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导言】工程师和研究人员进行合作,找到一种防止氦削弱聚变反应堆的方法,氦是一种聚变反应副产物。秘诀在于使用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固体来建造聚变反应堆,这种固体材料可以为堆中的氦提供逸出的通道。
工程师和研究人员进行合作,找到一种防止氦削弱聚变反应堆的方法,氦是一种聚变反应副产物。秘诀在于使用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固体来建造聚变反应堆,这种固体材料可以为堆中的氦提供逸出的通道。
氦的管理
德克萨斯农工大学(TexasA&M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和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研究团队合作,对一种用于制造聚变反应堆的材料的新方法进行了测试,发现该方法可以消除一个利用聚变能路途上的障碍。
如同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太阳内部发生的过程——聚变反应,核能的“圣杯”,聚变能是核裂变能的四倍,尽管聚变能有着美好的未来,不过研究人员尚未找到稳定利用聚变能这种可再生能源的方法。
发生聚变反应的反应堆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是一个原因,聚变反应即氢原子融合产生的产物氦,还会向反应堆材料中鼓泡从而削弱反应堆材料。
“从字面上理解,这些氦气泡会永久的停留在金属固体中,而且随着越来越多氦气的聚集,这些气泡会连成一片最终摧毁整个(反应堆)材料体。”德克萨斯农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MichaelDemkowicz在一篇新闻稿中表示。
在《科学进展》期刊发表的一篇报道中,研究人员说明了对氦在纳米复合固体材料中的行为进行测试的方法,这些材料使用金属层压制而成,研究人员发现,氦气在这些纳米复合固体材料中不会像在传统材料中那样形成气泡,相反地是形成了长长的、像静脉那样的隧道。
Demkowicz.表示,“我们被这种现象惊到了,实际上向这些纳米复合固体材料中充入越来越多的氦气,并不会对材料产生破坏性,而是这些‘静脉’开始相互连接,最后形成一种类似血管的系统。”
确保可再生能源的未来
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一部分,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欢迎,尽管目前太阳能和风能是最受欢迎的可再生能源,但是世界各国也重新对核能感兴趣,尤其是对更为先进的核能形式——裂变熔盐反应堆和聚变堆等。
对于后者,计划在2030年前开发一个聚变反应原型堆,一些研究机构正在寻找可以稳定聚变反应的方法。一些研究者在探索使用非氢等离子体的方法,另外一些研究者则专注于研究改进聚变反应堆的方法,而最近这项新研究发现可能会对此有所帮助。
图片来源:德克萨斯农工大学
按照Demkowicz的说法,该发现最直接的应用是开发聚变反应堆建造用材料,该材料旨在让氦气“流出”反应堆,而不是让其留在反应堆内部,形成的静脉状隧道可以作为氦气逸出的通道,不过Demkowicz认为这仅仅是研究的开始。
“我认为这种内部形成类似血管网络的固体应用前景应该更广,想象还有什么可以使用这种网络进行传输呢?热能、电,甚至是可帮助材料本体自我修复的化学物质。”MichaelDemkowicz最后表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钍基熔盐堆具有安全性高、经济性好、高效、资源丰富等特点,被称作人类实现核聚变前的终极能源方案。(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李慧颖)钍基熔盐堆属于我国第四代先进核能技术,被称作人类实现核聚变前的终极能源方案,能够解决当下裂变反应堆面临的一些问题和难题。有关专业人士表示,钍作为一种核燃料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0月28日,深圳市发改委印发《深圳市关于促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制定提升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能力、鼓励绿色低碳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等八大类共30项措施。核能领域方面。鼓励围绕聚变堆芯等离子体、核反应堆模拟等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鼓励
当地时间3月16日23时,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7.4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57公里。这是继2011年福岛里氏9.0级大地震后,福岛附近海域发生的第二次强级地震。地震的发生,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福岛核电站上。根据新华社的消息,地震发生后,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和5号机组、第二核电站1号和3号机组乏燃料
近日,全球目前规模最大的核聚变反应堆——欧洲联合环状反应堆(JET)的科研团队宣布,取得了核聚变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该反应堆在连续5秒的时间内产生了59兆焦耳的能量,有测算称,这相当于11兆瓦电力,大约能够为一个普通家庭提供一天的电力。据了解,这打破了该装置在1997年创下的22兆焦耳核聚变能量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项目已完成全部报建流程,于日前正式开工建设。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是我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中优先部署的大科学装
[据oilprice.com网站2019年4月18日报道]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与能源部合作的研究人员,希望人工智能的预测能力可以帮助科学家使核聚变更接近实际工作。他们表示,已经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到计算机上,以便能够预测用于核聚变的核反应堆突然中断,从而阻止产生能量的反应。科学家们使用了来自两个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初步设计方案,日前获得中科院批复,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投资概算审评阶段。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是我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中优先部署的大科学装置,目
近日,位于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中国环流器二号A托卡马克装置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高比压(βN3)等离子体放电运行。该实验的成功,表明我国聚变研究在装置加热、运行与控制、器壁处理等方面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开展高比压条件下的宏观不稳定性控制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实验平台,这标志着
[据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网站2019年3月5日报道]2019年3月5日,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开发出一种新型耐辐照钨基合金。这种新材料对聚变核反应堆内部这样的极端辐照环境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此前探索过的耐辐照材料的抗断裂能力普遍较弱,但这种新合金似乎解决了这个问题。该论文的主要作者,洛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EAST近期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等多项重大突破,获得的实验参数接近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条件,朝着未来聚变堆实验运行迈出了关键一步。EAST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自主研
播种一个太阳,让能源从此用之不竭,这是人类的一大梦想。如今,在法国南部海港城市马赛以北约80公里处的圣保罗-莱迪朗斯小镇,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组织的数千名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正在埋头“筑梦”。数十年后,一个“人造太阳”可能在当地流水潺潺的迪朗斯
提起核反应,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这样:(日本长崎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美国比基尼环礁氢弹核试验)诚然,核字在我们的认知里常常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联,再加上并不老实的朝鲜邻居时不时地搞一些核爆实验,的确让我们有些谈核色变。但是人类在和平利用核能的路上已经走得很远很远。首先,我们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詹文龙日前在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委会成立大会期间举办的核能未来的发展论坛上表示,经过中科院多年研究,加速器驱动的先进核能系统(ADANES)即将迎来工程实施阶段。近年来,通过先导专项以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政策推动,整个系统各个装置的可靠性不断提高。今年3月,部分装置的初步
人类想要移民火星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航天器动力问题,那么长时间的太空旅行,如果燃料用完了怎么办?带上几吨?那是理想状态,要知道在太空中可比不了地面上的大货车拉货,多带一两东西都得经过严格计算的。能不能找到又小又轻便,还能提供足够动力的东西呢?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也是绞尽脑汁,
在看到如今中国核能事业发展地蒸蒸日上,周刊不由想起了一篇旧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撰写在《中国核电》上的,今天刊出来,以飨诸位。目前我国能源结构处在以化石能源为主(占90%以上)的阶段。如果以非化石能源所占比例超过10%作为进入多元结构的标志,则我国可能在2015年前后进入能源多元结构阶
12月5日,经过15小时的公路运输,10盒MOX燃料考验组件模拟件安全运抵原子能院并完成开箱验收。一周前,经过专家组成员审查,5盒示范快堆MOX燃料考验组件模拟件和5盒实验快堆MOX燃料考验组件模拟件通过源地验收。考验组件模拟件将在堆外试验台架上进行水力冲刷、热冲击、流量分配等堆外性能试验验证,验
俄罗斯气象部门20日确认今年9月末在俄部分地区空气中检测到高浓度的放射性物质钌-106。不过俄方否认发生核事故。法新社消息说,法国监测机构此前曾发布相关信息,认为其放射量对人体无害。俄罗斯国家气象环境监测局说,设在阿尔加亚什和诺夫格尼两地的监测点在9月25日至10月1日期间发现放射物质钌-106
中子链式裂变反应,释放能量的同时,也会产生新的中子。新的中子又会引起新的裂变,从而使裂变反应持续进行。那么,反应堆内的中子数是否会越来越多呢?中子被称为核反应堆的“灵魂”,也是核能安全研究的“源头问题”。在反应堆中,中子撞击原子核引起原子核裂变,裂变的过程释放出能量,同时又产生了
宝色股份(300402)10月20日晚间公告称,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核创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该协议,双方拟就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超高温光热发电系统、熔盐储能技术所需的高温熔盐设备的研制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并展开务实合作。据公告介
本篇文章是《美国核电站》一书的前言,该书是美国胡佛研究所舒尔茨dot;斯蒂芬能源政策小组出版的一本新书,这项工作是该小组重建核电研究系列的一部分。仅依靠核电是不能解决我们能源方面的问题的,但是若是没有核电的话,解决能源问题也是无稽之谈,这是我们关心的核心问题,也是我们出版这本书的原因
俄罗斯原子能集团所属光线科学生产联合公司研发出热发射小型核电站。该核电站具有安全可靠、可长期运行的特点,适作为独立电源为偏远地区重要设施供电。该核电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能量转化特点,极具创新性。其工作原理基于热电子发射效应,采用热发射能量转换装置将核裂变所产生的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近日,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启动新一轮物理实验,由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数字孪生系统首次投入使用。真空室烘烤是装置运行的关键一环,数字孪生系统为该过程装上“超级眼睛”,在虚拟空间构建一个和物理实体完全一样的数字模型,实现对真空室烘烤过程的全方位实时精准监
2024年11月4日,中核工程联合体与ITER组织签署了真空室模块坑内组装(SMPA)合同。这是继2019年9月30日签署的主机安装合同、2024年2月29日签署的真空模块式组装合同之后,中核工程联合体与ITER组织签署的第三份重大合同。该合同的签署标志着中核集团与ITER组织的合作迈上新台阶,再次彰显了中核集团在
当前,能源安全、环境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成为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因此,像核聚变能这样的新能源研发一直为公众和行业所关注。但是,热潮之下也不乏隐忧。据全球聚变工业协会FIA统计,截至2023年12月,全球共有43家私人核聚变公司,这些私营企业投资力度逐年增大,2022年投资总额较以往全部总额增加一
9月3日,中核集团总经理申彦锋在中核工程会见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总干事彼得罗·巴拉巴斯基一行,双方就进一步深化ITER项目合作展开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申彦锋表示,中核集团愿与ITER组织在技术研发、人力资源合作、设施平台共享等多个方面继续深化全方位合作,共享核能技术发展经验,
2024年8月15日,欧洲公司(ITER项目部)在法国卡达拉舍接待了清华大学核研院、工程师学院青年访问团。双方围绕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实验堆(ITER)项目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探讨,并参观了主机安装大厅。中核工程联合体ITER项目副总经理张后龙、总工程师黄运聪热情洋溢地向访问团成员介绍了欧洲公司
英国卫报发表署名StuartClark的文章,题目是:Fusionpowermightbe30yearsawaybutwewillreapitsbenefitswellbefore(聚变发电可能还需要30年的时间,但我们很早就会从中获益)。(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核聚变研究在从治疗癌症到电动汽车的优质电池等各个领域都有潜在的巨大实际应
【摘要】碳中和进程中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及发展,成为全球技术竞争和博弈的焦点。欧美等国在清洁能源创新竞争中的本土化和保守化转向日益明显。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竞争的新形势新动向为各国和相关企业带来新的启示。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需要加强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把握住风电、光
英国卫报发表署名RobinMckie的文章,题目是:Isthedreamofnuclearfusiondead?Whytheinternationalexperimentalreactorisin‘bigtrouble’(核聚变的梦想破灭了吗?为什么国际实验反应堆陷入“大麻烦”)。(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研究人员利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设计一种可以产
世界上证明聚变能源可行性的旗舰项目ITER宣布,将其关键实验推迟四年,将其推迟到2039年,增加耗资超过50亿美元。由全球各国政府赞助的ITER实验现在看起来不太可能成为同类设施中第一个实现净收益这一里程碑的设施,净收益是指反应产生的能量超过直接投入的能量。但物理学家表示,该项目对于为未来的聚
日前,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发生了工商变更,企业注册资本从50亿增资到145亿,翻了近两倍,新增股东里更是出现了张重量级的罕见面孔--中国石油。(来源:微信公众号“石油Link”文|西洲)01中石油入局核聚变据天眼查显示,中国石油昆仑资本豪掷29亿,获得了聚变新能20%的股权,成为其主要股东。要
日前,由中国能建广东院牵头开展的中国能建重点研发项目——热核聚变发电岛概念设计研究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结题评审。该研究项目是在中国自主设计研发的热核聚变实验堆基础上,在工程应用领域展开的一次重要探索与尝试,具有开创性意义。热核聚变是一种核反应的形式,即氢原子核(氘和氚)结合成较重的原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