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输变电工程项目正文

进度超98% 输电巨龙将成形——滇西北直流工程全部投运进入倒计时

2018-03-30 09:01来源:南方电网报关键词:滇西北直流工程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距离今年年中投运的预计期限越来越近,滇西北直流工程也已进入最终的冲刺阶段。项目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工程两端的新松、东方换流站进度已超98%,其中新松站电气安装施工进入尾声,东方站全部完成施工已进入设备调试环节;而连接两站间长达1953千里的输电线路,早在去年底双极低端阀组投入运行前就已建成。

工作人员在滇西北直流工程新松换流站变压器上施工。南网报记者 赖增鹏 摄

赵建明(右一)在工程现场指导青年员工。刘可阳 摄

横贯近2000千米的滇西北至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连接着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区的53个县区。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距离最长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自2016年2月开工以来,已走过两年多的时间。

聚焦工程冲刺,其建设高潮的背后,发生了有趣的故事。

A无处不在的精密

“室外尘土飞扬,室内一尘不染”

3月的大理,阳光明媚。

新松换流站换流变压器广场上,两台换流变压器立在阳光下。工人们围着它们开展安装前的各项作业。

试验员蔡晓攀和邵成林带着电脑和试验仪器,对它们进行“体检”,进行5到6项特殊试验需要两到三天时间,而从变压器运至现场算起,经过附件安装、取油样、真空加压注油、静置、常规实验和特殊试验、推入等步骤,所有环节一切顺利的话也需15天时间。

与此同时,附件安装也在同步进行。吊车司机徐吉秋熟练地将车辆吊臂伸向一堆钢材上方,放下两条圈绳。几名壮汉将绳子穿入地上堆好的钢材中。齐喊一声“起”,徐吉秋摇动控制手柄,绳套中重以吨计的钢材便缓缓升起,几分钟后平稳落在换流变压器旁。接下来,这批钢材作为隔音支架要安装在变压器的顶端。

旁边,几位工人已爬上另一台变压器顶端,那里的隔音支架已经支好。工人们正用扳手将螺栓拧牢,每一颗都不放过。

变压器下是纵横交错的黑色钢轨。施奎灿沿着长长的轨道边缘用混凝土浇筑一遍,确保这巨型重物在运行过程中的平稳。

每项工作都在紧张而有条不紊地进行,但精密和认真是必不可少的。“不达标的话,监工会要求返工的。”说到精密,施工方云南送变电公司工程电气施工项目部总工施利波想起了去年9月份连接直流场与阀厅的套管施工。

套管长23米,重10吨,通过吊车施工从阀厅开口处放入,开口的直径仅仅比套管直径大20厘米。“当时阀厅内外总共十六七个人,吊车在外面抬起套管时,外面的人就指挥司机操作;等进到里面一半时,里面的人怎么喊都听不见,就通过对讲机指引操作。”施利波说起操作经验,一方面吊车司机的技术很关键,需要非常精细;另一方面内外指引操作同样重要,他们之间要相互了解配合才行。从现场看到的情况,套管安装完好无损。

500千伏GIS设备防尘安装则是更加精密的施工,一旦有灰尘很容易放电,导致耐压试验不通过,影响工期。为此,贵州送变电公司依照五级防尘标准施工操作。电气项目副经理李炫介绍,入口处设风淋间,人员进入前做风淋;机器人扫地;设备清洗消毒,保障安装区域内环境质量达标,即0.5微米颗粒度数量不得大于3.5×107个,周围空气相对湿度不能超过80%。“当时施工时与土建同步进行的,室外尘土飞扬的,但里面却一尘不染,保证了试验一次通过。”他很自豪地说,该项施工获评全国QC小组成果三等奖,目前已在南网所有GIS设备除尘安装推广。

B八级抗震,九级设防

“晃比不晃更好”

胡习文走在新松换流站里,仔细检查着交流场里的一切。有些安静,空气中还能听见放电的滋滋声。

“人一批批来,又一批批走。我就是那个迎来送往的人,总在这儿。”他是贵州送变电公司土建项目总工,曾参与过见证过手下若干施工者们,在这里挥汗如雨的场景。

他环顾四周,伸出食指点了点眼前的设备和建筑,“之前可都是荒芜一片,一点点建起来的。”如今沧海变桑田,换流站无疑更丰富更繁华了,胡习文却想念着“最困难、最艰苦”的那段日子——打桩,只因“那时候最热闹”。

从全球地理来看,云南处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边缘的东侧,是我国地震活动最频繁、地震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地震频发。位于大理剑川的换流站站址也逃不过地震的侵袭。“我在这里就经历过地震,晚上睡觉感到床晃得厉害。”超高压公司滇西北项目部大理分部经理任冠雄感受深切。

抗震成为工程建设的重难点之一。“我们的要求是八级抗震,九级设防。”超高压公司滇西北项目部大理分部副经理王继明说,要把新松换流站建成世界上地震设防烈度最高的特高压站点。

设计单位西南电力设计院出具了抗震设计方案,有关地基的部分交到施工方胡习文手中时,虽然心里有预期,他仍不免吃了一惊:2600多根桩,桩直径为60厘米、80厘米两种,深度一般在20米。

“打桩是很稀松平常,但在换流站打这么多还是头一回。”于是,他见证了每天24小时,最多10台打桩机同时施工的壮观场景,“人休机不休,机器坏了送去修的同时,换新一台来用”。3个月后,地基打好。

强基之后,在站内建筑结构上多采用钢结构,比混凝土抗震要好。设备支架采用格构式,从现场看,支架底座是方形框,里边还画个叉。“就像很多家里老式木门,时间久了用钉子在门后钉上两块斜木板,怕它变形,三角形稳定性好嘛。”胡习文说。

走遍换流站,无论在交直流场,还是阀厅内,记者总能看到设备间用弹簧牵引。“弹簧是很好的减震器啊!”西南电力设计院电气二次专业工代张起源解释,如果发生地震,设备出现晃动,带着弹簧一起晃,过后弹簧又会弹回复原,“就像从高处往下跳的时候,膝盖要弯曲一下的道理一样。”如果硬碰硬,设备外观可能看不出问题来,但内部可能已经出现故障,“设备晃比不晃更好。”

抗震设计对西南电力设计院来说并非首次,在500千伏永仁换流站的建设中,就曾采用过类似的抗震设计,效果不错。此外,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多风且有冰雪,设计方案也要考虑这些条件,做相应的参数修改。海拔越高,越容易放电,因此设备间安全距离就越大;冬季线路覆冰,要加入融冰装置;大风会加大线路的摆动幅度等等。

C 予人方便,予己方便

“问题在我手上就要解决”

新松换流站主控室,李子由坐在电脑前值班监盘。系统上不时就有信息传送显示,并伴有提示音。每一条信息传来,监盘人员都会跟踪处理。

“尤其显示红色的信息,那是比较严重的。”李子由脱口而出应对不同状况的操作规范:例如线路跳闸,首先分三步了解汇报,3分钟内了解大体情况,向南网总调拨通电话说明;挂断后通知站领导和员工到场详细检查;12分钟内再次向总调汇报检查情况。其次分析检修,检查分析故障情况,视故障大小作相应处理。事后出具书面报告。

除了日常监盘外,他们也会巡线,参加设备检修调试。一般说来,换流站运维人员都是项目投运后才进场,但新松站的运维人员,从去年5月份设备大范围进场时就随之而来,全员驻站。

“只有了解站内各种情况,实时跟踪项目进程,才便于问题及时解决。”超高压公司大理局新松换流站副站长赵建明以设备举例,全生命周期理论被进一步优化,“不是从设备运到站里才关注,而是从出厂前设计环节就派人跟踪。”

赵建明说明早介入的好处:施工方、设备厂家都在,提出问题能立马合力解决,等到工程建完了,人都走了,再来反映问题得多麻烦,别的不说,光是交通、住宿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消除了浪费,创造了价值。这不就是精益管理么?”

不同单位和专业的人,对于问题的考虑不尽相同,有些问题只有运维人员才能注意到。例如,在施工现场较高处设计能站人的台阶和围栏,方便后续的运维检查。“这看似是个小问题,但对于后续运维太重要了,我们巡查的时候不能老是吊绳子高空作业吧。”赵建明的意见,源自此前的经验,曾在楚雄、普洱换流站工作过,他实实在在体会到“不方便”,两个站后来不得不找人补修台阶。

在运维中出现“不方便”时,赵建明会很恼火,也坦言有时在心底骂过人:怎么当时建站时就没人想到多一句嘴呢。“所以我现在这么做,也是希望后来人少骂我一点。”他笑道,“予人方便,予己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站内一批新人通过介入实践得到快速进步和成长。人员分工协作,每人负责几种设备缺陷材料整理,根据以前工程的常规缺陷清单,梳理出站内可能出现的类似问题。

2016届毕业生胡欢、彭永来,拿着清单到现场一一对应检查。碰到类似的问题,及时与厂家沟通解决,胡欢仔细梳理线圈方面的材料,工程尚未全面完工,他已经对这些常见的问题应对自如,成为小专家了。

早介入了解,就能早作技术交底。这主要涉及两方面,从人的角度讲,负责这一领域的站员直接对接施工方具体作业的人,清晰简洁,避免中间环节;从物的角度讲,提前绘图,保证其与实际情况一致。一般情况下,对于这类重大项目,涉及图纸内容极多,竣工图要在工程结束后大半年,设计单位才能全部出具,但有了实时资料,就不用担心中途出现突发状况。“资料保存,在发生人事调动的情况也不怕。”赵建明说,要做到“物是人非事事不休”。

工期紧张,运维人员的时间是挤出来的: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反正大家都长期驻站,晚上也得找点事干嘛。”赵建明觉得,工作前三年对于新员工技能提升乃至职业生涯影响非常大。因此,他会带着大家利用夜间总结工作,开展班组活动和培训,甚至考试。“他至少一个月出一次题,都是平时实践过程中的东西,了解了这些,再结合书本上所学,就能融会贯通。”胡欢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在工程的实践中,新的问题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置身其中的人克服了困难,收获了经验与信心。起码对于高海拔地区工程项目建设,这群人有过经验,这无论对于自身还是行业都是一笔财富。

>>链接

配套工程建设情况

云南电网公司负责投资建设送端配套交流工程,共计11回500千伏线路,新建线路总长904公里,铁塔1581基,总投资约32.4亿元。目前已投产4回,计划今年8月底前全部线路具备投产条件。

深圳供电局负责建设的受端配套交流工程包括:新建6回500千伏线路,新建线路32公里,铁塔87基,增容改造7.214公里,投资4.6亿元;新建10回220千伏线路,新建线路23公里,铁塔51基,投资1.3亿元。目前,500千伏线路工程进度完成98.85%,已投产4回,计划4月投产剩余2回;220千伏线路工程进度完成80%,计划年底前全部投产。

>>>故事

27岁的“老刘”

新松换流站运维人员共计24人,其中11名党员。为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站根据地域环境和业务类别划分为11个区域,每个党员“认领”一个区,称为党员责任区,即区内出现的问题,由负责的党员及时对接处理。

根据站里要求,除了日常巡视之外,党员每两周还要对自己负责的区域至少做一次专项巡视,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刘可阳负责500千伏1号继电器室,里面是交流区的线路、断路器屏柜。有一次,他发现屏柜中的一处小缺陷。电缆维修时,要把用于防尘防潮的封堵泥取出,但修完后没有及时复原,他马上叫施工单位来整改。

此外,党员在日常巡视过程中,如在其他区域发现问题,也应及时联系负责该区域的党员解决。刘可阳在监盘值班操作时,就曾发现了系统中控制保护程序某处逻辑设计不合理,与党员张世宏联系,敦促解决了问题。

既分工又协作,党员责任区的设置,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党员工作的积极性。年仅27岁的刘可阳,已经足够独当一面,成为一名值班长。他被同事们亲切地称呼“老刘”。不过,党员“老刘”并不恼,他说,“这是大家对我工作能力的认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滇西北直流工程查看更多>特高压查看更多>输变电工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