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一座城市?是每个城市的管理者一直求索的庞大课题。能源和环境是他们遇到的两大难题。
特高压:承载能源清洁发展
人们不断尝试破解以空气质量差、能源供应紧张、交通拥堵为代表的“城市病”。能源是造成城市病的直接根源之一,能源变革将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今年3月,北京成为我国最早告别燃煤电厂的地方,随着华能北京热电厂全部机组按计划停机备用,北京在全国首个实现了全部清洁能源发电。最大用电负荷2082万千瓦、年用电量1020亿千瓦时的国际化大都市,不再依靠燃煤电厂供电……北京的发电“无煤化”向城市管理者展示了“北京模式”的能源变革探索,也为与其一样不堪重负的城市提供了能源清洁化发展的范本。
在我国东中部一线城市实现能源清洁转型的过程中,特高压等区外来电发挥的作用显著。特高压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少占地的综合优势,可以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地配置能源。特高压电网一头连着西部北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一头连着东中部清洁发展,已成为国家能源清洁发展的战略重点。目前,华北、华东特高压电网已经初具规模。多条特高压工程的落点都在京津冀、长三角区域,北京、天津、上海等一线城市都已经用上了特高压电。截至2016年底,国家电网已累计建成“六交五直”特高压工程,在建“三交六直”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20项特高压工程线路长度达到3万公里,变电(换流)容量超过3.2亿千伏安(千瓦),累计送电超过6000亿千瓦时。
北京模式:能源清洁转型发展之路
当北京关停燃煤发电厂的新闻登上全国主要媒体的头条,新闻背后,是北京治理“城市病”的决心和规划。今年,北京市列出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拆除违法建设等9项具体任务清单。计划全年压减燃煤300万吨,燃煤降到700万吨以内……
在中国,很多大城市经受着与北京类似的城市困扰。要治疗病症,看似千头万绪,但抓住关键问题往往事半功倍,能源就是其中之一。近日相关能源专家指出,要重新定位能源驱动城市发展功能,转变能源作用方式,由主要关注能源驱动城市经济发展的能源作用方式,转变为“以能源变革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环境、人文、管理、竞争力发展及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能源作用方式。
先做一道算术题:2016年,北京最大用电负荷为2082.8万千瓦,刚刚停机备用的华能北京热电厂装机84.5万千瓦,如果大北京的电全部从燃煤电厂而来,需要25座华能北京热电厂满负荷运转才能满足,每年消耗的燃煤量将是4400万吨,排放二氧化硫2275吨、氮氧化物2564吨、烟尘479吨,如果把这些都建设在城六区,每7.4公里就要有一座这样的热电厂。
北京的能源变革从自治出发。按照《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北京四大燃煤热电厂全部关闭,为了满足城市用电需求,在关停四大燃煤电厂的同时,北京市在2012年便启动了四大燃气热电中心的建设,按照规划,新建的四大燃气热电中心供电能力是720万千瓦,是以前的2.6倍。
北京既是用能大城,又是资源小城,因此,在自治之外,合力更为重要。时间回到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力争实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这一点,在2014年2月12日国务院研究部署加强雾霾治理的常务会议上被明确为“实施跨区送电项目”。
从城市能源变革的角度来讲,转变能源配置方式,对大多数国内城市来说,主要由局部平衡、输煤为主的能源配置方式,变输煤为输电,转变为“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清洁低碳、跨区平衡型”的能源配置方式。
北京是典型的资源输入型城市,约60%的电、40%的成品油、100%的天然气需外部供应。为加快能源供给侧改革,推进能源清洁转型发展,北京正积极完善“多源、多向、多点”设施布局,强化特高压等外送通道和本地管网建设,提升应急调峰设施水平,全面增强设施保障能力。
北京的跨区送电步伐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以创造北京电网负荷历史峰值的去年夏季为例,北京本地发电出力772.8万千瓦,外受电力1310万千瓦,外受电力比例达到67%,这意味着北京城每三盏电灯中就有两盏由“远方的电”点亮。截至“十二五”末,北京电网已经建成了昌平—张南—门头沟—房山—安定—通州—顺义500千伏扩大双环网结构,有10个500千伏变电站与外受电通道相连,为北京接受“远方来电”提供坚强的网架支撑。
现有的输电通道仅仅是个开端,更大规模的输电规划蓝图已经徐徐铺展。按照《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规划,北京未来将不再新建大型电厂,用电缺口将全部依靠外受电和区域内清洁发电来填补。2016年6月,北京首条特高压入京通道锡盟—北京东—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的配套北京东-顺义工程建成投运,北京市民开始用上了特高压输送的清洁电力。“十三五”期间,北京电网规划实施7大外受电通道工程,其中3项为特高压下送工程,至“十三五”末,北京地区将通过特高压、柔性直流等方式将内蒙古、张家口等地区的清洁绿色电力引入北京,受电能力将由1700万千瓦增至3700万千瓦。
对此,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总工程师王金南评价说,控制燃煤排放是降低PM2.5污染的关键手段之一。“跨区送电显著减少北京燃煤的大气污染排放;另一方面,随着特高压等技术的发展,跨区输电的总体能源利用效率可以高于输煤的能源效率。”
在能源消费领域,北京的用电“无煤化”也在推进,3月15日,北京集中供暖结束。这几天,家住北京门头沟陇驾庄村的佟羿坤和老伴儿忙了起来。原来,城里的女儿女婿带着小外孙回来住了。“孩子小怕冷,咱家里有‘煤改电’的电暖气,随时能开。”佟大爷说。
“城市能源利用,现阶段最迫切的问题是治理散烧煤,因此大力推广‘煤改电’势在必行。”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能源经济与能源政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按照国家关于推进“清洁能源采暖”要求,北京“煤改电”工程从2003年起实施,已有近60万居民受益,仅2016年一年,就有574个村19.8万户居民完成“煤改电”,相当于每年可减少燃煤消耗68.1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015.8吨、氮氧化物2189.6吨。根据计划,“十三五”期间,北京还将对1521个村67.4万户市民实施“煤改电”工程。
发电无煤化以外,环顾衣食住行,从家庭里的“煤改电”,到电动汽车的应用和充电设施建设等,不仅是北京实施电能替代的举措,也代表城市能源变革中的用能趋势。北京在能源配置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上,重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为城市转型奠定基础,成为城市能源变革的样本。
从北京到中国:由保障供给到智慧联动
以能源变革为城市发展动力的不止北京,素有“苏湖熟,天下足”美誉的苏州,是全国用电量第一大的地级市,2016年用电量达1382亿千瓦时,甚至超出北京362亿千瓦时。在这座充满经济活力的城市里,24座各类电厂星罗棋布,装机达1913.57万千瓦。密密麻麻的电厂、鳞次栉比的烟囱、持续排放的污染物……苏州的空间资源和环境容量都已饱和。苏州也希望抓住能源的“牛鼻子”,通过“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消费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建设能源变革发展典范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苏州所在的长三角地区,城市群正在崛起,这里燃煤电厂分布均很密集,发电占比较高。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的预测,“十三五”期间,世界经济有望平稳复苏,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华东地区用电量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上海、江苏、浙江用电量年均增速分别2.5%、5.5%和6.1%。
按照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长三角区域需要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远期规划中,已经明确要求江浙沪地区不再审批燃煤机组。面对未来每年仍保持一定增速的用电量,拿什么来填补这些增量?“北京样本”同样在长三角区域发生,即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加大实施跨区送电项目。
林伯强认为:“大城市都是能源消耗大户,能源供给缺口如何填补,依靠新建的调峰燃气发电和清洁能源是不够的,所以未来城市发展大比例采纳外来电很正常。”目前,华东特高压电网已经初具规模。多条特高压工程的落点,都在长三角区域。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溪洛渡-浙西、宁东-浙江等特高压直流工程,淮南-浙北-上海、淮南-南京-上海等特高压交流工程,在推动长三角城市清洁绿色发展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光再回到苏州,特高压为代表的区外输电通道正在改变着苏州的能源格局。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起点四川裕隆换流站,落点江苏苏州同里换流站,额定输送功率720万千瓦,占苏州电网用电负荷近三分之一。仅2016年,这条特高压线路就向苏州输送了354亿千瓦时清洁水电,相当于节约了京杭大运河三分之一的运力。与此同时,世界首条特高压GIL管廊工程也正在建设中,工程投运后,以苏州电网为接入点,整个华东电网将新增特高压环网受电能力3500万千瓦,相当于将近两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
如果将北京地区能源连通的图景缩小,探寻中国能源流动的整体脉络,你会发现,电能从内蒙古、山西流向北京,从大西北奔向中原,从西南地区汇入华东……从西到东、由北至南,在中国巨大的地域版图上,每时每刻都有电能在城市间穿梭,勾勒出一幅中国独特的能源网络景象。
电能交换的空间有多大?2016年,我国跨区送电量达3611亿千瓦时,这些电力足够支撑12450万户家庭使用一年。城市间电能的交流,也为资源供给紧张的城市构建了经济崛起的坚强基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目标是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今年要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全部淘汰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加大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力度,东中部地区要分别于今明两年完成,西部地区于2020年完成。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煤电产能过剩问题也予以了高度关注,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有效去产能。今年要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优化能源结构,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可以看出,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优先利用区外来电,严格控制东中部煤电发展,压减现役燃煤机组出力,在部分城市逐步关停煤电机组,将是未来东中部一线城市实现清洁发展的重要举措。
与北京相比,长三角城市群燃煤电厂分布相对密集,但并不妨碍逐步转向清洁发电的未来趋势。华东电网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福建四省一市都在扩大新能源装机,2016年,上海电网消纳清洁能源逾480亿千瓦时,占全年用电量32%;浙江电网消纳清洁能源超过779亿千瓦时,杭州因G20峰会契机,在绿色交通、电能替代方面都已走在前列;在江苏,苏州被确立为国际能源变革典范城市,至2020年,清洁电力占比将提升至50%。
基于清洁转型与资源优化配置的能源变革,究竟会带来什么,未来的城市能源系统会是什么样?能源变革不仅在城市全面发展中大有可为,其与城市全面发展更必须相辅相成,支撑未来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的用能需要能源互联网的支撑,而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是智能电网,其电源输入一个是依靠本地清洁发电,另一个则是外来电源输入。”国网能源研究院专家谭显东说。
城市与能源的关系,不仅仅是需求与供给,而是智慧相连,融入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用能理念,也主要由局部平衡、输煤为主的能源配置方式,变输煤为输电,转变为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新增电力需求主要通过特高压等区外来电解决,实现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清洁低碳、跨区平衡型的能源配置方式。
下一个无煤化的城市,会出现在哪里?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基因与个性,完全复制的模式不会存在。但不可否认,清洁发展已经融入中国城市发展的灵魂,作为城市转型中的样本,北京经验证明,能源变革需要科学决策,长远规划,符合城市特色,而能源发展的正确路径将驱动城市的升级发展。我国东中部地区经济发达,经济总量大,用电基数大、比重高,未来新兴战略产业、新业态服务业将加快发展,加之人口向东部地区集聚,仍将是我国的负荷中心。特高压将在大范围优化能源资源配置,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经济、清洁、高效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17日,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疆电外送电量达到3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创下自2010年实施疆电外送以来首季最高纪录。其中,新能源外送电量达到79亿千瓦时,占到总外送电量的24%,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燃烧21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88万吨,为全国能源保供和绿色转型注入强劲
2025年一季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奋力开创国家电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工作部署,抓紧抓实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支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电网头条今天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4月9日,内蒙古开启今年首个特高压站的年度检修,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800千伏伊克昭换流站年度检修圆满完成。接下来,内蒙古特高压电网“年度体检”工作将全面展开。据了解,内蒙古特高压电网年度检修包含“春季检修”“秋季检修”,今年涉及输变电设备停电计划共167项,其中
4月16日,在哈密市镜儿泉的东天山区,作业人员正在对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新疆段)线路进行验收,工程建设进入投运前冲刺阶段。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之一,也是“疆电外送”的第三条直流通道。工程起于新疆哈密市,止
4月16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西北院(简称“西北院”)与三峡陆上新能源总部在呼和浩特成功签署三峡蒙能东胜热电近区(色连)4×1000MW扩建工程总承包项目(简称“东胜热电”)。西北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史东与三峡陆上新能源总部党委书记,三峡陆上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陈辉见证签约并致辞。
4月17日,陕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文琪在集团总部会见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韩兵一行,双方就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化产业协同进行座谈交流。中国西电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李红军,陕煤集团党委委员、董事闵小建参加座谈。张文琪对中国西电集团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介
加强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全力保障经济社会用电需求;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提高服务品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用电需要;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动力活力……一季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持干字当头、开拓进取,推动各项工作开局良好
4月13日,在上海市松江区,一架重型无人机悬停在百米高空,将X光检测机器人精准放置在1000千伏安塘Ⅰ线下相导线上。随后,机器人沿着导线移动作业,完成了耐张线夹的X光探伤。这是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首次应用“无人机+机器人”对输电线路本体设备开展X光探伤检测。以往对两基铁塔间线路的设备开展探伤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聚焦推动能源绿色转型,落实落细服务新能源各项举措,确保符合政策、纳入规划的新能源项目应并尽并,促进新能源消纳和利用,全力服务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聚焦推动能源绿色转型,落实落细服务新能源各项举措,确保符合政策、纳入规划的新能源项目应并尽并,促进新能源消纳和利用,全力服务新
内蒙古是传统能源大区,也是新能源大区、绿色能源大区。2024年全区新能源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总装机1.35亿千瓦、发电量达2000亿千瓦时,实现了多个全国第一。随着新能源倍增行动深入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发展仍然处于快车道,第二、第三批新能源大基地、防沙治沙、蒙能保障性等大批新能源项目需要
4月17日,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疆电外送电量达到3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创下自2010年实施疆电外送以来首季最高纪录。其中,新能源外送电量达到79亿千瓦时,占到总外送电量的24%,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燃烧21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88万吨,为全国能源保供和绿色转型注入强劲
2025年一季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奋力开创国家电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工作部署,抓紧抓实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支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电网头条今天
4月16日,在哈密市镜儿泉的东天山区,作业人员正在对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新疆段)线路进行验收,工程建设进入投运前冲刺阶段。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之一,也是“疆电外送”的第三条直流通道。工程起于新疆哈密市,止
4月16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西北院(简称“西北院”)与三峡陆上新能源总部在呼和浩特成功签署三峡蒙能东胜热电近区(色连)4×1000MW扩建工程总承包项目(简称“东胜热电”)。西北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史东与三峡陆上新能源总部党委书记,三峡陆上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陈辉见证签约并致辞。
加强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全力保障经济社会用电需求;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提高服务品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用电需要;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动力活力……一季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持干字当头、开拓进取,推动各项工作开局良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聚焦推动能源绿色转型,落实落细服务新能源各项举措,确保符合政策、纳入规划的新能源项目应并尽并,促进新能源消纳和利用,全力服务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聚焦推动能源绿色转型,落实落细服务新能源各项举措,确保符合政策、纳入规划的新能源项目应并尽并,促进新能源消纳和利用,全力服务新
内蒙古是传统能源大区,也是新能源大区、绿色能源大区。2024年全区新能源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总装机1.35亿千瓦、发电量达2000亿千瓦时,实现了多个全国第一。随着新能源倍增行动深入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发展仍然处于快车道,第二、第三批新能源大基地、防沙治沙、蒙能保障性等大批新能源项目需要
记者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走访了解到,今年以来当地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电力需求激增。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京津冀枢纽的核心节点,张家口市凭借独特能源和区位优势,正加速崛起为全国重要的“算力之都”。绿电的高速增长得益于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地处河北北部的冀北清洁能源基地是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4月16日,施工人员在哈密-重庆特高压工程渝北换流站建设现场对电容器塔设备进行调试验收。“疆电入渝”特高压工程是在重庆落地的首条直流特高压工程,线路全长约2290千米,起于新疆哈密巴里坤换流站,终于重庆渝北换流站。投运后,该工程每年可向重庆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有效
记者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走访了解到,今年以来当地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电力需求激增。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京津冀枢纽的核心节点,张家口市凭借独特能源和区位优势,正加速崛起为全国重要的“算力之都”。绿电的高速增长得益于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地处河北北部的冀北清洁能源基地是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4月9日,内蒙古开启今年首个特高压站的年度检修,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800千伏伊克昭换流站年度检修圆满完成。接下来,内蒙古特高压电网“年度体检”工作将全面展开。据了解,内蒙古特高压电网年度检修包含“春季检修”“秋季检修”,今年涉及输变电设备停电计划共167项,其中
内蒙古是传统能源大区,也是新能源大区、绿色能源大区。2024年全区新能源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总装机1.35亿千瓦、发电量达2000亿千瓦时,实现了多个全国第一。随着新能源倍增行动深入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发展仍然处于快车道,第二、第三批新能源大基地、防沙治沙、蒙能保障性等大批新能源项目需要
4月9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研制的特高压防舞复合相间间隔棒在1000千伏豫阳Ⅰ线挂网安装,开始试运行。这种间隔棒应用于垂直排列的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相间防舞,经仿真验证可降低线路舞动幅值80%以上,抵御极端天气条件下的线路舞动停运风险,增强电网韧性,保障特高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近年来极
当前,一场覆盖广、强度大的大风席卷冀北大地。面对呼啸狂风,电力人顶风而上,以责任与温情交出保电护网的民生答卷。让我们直击保电现场,聚焦极端天气中的坚守身影。深夜抢修逆风行4月11日21时37分,漆黑的窗外寒风呼啸,国网张家口供电公司宣化区供电中心应急抢修队伍及值守人员依然坚守在岗位,时
“西电东送”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关键布局,旨在将西部清洁能源输送至东部高负荷需求地区,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国家电网作为中国的电力脊梁,始终不懈探索铸造“大国重器”。中国电力超级工程——向家坝—上海±800kV超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作为国家重点示范项目,以1891.6公里的输电距离、640万千瓦的年
3月27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应用“无人机+双光检测”“无人机+三维建模”等智能巡检技术对1000千伏曹湖线、湖高线等特高压输电线路开展全面巡检。针对曹湖线、湖高线等特高压输电线路湖区段空气湿度常年在75%以上、鸟类活动多、植物生长迅速等实际,国网山东电力运维专业员工在巡检中首次应用双光融合
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我国电网建设一直滞后于电源建设,每年用于电网建设的投资仅占电力行业总投资的30%左右。并且,由于对电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我国早期仅考虑了输电线路的建设,而较少涉及到供电可靠性、安全性等问题,导致电网建设历史性欠账严重。自2000年以来,我国在电网投资领
截至3月23日,内蒙古通过特高压直流电网累计外送电量突破6000亿度,达6052.7亿度。其中,外送新能源电量达787.5亿度。据悉,近年来,内蒙古通过特高压电网全面开展电力外送,特高压电网外送电量实现连续7年增长,仅2024年一年外送电量就达1706亿度。自2017年9月以来,内蒙古依靠锡盟至泰州、扎鲁特至青
针对“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电力系统持续发生的结构、形态、特性变化,构建新型电网,是保障电力安全运行和可靠供应的迫切需要,是加快能源电力清洁低碳转型的有效举措,是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的重要保障。公司2024年十大战略课题之二《大电网、配电网、微电网等多种形态协调发展研究》,坚持统筹
从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获悉,截至3月12日,内蒙古今年通过特高压电网外送至华北、华东、华中等地的电量已超过350亿千瓦时,达到352.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77%。近年来,内蒙古通过特高压电网持续开展电力外送,特高压电网外送电量连续7年增长,仅2024年就达到1706亿千瓦时。自2014年11月内蒙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4年,我国能源电力领域的“绿色成绩单”格外亮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超过3%,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7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40%。一系列数字映射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