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市场正文

争议丨沿海和内陆 核电站何处为家?

2018-05-28 08:53来源:南风窗作者:荣智慧关键词:核电站核能核电机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力转型

中国人对核电的态度,不像西方的反对者那样满怀敌意。2013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公民面对核电政策制定者、运营方、应急人员以及行业可靠信息的提供者,都表现出了更大的“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

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桂珍说:“并不是说无论如何都不能建立这些东西,而是他们担心安全,特别是在福岛之后,他们只是要求政府认真对待安全问题。”政府除了颁布法律和投入资金,也规定安置新的核电设施之前,必须先充分咨询当地居民。

关于核电科普的知识生产机制,可能还尚未达到一个完整、有效的闭环。在同一家新闻网站上,我们既可以看到评论者在“新建核电站”新闻下声称自己没有得到相关信息,或者希望该项目暂缓实行,也可以看到人们在“第三代铀技术取得突破”的新闻下欢呼雀跃,点赞送花—他们没有意识到铀技术的突破是在为核电服务。

电力结构转型的迫切,往往也是公众视野里缺失的部分。能源技术的大趋势,是化石燃料的大幅度下降,到2050年在能源供应份额中降至40%,同时还要限制全球温度上升不超过2℃。实现2℃的目标,最终还要依靠核能的转换、发电效率的提高。加上中国已经在国际上做出承诺,这一目标实际上在倒逼能源改革。

在政策中,国内的高燃煤消耗企业将被关停,中国燃煤发电比例要降至65%,目前这一数字是73%。火电降下来之后,中国明确要“推进水电开发,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大力发展风电,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积极发展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核电仅排在水电之后,可见政府对核电的肯定态度,而且水电存在着“5亿千瓦天花板”,现在已经开发了2亿千瓦。

虽然有分析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对电力的需求增幅也在缩小,但除去这一因素,尚有近8%的煤电能源缺口等待弥补。以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5.9198万亿千瓦时来算,8%的比例也已相当可观。

中国也寄希望于更加安全的第三代核电技术,这包括先进的核燃料管理技术、更高的热效率、被动核安全系统、标准化设计,从而降低维护和投资成本。上世纪50年代,核电拥护者预测未来的核电将会“便宜到随便用”,而如今的现实恰恰相反,核能发电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核电站的燃料成本固然很低,建造成本却所耗不菲,成本的高昂导致核电电价远高于煤电和水电价格。

“华龙一号”是中国首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及中广核集团联合研发。国家能源局期望通过融合两家公司的核心技术,促进中国三代自主核电技术的标准化生产,减少内部斗争和资源浪费—中国核电企业一向存在三足鼎立的局面。

2018年1月9日,习近平主席与来访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北京共同出席了台山核电站欧洲先进压水堆全球首堆工程命名揭牌仪式。30多年前,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就是中法核电合作的开始,中国当时从法国引进了技术和资金。法国对核能源的大力支持,背后是有一定的国际历史背景的。特别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之后,中法的核电合作也带有为全球提供新的发展路径的样板作用。

核电站的海陆之争,实质上凸显了中国能源发展的趋势、核能的布局思路与福岛核事故后公众的担忧混杂在一起的复杂情况。这种情况并不是只在中国出现,已经发展核电、希望发展核电的国家,都正在遭遇类似的问题。显然,随着恶劣气候和空气污染的加剧,“增长的极限”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原标题:沿海和内陆,核电站何处为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站查看更多>核能查看更多>核电机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