是传递价值的无声语言,更是赢得未来的关键力量。多年来,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科工”)以匠心铸品质,以创新塑特色,让公司品牌在行业浪潮中熠熠生辉,赢得广泛认可与信赖。2025年5月10日是第九个“中国品牌
5月12日,《福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方案提出,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合理严格控制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煤炭消费增长,鼓励新建、改扩建项目实行燃料煤减量替代,因地制宜推进煤改电、煤改气。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增长。积极发展氢能、海上风电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日前,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印发《广东新能源增量项目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竞价规则(征求意见稿)》、《广东省新能源发电项目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差价结算规则(征求意见稿)》以及《广东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细则(征求意见稿)》。其中《广东新能源增量项目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
5月10日,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在浙江德清揭晓。中船科技首次参评便以品牌强度847分、品牌价值25.28亿元的成绩跻身“自主创新品牌”榜单第11位,彰显了强劲的品牌发展势能。“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主办,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中国品牌》杂志社等
三峡能源5月12日发布关于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指出,南疆基地初步计划2025年基地配套煤电项目开工,基地电源项目建设将与外送通道建设进展协同适配,保障基地新能源、支撑调节电源、输电通道“三位一体”同步建成。三峡能源聚焦陆上大基地、海上风电引领者两大重点,加快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5月12日,《三峡莆田平海湾400MW海上风电场DE区项目EPC总承包工程66kV集电线路海缆采购及敷设项目中标结果公示》发布。公告显示,德京集团有限公司、太阳海缆(东山)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功中标该项目,中标价格为115960957元。三峡莆田平海湾400MW海上风电场DE区项目距离岸线16.5k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烟台打捞局5000吨级起重打捞工程船建造项目建造招标招标公告》。公告显示,为进一步提升烟台打捞局大水深抢险打捞能力,开拓海洋工程、风电工程等领域起重业务,积极推进装备强局,根据《烟台打捞局装备强局实施方案》,烟台打捞局拟建造1艘5000吨级起重打
5月8日,“2025城市新能源论坛”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北京活动周期间成功举办。活动期间,来自中日两国的能源领域代表就“绿色智慧能源,安全永续未来”主题进行深入讨论。该论坛由北京市昌平区主办,明阳智能作为唯一一家中国风电企业亮相本次活动。明阳智能业务总裁刘连玉出席论坛,在主题演讲中向全球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今日,国家电投《辽宁丹东DD1场址1000MW海上风电项目钻探勘察外业中标候选人公示》发布。《公示》显示,江苏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为第一中标候选人。根据招标公告,项目招标内容为风场区域钻探外业、进出场、通航评估、海事手续办理、作业协调、海事护航、渔业资源赔偿等全
近日获悉,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取得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的《关于烟威10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至此,烟威10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海阳辛安核电1000千伏送出工程两项特高压工程环保、水保工作全部完成,为工程依法合规开工打下了基础。这两项特高压工程是山东省“十四五”能源规
近日,三峡新能源挂牌转让长垣市云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50%股权,该公司为三峡新能源与北京清云能源集团各自持股50%,股权结构如下图所示。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位于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经营范围包含:新能源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风力发电项目、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风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润阳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阳能源)正式承接平顶山东远新能源鲁山县100MW风电场项目,将为河南省绿色能源产业再添新动力。该项目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地处伏牛山东麓,地理位置优越,风能资源丰富,建成后将有效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推动当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5月12日,随着27#机位第四根钢管桩沉桩至设计标高,华能海上风电项目首台机位桩基础沉桩施工圆满收官,标志着中交三航局新能源公司承建的国内在建水深最深、离岸最远、山东省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全面进入海上施工阶段。华能山东半岛北L场址海上风电项目位于山东半岛北部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今日,辽宁发改委发布《关于全省2025年度第一批拟列入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计划项目清单(增补)的公示》,《公示》显示,辽宁2025年第一批分散式风电项目清单增补一个项目,项目名称为大连卓丰瓦房店三台乡娘娘宫村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规模25MW。按照《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分散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5月12日,中国电建华东院机电院马山林圩风电场项目EPC总承包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采购项目成交公示。根据公示,该项目中标人为运达股份。据了解,马山林圩风电场位于广西南宁市马山县林圩镇,工程拟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6.25MW的风力发电机,总装机容量为200MW,配套建设箱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5月12日,《三峡莆田平海湾400MW海上风电场DE区项目EPC总承包工程66kV集电线路海缆采购及敷设项目中标结果公示》发布。公告显示,德京集团有限公司、太阳海缆(东山)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功中标该项目,中标价格为115960957元。三峡莆田平海湾400MW海上风电场DE区项目距离岸线16.5k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烟台打捞局5000吨级起重打捞工程船建造项目建造招标招标公告》。公告显示,为进一步提升烟台打捞局大水深抢险打捞能力,开拓海洋工程、风电工程等领域起重业务,积极推进装备强局,根据《烟台打捞局装备强局实施方案》,烟台打捞局拟建造1艘5000吨级起重打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今日,国家电投《辽宁丹东DD1场址1000MW海上风电项目钻探勘察外业中标候选人公示》发布。《公示》显示,江苏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为第一中标候选人。根据招标公告,项目招标内容为风场区域钻探外业、进出场、通航评估、海事手续办理、作业协调、海事护航、渔业资源赔偿等全
2025年5月7-9日,全球新能源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IntersolarEurope在德国慕尼黑盛大启幕。作为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风向标,这里汇聚顶尖科技与创新力量,探索零碳未来的无限可能。中车株洲所位于展位号B2.540,以零碳解决方案创领者之姿,携全场景能源生态矩阵重磅亮相,与全球伙伴共绘绿色能源新图景
1、拆除26台风机!湖北能源129MW风电改造项目中标公示4月30日,中国电建贵阳院湖北能源齐岳山风电场一期改造EPC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采购采购项目成交公示,金风科技预中标。湖北利川齐岳山风电场工程,原装机容量为49.3MW,安装58台歌美飒G58-850型风力发电机组,投运达14年。原址安装16台5.6MW
近期,国家电投、广州发展新能源、广东省电力开发发布最新招聘岗位。国家电投集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全资产业化子公司,负责实施集团公司B类科研课题项目--高效品体硅铜栅线异质结光伏电池(C-HJT)研究及产技术开发。公司2017年9月在北京注册成立,2018年5月中央研究院与南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4日,中国能建发布公告,其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于5月13日获得上交所审核通过。据了解,本次发行的募集资金总额(含发行费用)不超过150.00亿元(含),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中能建哈密“光(热)储”多能互补一体化绿电示范项目、甘肃庆阳“东数西算”
5月12日,国家电投旗下上市公司——上海电力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两项重要人事任命,同意聘任陈志超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同时提名余国君为第九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相关议案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履历信息显示,陈志超现年45岁,高级工程师,曾在多家电厂担任厂长,拥有丰富的电力行业管理经验。余国
中国风电机舱罩龙头企业双一科技5月12日宣布拟通过新设全资子公司双一(澳大利亚)有限公司以自筹资金1800万澳元(约合8350.74万元人民币)收购MarkyIndustriesPtyLtd的100%股权及MartinNikolas和KrystynaMariaNikolas持有的特定资产,其中股权收购对价为700万澳元加调整的价格,资产收购对价为1100万
5月13日,大唐华银怀化通道县、芷江县248.5MW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中标结果公示,中标人为东方风电,中标金额:37996.55万元。
5月9日,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气储能”)凭借深厚的技术沉淀和成熟的产业化经验,成功中标奉贤星火综合多种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对比测试示范基地(一期)项目之10MW/40MWh全钒液流储能项目。该项目坐落于上海奉贤星火开发区民乐路315号,总容量40MW/160MWh,场区总占地面积约2公顷。该
5月7日13时,随着最后一根导线在G70—G72成功架设,由中国安能二局电力公司承建的三峡能源青海海西州50万千瓦风电33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实现全线贯通,标志着海西州风电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三峡能源青海海西州50万千瓦风电33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是青海省和国家能源局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8900万元,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张家口市今年一季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4000万千瓦,总发电量200.4亿千瓦时,占全市发电量的78.5%,两项指标稳居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城市首位。其中国家电网大同——怀来——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正式开工,这是张家口地区第三条特高压外送通道,设计年输送容量800万千瓦,可
5月9日,“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分项活动,问好长三角—“中国羊谷善美环州”县域品牌推介活动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举行。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现场签约项目7个,签约金额30.63亿元。据了解,此次签约风电项目包括:上海成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的泽锦环县耿湾西20万千瓦风电项目;寰泰能源股份有限公
5月14日,大唐新能源发布2025年4月发电量公告。根据公告,4月,大唐新能源及其附属公司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发电量3,383,053兆瓦时,较2024年同比增加15.47%。其中,完成风电发电量3,012,982兆瓦时,较2024年同比增加16.68%;光伏发电量370,071兆瓦时,较2024年同比增加6.52%。截至2025年4月30日,本集团
5月12日,山西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布2025年第一批废止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规模清单的通知》。《通知》指出,为加快推进存量新能源项目建设,优化电网接入与资源配置,提高项目落地转化率,山西省能源局组织各市能源局对投资不积极、确定无法建设的存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进行了梳理。根据相关市上报的拟废
5月6日,新疆电网首个通信蓄电池预制舱在220千伏唐华苦水东风电汇集站顺利进入试运行阶段,该预制舱通过模块化集成建设与智能化设计,为提升新疆电网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工程建设效率提供了新思路。随着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的推进,唐华苦水东风电汇集站被纳入通信链路的重要节点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