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一路风雨一路歌 回顾中广核这11年

2017-11-09 08:52来源:中国广核集团关键词:中国广核集团核电站核电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1月8日,对于中广核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这一天,研究院已经整整走过了十一年的历程。回首走过的路,有研发过程中的艰辛、有成果应用后的喜悦,有战略转型中的迷茫,更有对美好未来的期望。中广核人用自己的智慧与勤奋写下了一篇关于核电科研企业成长的故事。

2006年11月8日,中国广核集团为适应我国核电发展形势,着力搭建核电共用技术平台,成立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怀揣着对核能技术的探寻与渴望,经过十一年的发展,中广核研究院已成为中广核旗下最重要的科技研发平台之一,核心业务包括科技研发、技术服务、高端设备研制及核能综合利用等四大领域。中广核人不断创新打破国外先进核能技术垄断,引领中广核技术进步,为中广核未来发展做好技术支撑和储备,为我国核电发展提供支撑。

短短的十一年,在历史长河中有如白驹过隙,但在研究院的成长历史中却是十分厚重的。而今,研究院着眼高端核能和新能源技术的研发突破,成为中广核工程建设、生产运营、科技创新三大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2006年,扬帆起航

在快速发展的核电浪潮中,中广核审时度势,为适应多基地、多项目建设和运营需要,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专业化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平台,联合华能集团、中国科学院,组建了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2016年更名为“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搭建了核电站共用技术服务平台、科技研发创新平台、核电站关键设备研发及供货平台。

2009年,锐意进取

通过三年的快速发展,研究院由成立之初的400余人发展到了900余人,燃料管理、工程改造、设备研发、在役及役前检查、寿命管理、仿真模拟机、核电站信息化等专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研究院全面进入国家核电科技研发创新体系,并获得国家部委以及核电行业的高度认可。这一年,中广核通过股权回购,实现了对研究院的100%控股。

2011年,战略转型

根据中广核战略布局需求,研究院以科技研发为主的定位进一步得到明确,经过一系列组织机构优化调整,研究院更专注于新型反应堆堆型研发、燃料研发、关键核级设备研制、核电站核心技术支持。研究院进入发展快车道。

2015年,中国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到研究院调研,强调科技领先是中广核未来发展的关键,研究院作为中广核唯一的核电科技研发平台,一定要把科研工作做好,切实做到引领中广核创新发展。研究院上下备受鼓舞。

作为中广核重要的核电科技研发平台,研究院的战略定位就是引领中广核科技创新发展,为中广核核电主业以及新能源板块提供技术支持,更要为我国核电及其它清洁能源未来十年、二十年的战略发展做好技术储备。研究院先后承担着科技部863、973科技支撑、能源局重大专项等3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华龙一号及GDA:研究院自2010年起承担了华龙一号战略专项科研任务与示范工程设计,科研范围主要包括堆芯设计与安全分析、自主化堆芯与安全分析软件研发、华龙一号设计验证试验研究等,负责英国通用设计审查(GDA)自主燃料研发、自主软件研发与实验验证等关键路径,为华龙一号设计定型以及走出去战略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主知识产权核燃料元件研发:研究院在核燃料研发方面取得显著科研成果,在燃料组件研发方面形成了以STEP-12燃料组件、STEP-14燃料组件、STEP-S燃料组件、CZ锆合金等为代表的完整压水堆燃料产品线,同时在燃料前沿技术研发方面处于领跑地位,牵头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事故容错燃料(ATF)关键技术研究课题。

事故容错燃料(ATF)是为提高燃料元件抵御严重事故能力而开发的新一代燃料系统,与现有核燃料相比,它是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抵抗严重事故工况,同时保持或提高其在正常运行工况下性能的新型燃料系统。

先进核能系统研发:研究院牵头中广核先进核能战略专项,开展与中科院战略合作的ADANES(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的研发工作,包含CIADS(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ADRUF(加速器驱动乏燃料再生)、铅基快堆及热室基地等重要研发项目,引领中广核开发新一代更具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先进核能系统技术。

综合热工水力与安全实验室:综合热工水力与安全实验室,是新型核电研发必备实验平台,主要承担中广核核电新堆型研发、新型核燃料组件研发、核电关键设备国产化研发以及在运核电站运行、维护和改进所需的相关工程实验。一期总投资6.8亿元,在龙岗核电产业园建设的先进核电站开发试验平台,建成实验装置20个。实验室承担并完成国家课题20余项、中广核战略新堆型研发课题34项以及燃料组件研发课题11项。二期总投资5亿元,2016年底开工,预计2018年6月建成。

核电装备的国产化:由于坚持源头创新,研究院核电装备的国产化研发实力迅速提升,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大量研发成果,形成了PMC(核燃料装卸料系统)、CRDM(控制棒驱动机构)、3R(RGL控制棒控制系统、RIC堆芯测量系统、RPN核仪表系统)、模拟机、应急柴油机、地坑过滤器、LOCA裕度监测系统、等离子熔融固废处理系统等一系列核心产品并获得工程应用,打破了国外厂商的技术垄断,大大降低了核电工程造价。

研究院通过源头创新,不断填补国内基础研发试验设施的空白,编制我国核级设备研发标准,完善我国的核级设备研发体系,推进建立了完整的三代核电核级设备鉴定体系,担当了我国核级设备鉴定标准体系与欧美核级设备鉴定体系实现“互认”的重任,为我国的核电装备“走出去”扫清障碍。

研究院经过十一年的历练发展,已经初步建立了以核电新堆型及燃料研发为中心的科技研发体系;通过开展CPR1000、EPR、AP1000、“华龙一号”等核电堆型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设计,已经具备较强的核电新堆型、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发能力,以及提升在运电站安全、能力因子、工程建设业绩的技术服务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燃料元件研发等重大科研项目正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研究院将以“致力科技创新,引领中广核创新发展”为使命,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为中广核各业务板块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将自身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以核能为主的清洁能源科研企业。

原标题:一路风雨一路歌,这个企业今天11岁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广核集团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核电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