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一带一路”:巴尔干半岛的能源投资博弈

2018-04-02 09:26来源:能源杂志作者:李帅关键词:电力投资一带一路火力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巴尔干半岛电力投资市场应如何打开?埃森哲大中华区资源事业部董事总经理陈城给出了三条妙计。

首先,在产业政策当中找红利。目前巴尔干半岛国家正向欧盟产业政策靠拢,在这个靠拢过程当中还有一个时间差,这对于投资者和建设者来说是一个红利期或者是一个窗口期。

其次,在存量资产当中看机会。巴尔干半岛的煤电、水电,尤其是煤电机组都依托于巴尔干的资源禀赋建设,而煤炭还有很多资源没有被发掘,也就意味着未来巴尔干半岛如果有新建火电诉求,必然依附于存量资产,延伸改扩建增加的需求都在它的周围。所以找到了存量资产,就找到了大项目的机会。

最后,要与当地伙伴合作共赢。由于面临语言、民族或宗教上的问题,我们需要当地合作伙伴的帮助,从而正确进入巴尔干半岛的市场。在合作方面,中国企业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并把更多机会留给当地合作伙伴,形成良性互动、和谐共赢的局面,而不是偏爱从头到尾整个产业链的“一条龙”模式。

对于受全球瞩目可再生能源,巴尔干半岛的机会也很大。“巴尔干未来各种新能源的增量增速相对来说是比较快的,我们可以看到未来整个风电年均增速达到6.7%。太阳能基本上保持4%的高速。”埃森哲大中华区资源事业部总监孙越介绍,“我们希望在整个巴尔干半岛新能源的投资,要进行一个有序的安排。中国企业在东南亚以及其它区域一窝蜂的模式在巴尔干半岛其实是不可行的。”

作为在巴尔干半岛地区进行实战的公司,国家电投上海电力马耳他公司的模式在峰会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尤其是对同样在海外进行能源投资的企业。

“2013年,马耳他项目开始,2014年3月签订框架协议,合作框架主要有四块内容:控股马耳他最大火力发电厂德利马拉三号电厂;参股马耳他能源公司;投资建设太阳能及风电项目;成立能源服务中心。”国家电投上海电力马耳他公司总经理生宝杰介绍道。

良好的合作伙伴是项目成功的开端,国家电投上海电力马耳他公司借助马耳他这样一个欧盟公司,不仅在马耳他获得了成功,还顺利进入了巴尔干半岛,其在黑山的46MW风电项目将于2018年底并网发电。

“目前,我们在中东欧五个国家已签约10个项目,总金额约24亿美元,业务领域涵盖水利、水电、输变电和高速公路等,其中超过93%的项目在巴尔干地区的塞尔维亚、波黑、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中国电建集团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周家义介绍。

记者注意到,不论是国家电投上海电力马耳他公司,还是中国电建集团,在总结时都提到了属地化、合作伙伴的经验问题。由此看出,如何借助当地力量至关重要。

“巴尔干半岛有5个国家没有加入欧盟,其能源需求对他们国家来说是大的,但是对于中国庞大的建设队伍来说还是很小的,所以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中东欧16国中有11个国家加入欧盟,剩余5个也已经是欧盟联系国或者侯选国,所以它的标准是往欧盟标准靠,标准要求高。此外,这5个国家资金匮乏,但是有的国家政府不能提供担保贷款,中国企业也就无法走出去。”龙源电力海外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明介绍了上述几点经验。

在中巴高管对话环节,原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张玉清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作为能源企业,应该借助“一带一路”这个平台,做好能源企业对外投资的相关工作。对企业来讲,首先要了解对外投资国家的国情,因为每个国家国情不同,投资环境也不一样,法律法规、人文等也不尽相同。因此选择一个国家投资前,一定要对该国家和地区的国情做一个深入了解。”

“我们重点投资巴尔干半岛的新能源,主要是陆上风电和光伏,当然还有一个就是包括新能源的一些运行平台公司、新能源公司。所以我们在能源领域主要是风电、太阳能和能源公司三块。”中国-中东欧基金首席顾问魏国雄表示。

尽管巴尔干半岛国家向欧盟看齐,法律法规完善,但是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要明晰海外能源投资的法律风险。

“海外能源投资从类型上来说具有共性,具体风险因素可能有一定的差异,从一个实际的体会来归纳可以分为国家所涉及到的相关的法律和合规风险、投资审批的风险、信息不对称、法律变更以及投资落地以后的可持续性这几个风险因素。”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国际业务负责人朱宏文总结。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投资查看更多>一带一路查看更多>火力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