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人物正文

97.6小时!阳江核电大修“最优工期记录”背后的故事

2018-04-19 11:10来源:中国广核集团关键词:中广核阳江核电CPR1000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阳江核电4号机大修第43天,隔离办透明玻璃窗口旁,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的试验负责人李刚工整地在工作包上的时间栏中写下“2018年3月28日15时36分”,这清晰的字迹将阳江Y401大修安全壳打压试验(简称“CTT试验”)的工期定格在97.6小时。“97.6小时”意味着在试验要求更高、检查精度更细的前提下,国内同类型百万千瓦级机组CTT试验的最优工期再一次被刷新了。

(来源:中国广核集团)

李刚在工作包时间栏落笔的那一刻,国内CPR1000型机组CTT试验的最优工期再一次被刷新了

“最优工期”的产生伴随着试验参与者的不懈努力。李刚感叹道:“成绩背后所蕴含的是试验团队兄弟们奋战一线的汗水,也是大家始终践行‘一次把事情做好’的必然结果。”

细心铸造“最优工期”

CTT试验的作用,通俗表达就是检验安全壳的性能是否达到了准则的要求。检验安全壳“安全”能力的CTT试验准备时间长达1年、涉及大修现场参修专业17个、直接涉及系统近30个、涉及的相关设备达到2300余个,每一次测试安全壳安全性能的过程都是对参修各专业的一次大考验。

“所有人在实施操作上足够细心,才能确保试验顺利进行”,有着11年工作经验的李刚用手摸着下巴上数日未打理的胡须说道。

试验前,刘乾龙在仔细进行铅锤线读数仪检查工作,他深知试验里“半丝懈怠都是要不得的”

“半丝懈怠都是要不得的,每件工作都要‘一次把事情做好’”与李刚同团队的刘乾龙讲起了试验前他为铅锤线电子读数仪消缺的故事。(铅锤线,附着在安全壳壳壁上的永久性仪表装置,利用电子读数仪在CTT试验中读取安全壳形变。)

在试验前铅锤线读数采集过程中,刘乾龙和阳江核电厂同事万俊闻发现了异常,位于核岛连接厂房的一台铅垂线读数仪出现故障信号“err6”。“这是之前的20天数据采集过程里所没有发生过的”,该系统负责人万俊闻说。“err6”意味着电子读数仪传感器镜面上存在异物,无法读取铅锤线位置数据,需要用擦拭纸对传感器镜面进行擦拭处理。

“我用擦拭纸擦了一下镜面,故障信号消失了,但我隐隐觉得这个情况不太对,这个读数仪有专门的仪表隔间,处理过程得仔细点”,刘乾龙说最后一句的时候,特别提高了一下声调。而正是这个“处理过程仔细点”,让刘乾龙和万俊闻发现了读数仪中的主板故障,并在打压前及时进行维修更换,确保了后续打压试验中该设备的可用。刘乾龙所负责的试验只是CTT试验中7个子试验中的一个。类似的小缺陷,团队查找并解决了数十个。

老师傅护航“最优工期”

CTT试验工期在2016年阳江Y301大修中突破110小时,在2017年防城港F201大修中突破100小时,在2018年阳江Y401大修中到达97.6个小时。一串串数字后面意味着CTT试验工期1年1个新突破,代表着国内CPR1000机组CTT试验最优工期一次次被刷新,也蕴藏着大修人为突破自我所作出的努力和尝试。

安全壳试验主任工程师单强指着墙上贴着的CTT试验流程图纸说,“我们对以往多次试验进行总结和论证,在这几个步骤做出了优化,为的就是试验数据更连续,风险更小,人力需求更少”。单强所说的优化指的是在阳江Y401大修前,重大性能试验团队联合电站耗费20个月时间论证的“CTT试验平台的优化”,这项优化可为电站至少节约大修工期5个小时。

电厂CTT负责人梁斌正在检查核实试验进展

“CTT试验中系统设置工作有2000余项。如果试验中有一个关键步骤没有设置好,甭说刷新工期,连完成这项工作都是不可能的”,阳江核电厂方试验负责人梁斌介绍说,为了做好工作优化,他们集合了集团内CTT领域的专家,组织了多次专家评审会,对每一项优化步骤都一一仔细地讨论、论证,仅仅是一份程序就升版修改了50多处,“老师傅、老专家在其中提供的帮助真的非常重要,也将良好的技术与经验传承了下来”。

科技创新助力“最优工期”

对阳江Y401大修CTT试验产生助力的,并不只有流程优化,还有技术上新改进。“这次大修中,我们有两个新系统来辅助”,试验负责人李刚自豪地说。

Y401大修前,CEDIS研发团队紧张地进行技术改进后的现场调试工作

一个是正在进行CTT试验后安全壳表面检查工作的“安全壳表面检查系统”(简称“CEDIS”)。在这次大修前,CEDIS研发团队为CEDIS添加了远程遥测功能及全时监测功能,使得安全壳表面检查效率大幅提升。

EAU升级团队

另一个是安全壳仪表系统自动化升级(简称“EAU”),经过阳江核电技术部两年的研发准备与现场调试,系统升级后,以往在现场需要花费一个多小时来回采集的工作只需点击几下鼠标就能完成,大大降低了工业安全风险,一组整体数据从采集到完成初步分析也只需要2分钟,同时在CTT实施的整个期间可以做到24小时连续采集,试验数据样本多,结果也更精确。

“研发和调试的过程有些苦,但这次新系统在现场工作的效果真的很棒,检查过程舒畅得要‘飞’起来!”谈到这两个新系统的应用,一名现场工作人员开心地竖起了大拇指。 

原标题:97.6小时!“最优工期记录”背后的故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广核查看更多>阳江核电查看更多>CPR100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