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上半年,全区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工业经济稳定增长,效益水平大幅提升。”自治区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王秉军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稳在何方好在哪里
王秉军指出,“稳”和“升”具体表现在:今年前5个月,全区主要工业产品“量价”齐增,工业利润、税收、产值、用电量、运输量均实现10%以上的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6.6%,增加值增长6.4%,其中,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增速快于全国0.1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利润699.4亿元,同比增长1倍,较去年同期加快1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7.3个百分点。工业税收同比增长52.9%,工业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1.5%;工业带动效应明显。由工业带动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全部第三产业的63%以上。工业从业人员117万人,带动农牧民转移就业800万人以上,对全区城镇化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工业是我区国民经济的“脊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是我区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基础。今年以来,我区扭转工业投资下降局面,实现稳步增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3.4亿元,同比增长3.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3.8%,其中民间投资完成1160.6亿元,同比增长8.3%。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离不开重大项目的强力支撑。今年以来,我区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大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呈现出重大项目建设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据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统计显示:截至5月底,全区新开复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96项,开复工率达89.6%,完成投资1237亿元。其中,新建工业项目开工460项,开工率89.5%,北控40亿立方米煤制气、伊泰200万吨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等一批新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中天合创360万吨甲醇、中环光伏三期、蒙维科技PVA二期、杉杉新能源汽车等一大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
7月4日,鄂尔多斯8000吨太阳能级多晶硅改扩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工人们正在为该项目8月1日投料试车做最后的冲刺。立足产业转型升级,我区工业企业正纷纷变要素拉动为创新驱动,开启内蒙古工业转型之旅。
在工业创新转型的“蝶变”中,内蒙古“一煤独大”的局面正在扭转。如今,我区煤炭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已由最高的34%下降到24%,正在走出简单“挖煤卖煤、挖土卖土”的路径依赖。电力、化工产业中煤电、煤化一体化比重达到90%以上,铝产业中煤电铝一体化比重达到7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2%,工业降耗对全区GDP能耗下降贡献率达80%以上。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43.7%;煤炭、电力、化工、冶金等主要行业技术装备、节能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风、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1%,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因何而稳为何而好
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上半年内蒙古工业经济缘何呈现出如此喜人态势?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营造大招商、大投入、大发展的环境氛围,制定出台了全面对外开放、鼓励非公经济投资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在全区深入开展“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促进工业稳定增长”专项行动,创造吸引产业向我区转移集聚的良好条件。同时,研究出台了加快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促进大数据创新应用政策落实、非公工业企业投资项目免税细则、重点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目录等政策举措,促进工业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电价改革发挥了关键作用。我区持续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电力多边交易、大用户直供等措施,进一步强化了电价洼地优势,新兴产业用电价格最低降到0.26元/度,大工业用电平均达到0.32元/度,处于全国最低水平。低电价提高了优势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稳定了存量企业,对稳定工业经济增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截止目前,全区以电招商冶金、化工优势特色产业和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共计230多个,其中开工在建项目150个,这些项目2020年前后投产,可新增产值3000亿元以上,消化火电装机2000万千瓦以上。
低电价也深深吸引了高载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我区转移集聚,如今以电招商“七业”项目达153个,其中,多晶硅10万吨、单晶硅及下游延伸配套10万吨,投产后总产能将占全国63%、70%。届时,我区能源资源密集型产业集聚转型升级的规模效应将充分显现,工业“五大基地”建设将迈上新台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了宏观环境。去产能政策的深入实施推动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全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连续10个月正增长,煤炭、冶金、化工等能源原材料产品价格有较大增长;利润增速从去年5月由负转正,连续14个月实现高速增长,我区工业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和市场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降低实体经济生产成本发挥积极作用。我区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降成本的各项部署,加大减税降费力度,1-5月份为企业减税降费达273亿元左右。其中减轻企业用电成本53.67亿元、累计降低或减免中小企业各类成本约8.5亿元。
“放管服”改革提升了服务效率和水平。全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清理中介,继续下放审批权,建立网上审批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同时,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7本)》,修订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相关管理办法,加强工业专项资金管理整改,全面进行绩效评价。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下半年,我区将加快释放先进产能,稳定生产运行;加大以电招商力度,加快消化富余装机;利用好夏季施工旺季,加快工业项目建设进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优化工业发展环境,着力打造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
“上半年,全区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工业经济稳定增长,效益水平大幅提升。”自治区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王秉军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稳在何方好在哪里
王秉军指出,“稳”和“升”具体表现在:今年前5个月,全区主要工业产品“量价”齐增,工业利润、税收、产值、用电量、运输量均实现10%以上的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6.6%,增加值增长6.4%,其中,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增速快于全国0.1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利润699.4亿元,同比增长1倍,较去年同期加快1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7.3个百分点。工业税收同比增长52.9%,工业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1.5%;工业带动效应明显。由工业带动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全部第三产业的63%以上。工业从业人员117万人,带动农牧民转移就业800万人以上,对全区城镇化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工业是我区国民经济的“脊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是我区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基础。今年以来,我区扭转工业投资下降局面,实现稳步增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3.4亿元,同比增长3.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3.8%,其中民间投资完成1160.6亿元,同比增长8.3%。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离不开重大项目的强力支撑。今年以来,我区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大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呈现出重大项目建设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据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统计显示:截至5月底,全区新开复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96项,开复工率达89.6%,完成投资1237亿元。其中,新建工业项目开工460项,开工率89.5%,北控40亿立方米煤制气、伊泰200万吨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等一批新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中天合创360万吨甲醇、中环光伏三期、蒙维科技PVA二期、杉杉新能源汽车等一大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
7月4日,鄂尔多斯8000吨太阳能级多晶硅改扩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工人们正在为该项目8月1日投料试车做最后的冲刺。立足产业转型升级,我区工业企业正纷纷变要素拉动为创新驱动,开启内蒙古工业转型之旅。
在工业创新转型的“蝶变”中,内蒙古“一煤独大”的局面正在扭转。如今,我区煤炭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已由最高的34%下降到24%,正在走出简单“挖煤卖煤、挖土卖土”的路径依赖。电力、化工产业中煤电、煤化一体化比重达到90%以上,铝产业中煤电铝一体化比重达到7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2%,工业降耗对全区GDP能耗下降贡献率达80%以上。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43.7%;煤炭、电力、化工、冶金等主要行业技术装备、节能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风、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1%,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因何而稳为何而好
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上半年内蒙古工业经济缘何呈现出如此喜人态势?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营造大招商、大投入、大发展的环境氛围,制定出台了全面对外开放、鼓励非公经济投资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在全区深入开展“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促进工业稳定增长”专项行动,创造吸引产业向我区转移集聚的良好条件。同时,研究出台了加快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促进大数据创新应用政策落实、非公工业企业投资项目免税细则、重点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目录等政策举措,促进工业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电价改革发挥了关键作用。我区持续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电力多边交易、大用户直供等措施,进一步强化了电价洼地优势,新兴产业用电价格最低降到0.26元/度,大工业用电平均达到0.32元/度,处于全国最低水平。低电价提高了优势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稳定了存量企业,对稳定工业经济增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截止目前,全区以电招商冶金、化工优势特色产业和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共计230多个,其中开工在建项目150个,这些项目2020年前后投产,可新增产值3000亿元以上,消化火电装机2000万千瓦以上。
低电价也深深吸引了高载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我区转移集聚,如今以电招商“七业”项目达153个,其中,多晶硅10万吨、单晶硅及下游延伸配套10万吨,投产后总产能将占全国63%、70%。届时,我区能源资源密集型产业集聚转型升级的规模效应将充分显现,工业“五大基地”建设将迈上新台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了宏观环境。去产能政策的深入实施推动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全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连续10个月正增长,煤炭、冶金、化工等能源原材料产品价格有较大增长;利润增速从去年5月由负转正,连续14个月实现高速增长,我区工业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和市场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降低实体经济生产成本发挥积极作用。我区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降成本的各项部署,加大减税降费力度,1-5月份为企业减税降费达273亿元左右。其中减轻企业用电成本53.67亿元、累计降低或减免中小企业各类成本约8.5亿元。
“放管服”改革提升了服务效率和水平。全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清理中介,继续下放审批权,建立网上审批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同时,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7本)》,修订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相关管理办法,加强工业专项资金管理整改,全面进行绩效评价。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下半年,我区将加快释放先进产能,稳定生产运行;加大以电招商力度,加快消化富余装机;利用好夏季施工旺季,加快工业项目建设进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优化工业发展环境,着力打造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17日,陕西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告陕西电力市场经营主体书。2025年1月1日起,陕西电力现货市场启动长周期结算试运行,叠加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及电煤价格下行因素影响,省内电力交易整体价格持续下探,售电公司在批发市场的累计购电均价从1月0.362元/度下降至6月0.339元/度,降幅达0.023元/度;但是零售
2025年7月16日,由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高光新能源、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做时间的朋友”山东工商业储能城市专场在济南隆重举行。政府机构、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投资方等近300人齐聚一堂,共同聚焦“双碳”目标与电力市场化改革浪潮下,山东工商业储能如何实现从“政策驱动”到“
7月8日至9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总会计师陶云鹏到大唐湖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调研。陶云鹏一行深入湖北公司集控中心、交易运营中心及新能源事业部龙感湖区域运维中心,详细了解了湖北公司能源保供、安全生产等工作开展情况,听取了湖北公司经营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对湖北公司“十四五”以来脚踏实地、逆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电领域发展势头迅猛,正加速重塑能源格局。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28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容量的84%,清洁能源正逐步向“主力电源”跃迁。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的宏伟蓝图下,“源网荷储一体化”正从示范性项目迈向规模化
更高的安全水平,是储能进入交易时代的入场券。安全是储能一切价值发挥的基石。面对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场景下高频调用的需求,储能电站的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大,但现阶段的储能系统能否经受住高频调用的考验?海外成熟电力市场中,储能电站早已实现高频调用,因此也更早暴露出储能电站严峻的安全问题。近期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1日,山东省能源局发布《山东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政策解读。文件明确,《实施细则》分为总则、投资开发、备案管理、建设管理、电网接入、运行管理、附则七章,共计四十一条,覆盖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定义分类和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管理要求,重点对以下四
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能源电力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能源法》提出要“加快建立主体多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效的能源市场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建立一批零碳园区”。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910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零碳园区的建设条件、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组织方式等一系列内容。《通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以下简称“650号文”)。650号文试图在电网的“主干道”供电之外,给与市场主体一个新的绿电采购选项:以用户为中心,开辟一条点对点的“专属通道”,允许新能源电站通过专用线路,直接供给
为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强化新型电力系统支撑能力,南方能源监管局组织南方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研究完善《南方区域调频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实施细则(修订稿)》。本次修订内容包括:一是做好与国家政策的衔接。根据近年来国家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出台的系列政策和相关行业标准,完善部分条款的表述。二是拓
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电网公司5日消息,2025年上半年,云南电力市场交易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达105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其中省内清洁能源交易电量占比已超90%。据了解,昆明电力交易中心从政策规则完善、交易组织优化、服务保障升级三方面协同发力,通过引导市场主体高比例签订年度
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召开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及价格机制研究工作例会,围绕江苏现货市场推进展开专题研讨,这不仅是对国家电力市场改革战略的积极响应,更彰显了企业在能源变革浪潮中勇立潮头、主动作为的担当。读来笔者生出许多感慨来。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及价格机制研究,是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
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能源电力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能源法》提出要“加快建立主体多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效的能源市场
1439号文发布后,所有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市场,暂未直接从电力市场购电的用户由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对于电网企业代理购电用户来说,复杂的电价构成和波动让企业感到困惑:如何看懂复杂的工商业电网代理购电电价表?电费账单里的每一分钱究竟花在哪里?电价波动的因素在于?如何降低用电成本?本文将从价
2025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在新能源行业激起千层浪。该政策明确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标志着新能源“补贴时代”彻底落幕,企业收益模
2025年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决定推进新能源全电量入市,实现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为实现新能源入市的同时市场平稳过渡,文件明确在市场外建立差价结算机制,对纳入机制的电量,
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装机高速增长,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压力不断加大,虚拟电厂作为参与电网调节、开展市场交易、促进供需协同的新型经营主体,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4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加
分时电价政策设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引导用户进行负荷调整,而调整负荷这个个体行为,必然会有多方受到影响。而围绕着终端工商业用户的电力供给和消费,绕不开电力用户,电网公司,售电公司,光伏储能以及政府这几个角色。本文就来分析一下,负荷调整对于各方都会带来何种影响,以及相关利益方需要怎样的
5月31日,天富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中新建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转来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关于进一步完善第八师电网分时电价有关事宜的通知》(兵发改价格发〔2025〕140号。根据通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电价改革、完善电价形成机制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30日,天富能源发布公告,近日收到控股股东中新建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转来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完善第八师电网分时电价的通知(兵发改价格发〔2025〕140号)。根据通知,为了深化电价改革,促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第八师电网内的大工业、一般工商业及其
改革是电力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进入“十四五”以来,在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能源安全韧性的拷问下,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全面提速,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探索适配的“软件系统”。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25年一季度,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合计新增装机7433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14.82亿千
5月27日,国内单体规模最大“茶光互补”电站——云南墨江碧溪235兆瓦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该电站全容量并网发电后,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约3.76亿千瓦时。而这些清洁电能即将全面参与现货市场。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2025年5月15日,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率先完成首批次16项数字化监管指标的全国能源监管信息平台接入工作,标志着蒙西和华北电力市场的数字化监管功能性支撑部署工作迈出关键一步。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电力市场数字化监管工作的通知》(国能发监管〔2024〕84号)要求,华北能源监管局于今年3月向
一、市场成员情况截至2025年4月底,内蒙古电力多边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459家,其中发电企业579家,电力用户2758家,售电公司122家。发电企业中,火电企业69家,风电企业221家,光伏企业260家,一体化项目2家,13家独立储能,13家六类市场化项目;发电企业参与市场容量:火电4047.5万千瓦,风电2851.826万
4月16日,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管理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经营主体自律公约》(2025年修订版)。参会包括发电、用电、售电、电网等企业三十一位委员对自律公约内容高度认可,并代表各自行业进行现场集体签约,拉开2025年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自律签约工作全
4月16日,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管理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呼和浩特顺利召开。国家能源局华北监管局、自治区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及各成员单位委员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对过去一年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对2025年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会上,市场运营机构相关人员介绍近期规则体系优化调整情况,通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内蒙古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交易风险警示函,其中提到,自2025年新版月内挂牌类交易实施以来,系统监测发现个别市场主体存在异常操作行为,主要表现为:通过非前端页面技术手段违规摘牌,干扰正常交易流程;高频次调用系统查询接口,导致交易系统响应延迟;绕过平
一、市场成员情况2025年2月市场主体信息:截至2025年2月底,内蒙古电力多边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374家,其中发电企业572家,电力用户2684家,售电公司118家。发电企业中,火电企业69家,风电企业221家,光伏企业259家,一体化项目2家,7家独立储能,13家六类市场化项目。电力用户中,高耗能行业用户282家,
素有“电力改革样板”之称的内蒙古电网,在电力市场多边交易领域再传“新型能源市场体系”捷报。2月24日,内蒙古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成为我国第五个正式运行的电力现货市场。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诞生在东西狭长、资源丰富、电力充足、负荷集中的内蒙古西部地区,是我国首个正式运营的省级电
一、市场成员情况2024年12月市场主体信息:截至2024年12月底,内蒙古电力多边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365家,其中发电企业567家,电力用户2685家,售电公司113家。发电企业中,火电企业69家,风电企业221家,光伏企业259家,一体化项目2家,3家独立储能,13家六类市场化项目。电力用户中,高耗能行业用户281家
一、市场成员情况2025年1月市场主体信息:截至2025年1月底,内蒙古电力多边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370家,其中发电企业568家,电力用户2685家,售电公司117家。发电企业中,火电企业69家,风电企业221家,光伏企业259家,一体化项目2家,3家独立储能,13家六类市场化项目。电力用户中,高耗能行业用户281家,
2024年,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绿电交易成交总量超900亿千瓦时,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全国领先的历史性突破,创造了绿色电力消费增长的全新蒙电速度,有效助力自治区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2024年底,内蒙古电网直调新能源装机容量超过5400万千瓦,其中96%以上的容量直接参与中长期绿电交易,绿色电力市
政策解读|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规则体系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