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十三五”是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发展的关键时期,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通信网架构、带宽、时延、可靠性等提出更高要求。公司电力通信专业积极适应电网发展新要求,电力通信人戮力同心,求思变、固安全、精管理,通信网络覆盖面积稳步扩大,基层单位带宽取得质的突破,满足业务多样性的能力显著增强,网络运行稳定性持续提升,谱写了公司电力通信发展新篇章。
为电网发展“筑路修桥”
2016年12月,公司骨干数据通信网工程整体投入试运行,公司总部—省公司—地市公司的数据通信带宽从622Mbps提升至10Gbps,增长了64倍,建成国内覆盖范围最大、承载能力最强的企业级骨干数据通信网。公司数据通信网从三层结构变为两层结构,提高了通信效率和运行可靠性,网络发生异常后的自动恢复时间从分钟级缩短至毫秒级,为生产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电力市场交易、营销、ERP、会议电视等公司重要业务应用提供更安全、高效、稳定的网络基础平台。同时,为解决公司近500个上划县级供电企业信息通信基础薄弱、技术体制落后、带宽不足等问题,公司组织11家省(市)公司开展基层单位网络覆盖和带宽提升工程,建设光缆2.8万余千米,实现1万余座供电所(营业厅)和低压等级变电站的电力光纤专网覆盖和带宽提升,光纤专网覆盖率分别由59.4%、91.1%提升至93.7%、97.5%,供电所(营业厅)实际网络带宽全面提升至10M以上,有效满足基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网络带宽及可靠性要求,有力支撑公司“全能型”供电所建设,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客户服务质量提升提供可靠保障。
在提升通信网主网带宽、优化网络架构的同时,公司统筹建设终端通信接入网,满足信息交互数据量急剧增长的通信需求。“通信系统是电网智能化发展和公司精益化发展的基础,无线专网建设是构建泛在、便捷、安全、智能等特征的新型通信网的组成部分,将进一步拓展通信网络覆盖范围,为公司核心业务拓展了空间。”国网信通部曾京文处长说。2017年5月25日和6月1日,国网浙江、福建电力承担的国家级230兆赫电力无线专网试点顺利通过国家工信部验收,累计完成8000余台电力通信终端的规模化接入,满足清洁能源、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及智能电网等业务应用的数据传输需求,低压集抄和配变监测的采集成功率分别提升至99.81%和99.97%,线路故障定位及查找时间由平均4小时下降到1小时左右,实现能源精准管理,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与运维成本,为构建能源互联网提供可靠的电力通信网支撑。
一体化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是公司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切实改进会风的重要举措,是国内外单平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企业级电视会议系统,为公司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撑。“在一期工程实现地市公司高清覆盖率100%的基础上,二期工程的竣工实现了对县公司的全覆盖。”国网信通部杨斌副处长介绍。据悉,一体化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二期的新平台采用云计算和资源池技术,使汇接设备数量由700台压减为31台,节省建设成本超过3亿元,支持同时召开300组以上的多组会议,支持单组2000个分会场以上的超大规模会议,支持公司总部到县公司任意层级之间的灵活组会,公司系统年均节省会议支出超2亿元。
为电网运行保驾护航
电网安全运行始终是公司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电力通信网作为与电网同生共存的一张实体网,是支撑和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保障电网稳定运行是通信工作第一要务。
“十三五”开局以来,公司新增通信光缆8.6万千米、通信设备6.8万台套、业务通道3.7万条,实现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光纤专网全覆盖,110/66/35千伏覆盖率持续提升,电力通信网支撑保障能力持续强化,为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调度电话、自动化等生产控制业务提供16.4万余条通道;为行政电话、电视电话会议及综合数据网等经营管理业务提供21.9万余条通道,运行率持续保持99.99%以上,为公司创造世界特大型电网最长安全记录提供坚强通信支撑。
为确保特高压电网建设过渡期大电网安全,公司加快构建特高压交直流电网系统保护,国网信通部深入研究并明确系统保护对通信网架构、带宽、时延、可靠性等的具体要求,完成系统保护通信专网总体设计,建成华东频率紧急协调控制通信系统,涉及118个通信站点,实现控制节点的双设备、双路由和双电源,有力支撑了夏季西南到华东三大特高压直流满功率运行。同时,完成1800多个应急指挥中心通信通道和电视会议系统专项排查,全面梳理国调直调通信系统中继站点,落实一、二、三级骨干通信网所有光传输设备、光缆及其承载业务运维职责情况,确保公司应急指挥通信畅通及电网安全运行。
电力通信网成功抵御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南方暴雨洪涝灾害、特大龙卷风冰雹、超强台风等自然灾害,出色完成十九大、金砖国家峰会、第十三届全运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G20杭州峰会、全国“两会”等国家重大会议活动通信保障工作,实现工作零违规、业务零中断、数据零泄露、安全零事故、服务零投诉的目标。
构建一体化管控体系
公司通信专业树立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理念,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落实通信专业管理能力建设各项措施,全面构建起标准、制度、组织、人才相协调的通信专业管理体系。
公司制定《国家电网公司通信检修管理办法》等3项通用制度和《会议电视系统技术规范》等6项通信专业技术标准,累计通用制度9项,通信技术标准达82项,巩固了自上而下的电力通信专业标准规范体系。公司全面落实本质安全工作要求,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以抓管理、促提升、重协同、保安全为根本原则,从通信规划计划、项目建设、安全运行和专业基础管理等方面,加强通信专业管理能力建设,全面提升通信本质安全水平,推动通信专业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公司开展通信专业统筹推进市县通信一体化工作,落实市公司对县公司的管理主体责任,充分发挥通信管理系统(TMS)平台管控作用,构建网络统一、资源集约、机构扁平、协同高效的市县通信一体化管理体系,提升通信专业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发展。
协同、高效的管理体系,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何立足于公司、电网生产和管理需求,积极跟踪、引进和吸收新技术,推动公司通信专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公司深入研究量子通信技术,首次将量子通信技术应用于卫星应急视频业务,实现对公司“两会”卫星应急直播的安全保护,并完成北京城域和京沪广域电力量子保密通信网组网结构和方案设计,将北京、上海数据中心,国网山东、安徽电力接入国家量子保密“京沪干线”。量子通信示范工程项目将进一步探索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下的电力量子保密通信网构建与工程建设思路,为量子通信保密技术的业务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形成技术储备。此外,公司积极跟踪和探索通信新技术,陆续开展4G无线电力专网系列技术、蜂窝窄带物联网(NB-IOT)、超长距光通信等前沿技术研究,努力拓展电力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和业务形式,为公司核心业务拓展空间。
“十三五”是公司和电网发展的关键时期,电力通信助力特高压电网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时机已经到来。公司通信专业将全面落实公司“十三五”规划,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强化本质安全,加快创新发展,推动公司通信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创建“两个一流”作出更大贡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浙江能源监管办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推进浙江省35kV及以上并网主体参与华东新版“两个细则”工作。浙江省电力调控中心、省电力交易中心、地市县供电公司和全省35kV及以上发电企业,共1000余人通过现场及视频形式参加会议。会上宣贯了修订印发的《华东区域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和《华东区域电
4月1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勇从分时电价机制的重要意义、目前的主要创新点、未来的深化方向3个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具体如下:一、分时电价机制的重要意义分时电价机制的实施,为山东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深化分时电价改革,促进新能源消纳和惠企利民情况。山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并实施了“五段式”分时电价机制,即1天分为尖、峰、平、谷、深谷五个时段,根据不同时段的电力供需情况,实行差异化的电价政策,目的在于引导
3月31日,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500千伏南粤背靠背换流站安全高效完成年度检修工作。本次年检以“高标准、严要求、零事故、零延误”为安全目标、“科技赋能、精细管理”为核心理念,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和智能技术应用,实现了安全零事故、质量全达标的双优成效。南粤背靠背换流站年检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微电网作为一种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的解决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在微电网实际推广与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待解的难题。(来源:朗新研究院作者:邹雅蓉)明晰微电网的功能定
近日,随着华电凯升木垒雀仁光伏储能一站并网投运,新疆电网新型储能总装机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达到1009.7万千瓦/3371.3万千瓦时,装机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西部各省份第一。截至2024年年底,新疆电网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新能源发电存在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特别是在新疆,新能源发电出力呈现
4月11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特别设立的储能设计与解决方案论坛四大专场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顺利举办,论坛涵盖了电池技术、构网型储能、系统集成、数智化技术,邀请了40余位储能领军企业负责人及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储能领域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当前,在“碳达峰、碳中和”的
在电力行业,我国长期面临着“卡脖子”的困境。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严重制约着我国电力产业的自主发展。作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队",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开电气”)以使命担当,大力投入研发,成功研制出一系列大国重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电力行业的独立自主发展开
针对全国大范围极端天气,国家电网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设备管理部门统筹调配抢修力量物资,全力以赴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截至13日9时,共投入9.4万人、2.2万台车辆开展应急响应,配置发电机9417台、发电车2412台。目前本轮大风强对流天气主要影响的20个省份主网总体运行平稳。在保障民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电网运维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无人机巡检技术已成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力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方天公司勇立潮头,积极推动大疆第三代无人机固定机场在江苏电网的规模化推广应用,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引领无人机巡检工作迈向新高度。固定机场作为无人机巡检的重要
2025年4月12日21时23分,500千伏御道口变电站监控系统发出1号主变本体轻瓦斯告警及1号主变RCS非电量保护装置故障信号。时值坝上地区遭遇强大风寒潮天气,站内温度低至-15℃,风力达7级,大雪纷飞,能见度不足5米。面对极端天气下的突发告警,国网冀北超高压公司立即执行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多部门应
4月5日14时42分,昆柳龙直流工程柳州换流站内,在±800千伏电压环境下,量子电流传感器与传统纯光互感器的红色波形一致。“接线顺利,波形一致,运行正常!”振奋的声音在现场的上空飘荡着,宣告着量子电流传感器的调试成功。时间倒回20小时以前。广西柳州郊外,高大的铁塔在探照灯下泛着冷光。南方电
4月8日,世界首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量子电流传感器在昆柳龙直流工程柳州换流站投入运行超过72小时,标志着我国电力领域首个量子传感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依托量子特性,这套传感器可以在-40摄氏度至+85摄氏度极端环境下,实现从毫安级到10千安级的超宽量程覆盖,成功将量子精密测
4月14日,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南省2025年加力扩围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湘发改环资〔2025〕194号)。其中指出,鼓励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整体实施设备更新。支持全省工业园区以及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中小航空发
输电线路上的地线由于挂点更高、无运行温度,遇到雨雪冰冻天气时,比导线更易覆冰。为此,陕西电科院研发了特高压线路不停电地线融冰成套装备。1月份,改造升级后的装备用于±800千伏祁韶线、青豫线的地线融冰工作,提高了相关线路抵御雨雪冰冻灾害的能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恶劣天气呈现多发频发
4月10日,西南地区首座受端换流站——±800千伏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渝北换流站设备验收合格,正式启动交流系统带电调试。±800千伏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十四五”重点工程,起于新疆巴里坤换流站,止于重庆市渝北换流站,途经新疆、甘肃、陕西、四川、重庆五省(自治区、直辖
4月10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南分部、华中分部及相关省份电力交易中心开展座谈,深入研讨并建立西南与华中区域跨区电力互济交易协调机制,更好发挥分部在市场协同和平衡协调等方面的作用。年初以来,西南电网与华中电网间跨区交易互济电量规模达到75亿千瓦时,创历史同期新高。后续,随着金上—湖北特
4月12日,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重庆段跨长江段导地线全部牵引到位,标志着该工程重庆段全线贯通。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是我国首条以输送“沙漠、戈壁、荒漠”新能源大基地电量为主的特高压外送通道。工程于2023年10月开工,途经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陕西
4月14日,随着金沙江上游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重庆段跨越长江的导线、地线全部牵引到位,该工程重庆段全线贯通。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组织施工单位投入大型牵张设备17台、各类船只4艘、无人机2台,安排93名作业人员分组施工,按期完成本次跨越长江施工,保障重庆段顺利贯通。金上—湖北±80
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4月7日~4月11日的一周电网项目动态。黑龙江绥棱变电站3月31日,黑龙江省首座新型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绥棱变电站投运,该站的投运结束了绥棱县电网没有220千伏电源点的历史,缩短了当地66千伏网架供电半径,减轻了周边变电站的供电压力,提升了地区电网运行安全水平。作为国家电
4月4日,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截至3月底,江苏依托龙政、锦苏、建苏三条直流输电线路累计接收中西部清洁水电超7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亿吨。2003年,国家“西电东送”主动脉、三峡首条外送输电通道——±500千伏龙政直流工程投运,至今年3月底已累计向江苏输电超2500亿千瓦
针对全国大范围极端天气,国家电网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设备管理部门统筹调配抢修力量物资,全力以赴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截至13日9时,共投入9.4万人、2.2万台车辆开展应急响应,配置发电机9417台、发电车2412台。目前本轮大风强对流天气主要影响的20个省份主网总体运行平稳。在保障民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4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花都区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的通知。文件提出,加强招引设计研发咨询、检验检测、供应链服务、数据服务和交易、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对年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的,每年度按照年营业收入的1%给予最高30
2025年4月10日,全球领先的储能源科技公司新能安正式发布新一代工商业储能系统UniCAG300-150。作为“软硬件双核驱动”的长寿命储能系统,以“15年不变芯”为核心承诺,结合动态收益智能优化能力,为工商业用户及投资商提供全生命周期价值保障,推动储能行业向“高价值、可持续”阶段迈进。五大硬核性能
4月14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花都区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充分发挥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北站国际空铁枢纽优势,智能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等产业市场需求大的优势,以建设“广东省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广东省首批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广州市
据外媒报道,日前,公用事业厂商爱达荷电力公司(IdahoPower)将在爱达荷州首府博伊西市部署的200MW/800MWh电池储能项目获批,预计将于明年年底前完成部署,该公司为此已成功克服一大障碍。此前,博伊西市官员驳回了针对这一受监管项目的上诉,为该项目开发扫清了主要的障碍。2025年4月1日,博伊西市议
“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问世,光量子芯片首次实现多比特“连续变量”量子纠缠,基于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探索实现全球化量子通信的可行性……近年来,我国量子技术不断突破,应用场景逐渐向纵深拓展。电力行业正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对电力设备状态感知、数据传输安全性和计算能
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4月7日~4月11日的一周电网项目动态。黑龙江绥棱变电站3月31日,黑龙江省首座新型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绥棱变电站投运,该站的投运结束了绥棱县电网没有220千伏电源点的历史,缩短了当地66千伏网架供电半径,减轻了周边变电站的供电压力,提升了地区电网运行安全水平。作为国家电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2日,上海氢通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呼伦贝尔氢通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施工总承包招标公告,招标规模光伏占地面积1.07万亩,制氢工厂面积240亩,新建240MW/310MWp光伏电站一座;36MW/144MWH储能电站一座;110kV(2X120MVA)变电站一座;110kV架空线路25千米;计划工期:24个月。具
针对全国大范围极端天气,国家电网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设备管理部门统筹调配抢修力量物资,全力以赴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截至13日9时,共投入9.4万人、2.2万台车辆开展应急响应,配置发电机9417台、发电车2412台。目前本轮大风强对流天气主要影响的20个省份主网总体运行平稳。在保障民
近日,基于国产自主碳化硅的柔性配电变压器在福建安溪10千伏金谷变电站10千伏大演线投运。该变压器由福建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泉州供电公司、安溪县供电公司等单位共同研制。以碳化硅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在工作频率、结温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电力电子模块比常规模块体积缩小30%,最高运行效率可达9
2025年4月12日21时23分,500千伏御道口变电站监控系统发出1号主变本体轻瓦斯告警及1号主变RCS非电量保护装置故障信号。时值坝上地区遭遇强大风寒潮天气,站内温度低至-15℃,风力达7级,大雪纷飞,能见度不足5米。面对极端天气下的突发告警,国网冀北超高压公司立即执行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多部门应
应急响应:闻风而动“大风橙色预警!请各班组高度重视,迅速启动预警响应,加强灾害防范和应对措施!”随着预警指令下达,国网冀北超高压公司唐山分部变电运维一班在岗运维人员在班组负责人的带领下迅速集结,迎着呼啸的阵风,踏上保障电力安全的第一线。风中有责:细致巡查消隐患“检查并清理外围杂物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