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技术正文

“大云物移”助力运维检修智能化

2017-12-19 10:26来源:国家电网报作者:侯帅 马佳关键词:国家电网智能运检大数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为响应国家“互联网+”战略号召,国家电网公司围绕智能运检九大典型技术领域,以关键信息技术为支撑,凝心聚力,共筑智能运检体系。

近年来,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以“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变革正在深刻影响传统产业发展。我国提出包含智慧能源在内的11项“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将行动计划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

国家电网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探索传统业务新发展模式,大力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业务的深度融合。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舒印彪在公司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我们要大力推动‘互联网+’与运维检修等公司核心业务深度融合,依靠创新不断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向管理要效益”,并在公司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上明确要求,“运检部负责组织研究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3万亿实物设备资产精益化管理水平”。

谋时而动,顺势而为。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与企业明确的发展方向下,基于“互联网+”的智能运检体系应运而生,公司运检工作迈入新时代。

应运而生,以“创新”破解难题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张智刚高度重视运检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强调要按“突出设备、强化基层、精益管理”的原则抓好运检信息化建设工作。国网运检部积极贯彻公司党组工作要求,提出构建智能运检体系的工作目标。

智能运检体系,以“大云物移”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保障电网设备安全运行、提高运检效率效益为目标,具有自我及环境感知、主动预测预警、辅助诊断决策及集约管控功能,实现运检业务和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装备及平台的有机体,其主要特征为设备状态全景化、数据分析自动化、生产指挥集约化、运检管理精益化。

谈及智能运检因何而起时,国家电网公司运检部主任周安春表示,一方面电网规模增长与运检人员配置无法同步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前,公司运检人员配置率偏低问题突出,省、市检修公司管理设备多、范围广,部分地区、部分专业人员配置率偏低。根据公司“十三五”电网规划,2016~2020年,公司将新增110千伏及以上线路40.1万公里(较“十二五”末增长45%)、变电容量24.7亿千伏安(较“十二五”末增长68%);新增35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79.7万公里(较“十二五”末增长21%)、变电容量2.93亿千伏安(较“十二五”末增长28%);建成特高压交直流骨干网架、750千伏环网以及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工程。电网规模不断增长,但人员数量却保持长期相对稳定,“量难以提升,因此,需要提质。”

另一方面,影响电网安全的风险因素长期存在。“十三五”期间,公司特高压骨干网架快速发展,“强直弱交”的电网结构给安全运行带来巨大压力,输电线路“三跨”(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重要输电通道)事关公共安全和电网安全,在特高压长距离输电通道沿途雷电、覆冰、山火等自然灾害和外力破坏引发大面积停电的风险将长期存在。

“同时,新电改、新要求、新环境下,电网运检有着‘精益高效’的发展需求。”国网运检部技术处处长徐玲铃补充道,传统运检模式以大量人力投入为主,信息获取方式传统、来源单一,较多依靠电话和现场勘察等人工方式获取设备相关信息;设备状态感知仍以停电检修、离线试验为主,在线监测、带电检测、机器人、无人机等先进手段及数据利用率不高。

因此,积极探索智能运检技术,依托管控系统实现设备状态实时获取、设备数据智能分析、生产指挥高效集约、运检管理精益求精,进而全面提升运检效率效益,是运检专业破解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

“而‘互联网+’为运检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国网运检部副主任杜贵和表示,通过互联网技术与运检业务的深度融合,汇集现场信息,实现智能研判和主动预警,全面提升设备状态管控力和运检管理穿透力,是运检专业的发展方向;通过运检业务信息化建设,实现设备和信息的透明化和集约化。只有以数据驱动才能保障业务的集约,才能进一步保障“大检修”体系业务高效运转成为了运检人的共识。

1月3日,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运检智能化分析管控系统在总部建成上线,智能运检体系建设迈出了第一步。这个基于国网大数据平台的第一个系统级专业应用,凝聚着国家电网公司各部门、各单位数百名专家的辛勤劳动与智慧,是公司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又一重要成果。业内人士将该管控系统称之为公司在“互联网+”运检业务方面的创新实践,是打破“信息孤岛”、推进大数据融合分析方面的开创性工作。

原标题:“大云物移”助力运维检修智能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家电网查看更多>智能运检查看更多>大数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