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聚焦丨首批12项核工业文化遗产名录 让核工业文化遗产薪火相传

2018-06-29 09:34来源:中核集团作者:宋其明 王陈陈关键词:核工业华龙一号核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第一座铀浓缩厂

它是中国铀浓缩的摇篮,中国的铀浓缩工业从这里崛起。在这里,到处都是富有创业密码、核梦光泽和红色基因的建筑实体,看似平淡无奇,却最能代表几代创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就是中国第一座铀浓缩厂。

1958年5月,时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邓小平亲自批准了中国第一座铀浓缩厂——504厂的选址方案,工厂克服了无数技术难关,建设难关和生活难关,于1964年1月14日取得首批合格产品,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发挥了关键作用。504厂先后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艘核潜艇和第一座核电站提供了合格装料,为实现强国强军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504厂建成投产后,出产品、出技术、出人才、向核工业系统输送了包括院士在内的大批科技专家,优秀工匠和管理人才。工厂获得了两千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先后完成了第一个国产铀浓缩示范工程,第一个国产千吨级铀浓缩工程,为铀浓缩技术完全实现自主化、国产化和工业化应用发挥了独特作用。

中国第一条铀水冶纯化生产线

水冶线、纯化线、配套工程尾矿库见证了中国核工业的起步和发展,军工记忆在这里留存,核工业精神在这里绽放。它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为核工业蓬勃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它,就是中国第一条铀水冶纯化生产线。

中国第一条铀水冶纯化生产线,主体由水冶线、纯化线及配套工程尾矿库三部分组成。

铀水冶生产线,于1963年8月建成,是我国第一座工艺流程完善,能处理多种矿石的水冶厂。铀纯化老生产线,采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纯化工艺技术,于1962年9月建成,生产出二氧化铀产品,至今已经运行了56年。铀尾矿库,是铀水冶纯化生产线重要的配套工程,始建于1958年,1963年11月建成使用,由九个坝段与三个丘陵山头围拦而成,1995年进入退役治理程序。

中国第一条铀水冶纯化生产线见证了中国核军工的起步与辉煌,是第一代核工业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对传承“核工业精神”,留住“军工记忆”具有极为深远的作用。

中国第一个核燃料元件厂

六十载风雨征程,忆前尘过往,我国的核燃料元件研制从它这里起步。“两弹一艇”的惊世伟业,它贡献突出。看今朝明日,它牢记兴核使命,置身国家战略高技术研究。它,就是中国第一个核燃料元件厂。

北有大青山为屏,南有母亲河守护。1958年,我国第一座核燃料元件厂孕育在内蒙古包头市东北荒原上。时至今日,历经60年的淬炼,这里成为我国当前核燃料元件种类最多的生产商、供应商、服务商。

1964年4月,在仓库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重要部件,孕育了团结协作,勇克技术关的“仓库精神”。在前苏联专家撤走后,建成了我国第一条金属钙生产线,孕育了严抓管理,厉行节约的“一厘钱精神”。中国第一个核燃料元件厂为我国原子弹爆炸,为国内实验堆元件的研制,核电站核燃料元件供应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最初的铀矿经过加工,来到这里,经过能工巧匠们的“奇思妙想”、“巧夺天工”,被制成燃料元件,成为各种堆型的“粮食”。核燃料元件是贯穿整个核工业产业链的“核芯”,是能量的源泉,是保护核电安全的第一道屏障。肩负这一使命的中国第一个核燃料元件厂,核安全事故为零的底线从未被打破。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发试验基地

1965年,它响应“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铮铮誓言,第一次建成了核动力反应堆,第一次掌握了核潜艇核心技术,为形成海基核威慑力量做出了历史贡献,它是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被称为“中国堆谷”。它,就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发试验基地。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年轻的新中国面临核大国的讹诈与威胁,毛主席发出铮铮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1965年冬天,大批科技精英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西南山坳,开始建设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九0九基地就此形成。

八千军民大作战,在沉睡几千年的山谷战天斗地,艰苦攻关。短短几年间,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建成,与之同步建设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成功下水,新中国第一次有了海基核威慑力量!中华民族的海防揭开崭新篇章!

中国第一座人造太阳实验装置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人们在这里以青春的激情和生命的执著,谱写着核聚变梦。它为世界核聚变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是我国核聚变能源开发史上的里程碑。它,就是中国自主设计、研制、建成的中国第一座人造太阳实验装置。

在四川乐山的一所大学里,隐藏着一座鲜为人知的博物馆,一座人造太阳实验装置赫然屹立在博物馆里。

董贾福:寻找一种新的能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是人类的一种愿望。核聚变,就如同生生不息的太阳,就是把氢弹在瞬间放出的能量,能够通过人工控制的方式,把它的能量聚合起来,控制起来,能够为我们人类产生一个新的能源,如果成功了,想获得一个清洁的永久性的能源,一个伟大的理想就成功了。

核聚变的原理并不复杂,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变,这种反应在太阳上,已经持续了50亿年。为了实现人类的这一伟大理想,1984年9月,585所,自主设计、研制、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大型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装置上,等离子体的物理品质参数,达到同类装置的国际水平,科研人员在它上面取得了5000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世界核聚变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我国核聚变能源开发的里程碑。

中国第一条国产化高科技特种材料生产线

它的历史是三线建设的缩影,历经半世纪风雨沧桑,依然忠诚地挺立在祖国的大后方。它是一座精神的丰碑,继续践行神圣使命,书写时代荣光!它,就是中国第一条国产化高科技特种材料生产线。

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

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零的突破”是它的标签,“安全”“典范”“发展”是它的底色。它是中国核电的“井冈山”,中国核电自主发展之路从此照亮。它实现了周总理的历史夙愿,是“国之光荣”。它,就是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

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位于浙江省海盐县城东南8千米的秦山麓,总占地面积为30435平方米。1970年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开始筹建设计,主体工程于1985年3月20日开工、1991年10月建成,1991年12月15日机组并网发电,使我国成为能够自主设计建造和运行核电站的国家。

秦山核电站是我国核工业“军转民”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实现我国核电自主设计、自主建设、自主调试、自主运营管理以及核电装备自主设计建造,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已累计安全稳定运行27年,WANO综合指标两次位列同类机组世界第一。

秦山核电站是“中国核电的井冈山”,中国第一批核电操纵员从这里诞生。它实现了周总理“通过这座核电站的研究、设计、建设、运行,培训人员,积累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的历史夙愿,开启了中国核电发展的第一篇章,留存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原标题:聚焦丨让核工业文化遗产薪火相传 这个发布会你不容错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工业查看更多>华龙一号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