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而仅仅就在7个月之前,2022年12月,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就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核聚变净能量增益。
此番核聚变实验的连续突破或许意味着核聚变技术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 作者:魏然)
连续突破
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表示,此次核聚变实验产生的净能量比2022年12月的实验数据更高。不过对于更多数据,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并未公布,而且最终结果还在分析之中。
不过实验室也表示会在未来的学术报告、公开会议等场合对实验结果进行发布。
2022年12月,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核聚变实验引发了全世界的轰动。那是人类第一次在核聚变实验中获得净能量增益。
在那次实验中,研究人员输入了2.05兆焦耳的激光能量,输出了大约3.15兆焦耳——大约增加了50%,这表明颗粒中的聚变反应正在推动进一步的聚变反应。美国国家核安全管理局的Marvin Adams博士说:“产生能量所花费的时间比光传播一英寸所花费的时间还少。”
《能源》杂志在报道《核聚变取得突破,“人造太阳”却很遥远》中详细介绍了这一次实验的情况。
这次实验的成功也让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国家点火装置获得了更多的支持。2023年5月,美国能源部长Jennifer Granholm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一次公开活动上特别提及了国家点火装置在2022年12月的成功试验,称其让“核聚变有望成为负担得起、丰富的、可靠的清洁能源”。更重要的是,Jennifer Granholm宣布为核聚变研究未来4年提供4500万美元的联邦资金。
要知道在此之前,国家点火装置由于延期、成本超支等问题,屡次在财务上被国会议员讽刺为“国家无法点火装置”。而核聚变研究得以延续,是因为美国需要在不进行爆炸实验的情况下推进核聚变方面的研究。
去年12月的成功已经为美国核聚变和国家点火装置续命,而现在连续重复实验,不仅会让美国投入更多资金在核聚变研究方面,更会让核聚变这个本就火爆异常的概念进一步地风靡。
火爆的蓝海
很难想象核聚变这样一个冷门的学科现在正在成为资本热捧的焦点。
2023年5月,总部位于华盛顿州埃弗雷特的Helion Energy宣布将会在2028年之前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聚变发电厂。而且他们已经为自己的核聚变电力找到了第一个客户——软件巨头微软。双方已经签订了电力购买协议。Helion Energy预计核聚变电厂投产后将在1年内实现至少50MW的发电能力。
Helion Energy的历史已经有10年之久。今年年初大火的ChatGPT母公司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在2021年11月就曾对Helion Energy投资3.75亿美元。
Helion Energy 2028年建成第一座核聚变发电厂的目标在诸多核聚变初创企业中显得极为鹤立鸡群。大部分企业也只是宣布在2030年代初开始运营商业化发电厂。
与劳伦斯·利弗莫尔这类国家实验室不同,初创核聚变企业在近两年来开始成为投资者们瞩目的焦点。
在全球进入碳中和时代之后,寻找能源终极解决方案就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核聚变这种类似于太阳功能方式不仅完全没有碳排放,而且可以提供巨大的高温能量。因此这个原本脱胎于氢弹的技术开始成为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路径。各个国家的政策性支持成为企业不断融资、喊出更为夸张口号的基础。
《美国创新实现2050年气候目标》中,就将聚变能源列为5个首要任务之一。2022年,美国发布《商业聚变能源十年发展规划》,计划建设首个核聚变发电厂。
另一家美国初创核聚变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已经募集了20亿美元的资金,计划在美国建立一座聚变反应堆SPARC,占地将近47亩,预期在2030年代初期实现商业核聚变发电。
英国政府计划到2040年通过球形托卡马克(STEP)能源计划以及由私营组织创造的其他聚变技术来展示核聚变的商业可行性。
英国托卡马克能源公司2022年公布了开发新型球形托卡马克原型装置ST80-HTS的计划。如果ST80装置2026年投运,将为建设中试聚变电厂提供关键信息,使该电厂可以在本世纪30年代初投运。
2023年,日本也敲定首个核聚变能源开发战略方案,计划推出企业参与研发实验的核聚变反应堆,并争取在2050年左右实现核聚变发电。
而就在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再次重现核聚变净能量增益之前的7月28日,由诺奖得主中村修二创立的核聚变初创公司Blue Laser Fusion(BLF)在种子轮融资中筹集了2500万美元,该公司计划2025年开发出第一个核聚变原型机,2030年在东京开发商业反应堆。
6月22日,德国政府宣布了推动国内核聚变发展研究的计划草案。科学部长贝蒂娜·斯塔克-瓦青格表示,根据该提案,德国将支持目前正在开发的所有有前途的聚变技术,包括最近在美国取得突破但在欧洲尚未得到广泛研究的激光技术路线。
德国初创公司Proxima Fusion正在开创革命性的仿星核反应堆,并雄心勃勃地计划到2030年代建造一座聚变发电厂。
Proxima Fusion是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的子公司,已筹集700万欧元用于开发创新的高性能仿星器,即磁约束聚变装置。
商业化迫近?
然而尽管已经两次出现核聚变实现净能量输出,世界各地的核聚变初创企业口号喊得震天响,各个国家也都在谋划核聚变的应用。但我们距离核聚变走进日常生活,可能还有一段距离。
在核聚变研究领域,有一个流传多年的梗——“核聚变的突破,总是在下一个十年”。从1950年代可控核聚变作为民用技术开始研究,70多年的时间里核聚变总是被期待实现关键突破,为解决人类的终极能源问题而做出贡献。但却始终未能成行。
在没有恒星极端引力的情况下,通过核聚变反应堆在地球上重现“人造太阳”会带来诸多技术和工程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将等离子体中的离子温度保持在1亿摄氏度以上,将等离子体约束在一个磁场中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便发生反应并产生能量。
截至目前,实现并长时间维持核聚变反应仍是重大挑战。唯有开发出一种稳定可靠的核聚变发电方式,才能使之成为商业可行的能源。
2023年4月12日,中国“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实现温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创造了新的纪录。此次EAST实验成功实现了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的新的世界纪录。这一突破有望对探索未来的聚变堆前沿物理问题产生重要意义,并提升核聚变能源经济性、可行性,加快实现聚变发电。
中国在核聚变应用研究方面起步并不算早,但已经进入世界领先水平。根据《日经新闻》数据,在核聚变专利排名中,中国排名第一,领先于排名第二、三、四的美国、英国和日本。
6月,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带队赴合肥调研核聚变相关工作并就聚变能未来发展路径研究召开专题座谈会。
王志刚指出,核聚变能是人类未来终极能源,积极推进核聚变相关工作意义重大。当前国内正在探索的磁约束托卡马克氘氚聚变、Z箍缩聚变裂变混合堆、磁约束球型环氢硼聚变等几种技术路线,在研究基础、建设进展、研究难点、预期节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处于研究开发的不同阶段,各具优势。
王志刚强调,下一步要聚焦核聚变工程、技术和方法研究,加速核聚变能源化利用进程。同时,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强化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加强配套技术研究,谋求未来竞争优势,推动我国核聚变领域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上海未来启点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拟战略投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为上海未来产业基金首个直投项目,也是上海国投公司在未来能源领域的重大战略布局。上海未来产业基金规模100亿元,存续期15年。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及其管理人上海未来启点私
3月28日,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一亿摄氏度,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实现大幅跃升,中国聚变挺进燃烧实验。可控核聚变作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前沿颠覆性技术,具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等突出优势,是能够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
3月25日,A股可控核聚变概念强势上涨。截至收盘,常辅股份以30%涨幅涨停封板,天力复合涨超20%,哈焊华通、中洲特材等封20%涨停板,中国核建、中国核电等纷纷红盘。消息面上,我国多个核聚变试验装置取得进展。近期,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首块顶板顺利浇筑,标志着这一世界级科研设施
3月10日,国家电投集团国核设备收到国核设备、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体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简称ITER)组织签署的诊断端口插件合同,这是国核设备首次实现在ITER的市场突破。本合同是国核设备充分发挥装备制造领域的优势,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合作攻关,经过4个
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市天堂角,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首个海外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在有着“东方夏威夷”美誉的山东荣成石岛湾,我国自主四代核电实现从试验堆向商业堆的跨越,目前运营良好;在椰林婆娑的海南昌江,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安装工作进入高峰期,预计2026年建成投运…
新一代“人造太阳”预计2045年左右进入示范阶段——访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聚变领域首席专家段旭如在科幻作品中,核聚变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回到现实,被誉为“人造太阳”的可控核聚变,作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前沿颠覆性技术,是能够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截至目前,我国新一代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我国核工业的“国家队””,中核集团如何以“硬核”科技支撑国家能源安全?如何在开放合作中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辛锋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系统阐述了履职一年来的思考与建议,并分享了中核集
近年来,我国核聚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然而,当前我国核聚变研究总体水平在全球处于何种地位?未来核聚变能源将与风光电等清洁能源形成怎样的能源架构?在核聚变能研发过程中,中国如何统筹“国家队”与市场力量……今年“两会”前夕,记者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聚变领域首席科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全国政协委员、来自中核集团的卢铁忠表示,为响应国家未来产业战略发展要求,我国核能发展将按照“三步走”战略实施,一批先进核能技术将加快推进。核能“三步走”战略是指中国核能发展的长期规划,具体包括三个阶段:热堆、快堆和聚变堆,其中的热堆代表就是“华龙一号”。截至目前
中国核电2月28日公告,公司拟以增资方式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投资金额为10亿元。该事项已通过公司董事会审议,尚需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根据测算,本次对外投资事项构成关联交易,但不会达到《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条件,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上,能源科技创新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关键命题。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如何以科技创新重塑能源版图,如何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全球能源转型浪潮,必将成为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的重要议题。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去年全国两会
4月11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一行。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张涛、李启钊,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刘华参加会见。温枢刚对格罗西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感谢国际原子能机构给予中国华能的支持和帮助,并简要介绍了华能生产经营
4月11日,中国中原召开干部大会,宣布集团公司党组关于中国中原领导班子调整的有关决定。集团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刘建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中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永革主持会议。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孙占辉宣读了任免决定:推荐毛亚蔚任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
AI的能源悖论——是“耗电巨兽”还是“转型利器”?过去两年,ChatGPT和DeepSeek的爆火让全球见证了人工智能(AI)的颠覆性潜力。但鲜少有人意识到,每一次AI对话、视频生成或自动驾驶的背后,都是海量电力在支撑。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发布的《能源与人工智能》特别报告首次全面揭示:AI既是能源消耗
近日,我国最大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国家电投“暖核一号”完成第六个供暖季任务,有力保障了山东烟台、威海城区40万居民清洁温暖过冬。从2019年首次投运以来,“暖核一号”供热能力不断提升,清洁效益不断放大,关键技术不断突破。本供暖季,“暖核一号”供热能力进一步增强,总供热面积近1300万平
4月9日,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单忠德在京会见来访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马里亚诺·格罗西,双方签署有关合作文件,并就进一步深化和平利用核能领域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和人才培养等合作,共同推动原子造福全球南方进行深入交流。单忠德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大全球
4月10日,电投产融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获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复,原则同意公司本次重大资产置换及配套融资方案。此次交易涉及将公司持有的国家电投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置出,与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及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计持有的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100%股权进行置
尽管2024年全球煤炭使用量达到了新的高度,但比特币挖矿已逐渐摆脱煤炭这一能源来源。在过去13年间,比特币挖矿中碳氢化合物燃料的使用量急剧下降,其中煤炭能源的使用量显著减少。尽管比特币挖矿的煤炭能源消耗据报每年平均下降8%,但全球煤炭消耗量却在上升。据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能源署(IEA)介绍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8日,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有关于高温气冷堆耦合光伏电解制氢项目中光伏电解水制氢研究采购公告。根据中核能源“揭榜挂帅”项目《高温气冷堆供热项目与光伏电解制氢项目耦合发展》项目的研究任务要求,针对光伏电解水制氢应用技术和需求,拟采购《高温气冷堆耦合光伏电解制氢
中核集团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信心坚定,切实履行实际控制人职责,“一企一策”制定年度市值管理方案,全力支持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中核集团高度重视市值管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专项行动取得较好成效,控股上市公司多次取得中国证券“金紫荆奖”。2022年以来,中核集团积极推动优质资产注入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0日,电投产融公告称,拟置入资产为国家核电及中国人寿合计持有的电投核能100%股权,拟置出资产为公司所持的资本控股100%股权。公司拟以所持的资本控股100%股权与国家核电所持有的电投核能股权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针对置入资产和置出资产的差额部分,由公司发行股份向国家核电
关税和本地化制造都会推高项目成本,同时延缓脱碳进程。根据测算,在“本地制造”情境下,欧盟和美国都会面临更高的项目资本支出,到2050年,欧盟电力行业脱碳可能会额外增加数千亿美元的支出。(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作者:汤思斯)文/汤思斯当前,尽管世界范围内,能源转型已经成为一场势不可
在电力行业,我国长期面临着“卡脖子”的困境。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严重制约着我国电力产业的自主发展。作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队",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开电气”)以使命担当,大力投入研发,成功研制出一系列大国重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电力行业的独立自主发展开
4月14日,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的意见,文件指出,大力发展绿色新能源。积极发展海上风电、光伏、核电等清洁能源,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培育发展电力储能,建设智能电网和“虚拟电厂”,推进新型
4月11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一行。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张涛、李启钊,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刘华参加会见。温枢刚对格罗西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感谢国际原子能机构给予中国华能的支持和帮助,并简要介绍了华能生产经营
4月10日14时48分,华能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项目3号机组冷态性能试验圆满成功,一回路压力边界完整、密封良好,标志着核电机组由安装阶段全面转入调试阶段,为机组后续的热试、反应堆装料及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冷态性能试验,俗称“冷试”,是核电站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节点之一,主要目的是全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的意见,大力发展绿色新能源。积极发展海上风电、光伏、核电等清洁能源,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培育发展电力储能,建设智能电网和“虚拟电厂”,推进新型电
北极星将长峡电能、浙江新能、通威太阳能、广东电力新疆、扬州阿特斯招聘合集整理见下:长峡电能(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经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批准,由三峡电能有限公司、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诚信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肥中祥电力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出资成立的混
4月11日,中广核电子商务平台发布中广核新能源贵州龙里元宝100MW陆上风电项目、中广核新能源新疆华建天恒(新疆)传动有限公司200MW陆上风电项目及中广核新能源贵州龙里县谷龙100MW一期、龙庆100MW一期陆上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采购项目开标,三个项目总计装机容量500MW。其中:电气风电预中标300MW,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家能源
4月11日,中国中原召开干部大会,宣布集团公司党组关于中国中原领导班子调整的有关决定。集团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刘建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中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永革主持会议。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孙占辉宣读了任免决定:推荐毛亚蔚任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
当前,位于广东梅州、肇庆、惠州、茂名等地的抽水蓄能工程正加速推进,“进度条不断刷新,从今年起,4座抽水蓄能电站将陆续建成投产,推动广东年内成为全国首个抽水蓄能在运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的省份。电站建成后,每年最多可消纳清洁能源136.8亿千瓦时相当于广东620万居民用户一年的用电需求。变速抽
广东煤电清洁低碳转型思路及举措黄少中1汤泰1王浩浩2张葵叶1于立东1(1.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2.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在“双碳”战略目标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是大势所趋。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2030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