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贵港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加快推进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2017-04-10 14:57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火电热电联产生物质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十三五”发展机遇

(一)国内外形势有利于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从国际看,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国际形势所趋。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全球主要经济体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加大节能环保产业投入,以刺激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加上部分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设置绿色壁垒,促使我国加大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实力。

从国内看,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2.99万亿增加到2015年的4.55万亿元,其中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年增长率均超过20%。预计2016年到2018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将保持18%左右的增速,到2018年节能环保产值规模将达到7. 48万亿元。我国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破坏矛盾日益突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生产国和净进口国,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3%,占能源消费净增长的61%,占全球能源供应量的19.1%。尽管2014年国内GDP能耗强度下降了4.8%,原煤产量下降2.5%,但煤炭消费量仍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6%,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仅占16.9%。同时贵港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污染行业整治、严控污染产品产量,采取淘汰落后产能、节能技术改造、清洁生产审核等多项节能措施,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业等高耗能行业、企业在节能减排降耗上带动了能耗整体下降。因此,由于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成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将有利于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二)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我国先后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我区也同步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广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2015—2020)》等文件,为贵港市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指明了方向。针对城镇、村屯、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农村人饮安全、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市场需求,将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三)“三大战役”给环保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我国相继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简称“环保三大战役”)将带来近10万亿投资,“十三五”期间国家也将对环保产业每年投入2万亿元左右,社会环保总投资达17万亿元,为环保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环境工程,带动环保装备制造、产品开发、工程建设和各类环境服务业等全面发展,未来将形成若干个年产值过百亿元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区生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并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加快建设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和新兴工业城市为总体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兴市、工业强市,东进融合、开放带动,改革引领、创新驱动”三大战略,以节能环保重点工程为抓手,着眼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需要,打造产业集聚基地、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发展自己的品牌产品,把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成为贵港市新的支柱产业。

二、发展原则

(一)坚持示范建设,重点工程带动。

对接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战略,加快提升产业能级。对接国家和自治区节能环保产业规划中的技术创新、重大产业化项目、示范基地建设、骨干企业培育等内容,结合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突破方向,组织实施节能环保重大工程和产业化项目,提升产业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做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分步实施、循序渐进,以重点工程项目推进产业发展。重点推进市场需求大、产业关联度高、技术条件应用成熟,科研基础较好的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使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动力。

(二)坚持市场主导,发挥政策效应。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企业主体积极性,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政府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健全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和落实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节能环保产业,整合优势资源,构建政府、市场、企业、公众的联动机制,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坚持创新驱动,突破重点领域。

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创新为驱动力,大力发展产业链中的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和公共技术。发挥贵港市人才、资本、技术和综合配套优势,推动组织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区域合作机制等方面的积极创新,力争在产业组织协调、核心关键技术、产业发展投融资、服务模式、公共服务平台、区域合作机制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四)坚持产业延伸,打造循环经济。

围绕园区特色产业,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以产业链为抓手,聚集上下游企业,在能源供应、原材料供给、废水废渣处理等方面积极打造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建立符合贵港经济发展的循环产业园区体系。

三、发展目标

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政策引导、规范市场动作、激发市场潜能,努力实现全市节能环保产业产品由低端为主向中高端转变,企业经营由以单一产品为主向重点领域一体化综合经营转变,园区发展由企业简单聚集向集群创新转变,产业由传统制造业为主转向先进制造业与节能和环保服务业互动并进转变。重点发展以一批辐射带动效果显著、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配套发展的特色产业链,形成涵盖装备制造、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日臻完善,一批具有“专精特新”优势的特色企业初步形成,行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节能环保产业具体发展目标如下:

(一)产业规模得到扩大。

到“十三五”期末,力争我市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其中高效节能和清洁能源产业产值230亿元;先进环保产业产值2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45亿元;节能环保服务业营业收入5亿元。在节能产业、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节能环保服务业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节能环保企业集群,大力引领我市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

(二)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通过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企业自主创新、产学研联合、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环保企业,增强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能力,组建一批自治区级以上节能环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

(三)加强园区规划,打造产业重点集聚区。

按照“一区多园”和片区优势,逐步优化空间布局,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到2020年,重点构建以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动车、制糖、造纸、环保建材、城市固废等节能环保产品制造和循环经济为核心的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同时引进发展水、气、固废等环保领域技术咨询和治理等节能环保产品制造与商务服务区。

(四)产业园区建设向生态化方向发展。

到2020年,全市有2个自治区级园区按国家生态工业园标准体系完成生态园区建设,自治区级园区全部启动生态化、循环化改造,构建起一批主导产业链型的(节能环保)生态产业园区,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全市产业园进行生态化、循环化改造。

(五)构建节能环保服务业产业体系。

到2020年,培育和发展生态环境修复、环境风险与损害评价、排污权交易、节能审计、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兴节能环保服务业。生物质能源、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新型材料、节能环保产品认证得到大力发展。重点培育发展5家具有区域性核心服务能力的节能环保检测评估、规划设计、工程咨询、技术服务、展示交易等专业服务机构,生态环境监测及互联网+、PPP模式、合同能源管理等得到推广应用。

第三章 产业布局和主要任务

一、以产业园为中心布局节能环保产业

根据贵港市目前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与贵港市“十三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重点将贵港市产业园区、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覃塘区产业园区、桂平市产业园区等打造成贵港市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

贵港市产业园区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依托贵糖搬迁技改,以加快园区载体建设为主线,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华电贵港电厂热电联产、实行集中供热为基础,以制糖浆纸产业为核心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延长和拓宽园区产业链,完善产业发展配套体系,将园区建设成为广西重要的热电联产能源环保基地、制糖浆纸产业基地;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引进先进技术,采用先进生产方式将园区打造成为产城融合集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全国闻名的热电联产绿色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贵港市产业园区石卡园:以广西华奥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为核心,加快推进园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和延伸,打造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集群,力争早日建成广西第二个汽车(新能源)生产基地。推进西江重工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发展LNG船舶等节能环保型船舶。支持华润水泥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完善石灰石—水泥—新型建材产业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理垃圾技术,推动余热余压综合利用。

贵港市产业园区江南工业园:以贵港皮革城为核心,围绕建立皮革城封闭循环产业链,实现制革、纺织行业废水、废渣再循环利用为目标,推进皮革城制革、纺织废水废渣技术装备再升级再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电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生物质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