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储能电动汽车评论正文

鲁志恺:如何做好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

2017-05-10 14:19来源:分析师作者:鲁志恺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除了对于整个产业进行周期分析之外,对于每个细分领域也需要做它的周期性分析,因为今天的大会主题正好是储能,就以动力电池后市场为例,跟大家简单做一个汇报。

动力电池后市场严格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是梯次利用,第二是再生利用。梯次利用因为现在的电池本身品类非常多,而且寿命预测是一个难点,导致成组成本比较高。梯次利用这个市场什么时候可以启动,还是有待论证的。再生利用这个市场,我们认为2019年就可能是一个市场的启动期,合适的投资窗口期会在2018年。

下面,简单回顾一下整个产业的发展。从技术角度来说,根据我们对这个领域的专利梳理,我们认为在这个领域企业级的商业研究起步于2007年,当时比亚迪、邦普已经发布了在相关领域的专利。企业真正大规模地发布专利,是在2010年到2012年这个区间。到了2013年,我们认为主流的技术已经初步成型。在接下来几年中,专利开始逐渐延伸到了细分领域,比如放电、拆解、电解液回收,等等,已经基本覆盖了整个处置的全过程。至此,我们认为整个动力电池再生利用的技术已经初步成熟。

再来看一下政策的时间线。早在2012年电动汽车产业规划里,国家就已经提到动力电池梯次和再生利用。而真正一个专属的政策,是在去年1月份发布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这就代表整个产业已经正式启动。到了今年2月份和3月份,陆续出台的《再生资源发展指导意见》和《工业节能与利用工作要点》,正式提出了要在动力电池后市场进行试点示范。我们认为,这标志着这个产业已经进入到了示范应用的阶段,接下来整个的产业导入期会很短,主要因为需求会倒逼整个市场快速启动。

根据我们测算,到2019年,整个产业的动力电池退役淘汰量可能会达到25万吨的规模,按照目前整个市场的处置能力,届时供不应求的局面很有可能出现。综合来说,动力电池再生利用的技术论证已经基本完成,现在正处于示范应用阶段,在经历短暂的导入期之后,市场合适的窗口期可能出现在2018年。

在完成周期分析、找到了合适的投资窗口之后,接下来就需要对于整个产业进行一个产业链的分析,或者说生态的剖析,找到真正合适的投资节点。如果我们把新能源汽车产业跟传统汽车产业做一个对标,可以简单地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划分为能源供应、整车与零部件、应用与系统,以及销售和推广。不一样的就是:在能源供应环境,把加油站换成了充换电网络,把传统车“三大件、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编者注:分别为发动机、底盘、变速箱,配气机构和曲柄连杆机构,以及启动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点火系统、供给系统)换成了“三大电、六小电”,其他我们认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在2013年之前,之所以我们没有投资、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因为我们认为,从能源供应的角度来说,当时并没有一个底层架构;从制造的角度来说,当时也没有成型的技术体系,使得主机厂、互联网造车企业并没有办法进行规模化制造,整个产业的生态系统没有很好地形成,而且使整个产业制造环节的成本也居高不下,市场没有办法真正地启动起来。

等到我们遇到了时空之后,心中的部分疑虑才得以消除。时空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突破了整个产业的枷锁,并且有效地激活了这个市场。比如,时空在能源供应方面提出了“车电分离、里程计费、充换结合、同城同网”的商业模式,比较好地解决了在补贴退坡甚至取消的情况下,动力电池寿命到期之后出现一笔巨大的电池更换费用,可能没有人买单的尴尬局面。因为,在现在整个电池的价格水平之下,让消费者自己掏这笔钱来更换电池是不现实的,虽然主机厂对电池是有质保的,但是让他们直接承担这个成本压力也是很大的。而换电模式将车和电池分开,使用者可以通过使用的公里数来支付移动成本(这个移动成本包括了电费、服务费和电池成本),就比较有效地解决了刚才说的这些矛盾。

当然,关于换电模式也有不同声音,比如说,其鼻祖以色列的BetterPlace已经挂掉了。另外,标准由谁制订,各方利益如何平衡,都是它发展的障碍。但是我们认为,在高频车高速增长的现阶段,每次一到两个小时的充电时间,无法很好地满足高频车一天一到两次能源补充的需求,在这方面换电模式就有它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在去年(2016年)的7月12号,由中国牵头,美国、德国、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参与的换电系统国际标准的导则就出台了,这对于整个换电模式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同时,北汽、力帆也加入了换电阵营。北汽明确表示,今年要建成200个换电站;而力帆则依托换电模式,使旗下盼达分时租赁在杭州单城已经实现了盈利。

整个换电模式还有其他好处,比如对于电池寿命的保护,减小对于电网负荷的冲击,同时因为换电模式本身是使用统一标准和通信协议的电池系统,那就会使整个动力电池的回收和再利用变得相对容易,使回收配组变得比较简单,最终使各环节的成本得以降低。

当然时空还有其他领域的商业模式图谱,不再做进一步介绍。

投资完时空之后,我们往上游进行布局,第一个是伯坦,目前是一家核心系统供应商,未来会逐渐转型成为一个基于云端的分布式整车制造的平台级公司。如果为时空贴一个“模式创新”的标签,那么伯坦的标签就是“技术突破”。现在,伯坦名下已有超过一百项专利,大家如果有兴趣去查一下今年三期推广目录的话,可以发现,配套伯坦系统的车型,性能方面比其他同类车型要高出一大截的。之所以我们要投资伯坦,从产业链角度来说,我们认为整个产业链缺少一个好的核心技术供应方,这时,主机厂也好,互联网造车企业也好,就很难实现规模化的生产,制造环节的成本就会很高。

再之后,我们又往上游布局了一个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离子电芯的制造企业——德朗能动力。这次我们是依托生态的力量,与时空做了联合投资,这样的话,我们给企业带去钱的同时,也给企业带去了市场。因为时空本身下面就有一个PACK板块,从而使得在当时行业整体估值已经较高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能以较低的成本进入企业。而在我们联合投资完成之后,企业就迅速启动了高速产线的建设计划。这条产线,不论是从能量密度、生产速度,还是成品率角度上来说,我们认为都是现阶段国内最领先的产线之一,跟日韩也处于同一水平。

至此,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在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从能源供应到整车改造和核心零部件,以及运营推广,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布局,而这种布局的路线其实是自下而上的投资路径,这归功于我们多年对于生态环境领域的投资经验。因为,这种布局的路径更为高效,同时风险会相对更低。我们新的基金也会沿着这条路径自下而上地对整个产业做更深入、更广泛的布局,我们会先在下游进行卡位,反哺上游的企业,为上游企业提供规模化的应用场景,以及产品和技术快速迭代的机会,最终打通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体系,打造充满活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我今天的汇报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郑丹丹:非常感谢高颜值的鲁志恺先生为我们带来的精彩分享!大家有没有问题要和鲁志恺先生互动的?

提问:你们认为,储能这块有没有投资的价值?你们对储能的EMC管理这块有没有投资意向?

鲁志恺:对于储能产业,我们非常关注,它是我们的重点板块之一。我们其实已经投资了一家储能公司,偏技术的,在工业储能领域的。我们认为,从产业投资角度来说,储能可以分为运营端、EPC、上游核心零部件和技术。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如果投运营端的市场,是不成熟的,刚才吴总(编者注:吴辉,工信部旗下赛迪顾问研究总监)也提到可能要到2020年之后。

郑丹丹: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鲁志恺先生的演讲与答问表示感谢!

相关阅读:

锂电行业投资 我们要考虑些什么?

观察丨储能市场需要投资而非投机

原标题:储能大会 | 鲁志恺:如何做好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浙商证券,郑丹丹团队辑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动力电池查看更多>储能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