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聚焦丨首批12项核工业文化遗产名录 让核工业文化遗产薪火相传

2018-06-29 09:34来源:中核集团作者:宋其明 王陈陈关键词:核工业华龙一号核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核工业)名录名单

中国核工业的“开业之石”

原子能“一堆一器”

中国核城

中国第一功勋铀矿

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中国第一座铀浓缩核工厂

中国第一条铀水冶纯化生产线

中国第一个核燃料元件厂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发实验基地

中国第一座人造太阳实验装置

中国第一条国产化高科技特种材料生产线

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

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是过去时代给我们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国务院国资委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保护和开发中央企业历史文化遗产。经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央企业共有包括历史建筑、工业设施设备等工业遗产7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252套。这些工业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央企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

历经六十多年的风雨砥砺,中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两弹一艇”以及自主三代核电品牌“华龙一号”辉煌中走来的中核集团,在发展历程中,留存了大量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设施、设备、基地以及生产工艺、企业精神等核工业文化遗产。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四个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今天在此发布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核工业)名录。

本次发布的首批核工业文化遗产是我们从近100项核工业文化遗产中精心挑选出的12项。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一一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开业之石

它是一块石头,但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1955年,这块采自广西的铀矿石被带进中南海,它被呈送给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当天,国家正式作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可以说,它见证了中国核工业的起步与发展,它,被誉为中国核工业的“开业之石”。

这是一块带有美丽的黄色花纹的铀矿石,它被地质勘探人员采集到的同时,为中国发展原子能建立核工业打开了大门。1955年1月15日,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

刘杰:我就带着这个铀矿的标本,去向毛主席汇报,主席当时看见了标本,拉着我的手说:我们要发展原子能,这是决定命运的。

没有铀矿,制造原子弹就是“无米之炊”。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由于物资匮乏,科技条件落后,在找寻铀矿的过程中,一群怀着崇高理想的核工业顶尖铀矿地质科研人员献出了他们的无悔芳华。

1964年10月16日,令世界刮目的一声巨响在中华大地震撼登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壮举成为了中国立于世界之林的安全基石,也是我国扬眉吐气、挺起脊梁的关键;随后我国氢弹爆炸成功,核潜艇研制成功,尽显国威与军威,“开业之石”见证了中国核工业的起步、发展与辉煌,从此,我国踏上了发展核工业的创新之路。

一堆一器

它们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姐妹。 60年前,它们联手开启了中国的原子能时代。60年来,它们为攻克“两弹一艇”技术难关立下汗马功劳,为和平利用核能、造福人类点燃了希望之光。它们是国之重器,是中国跨进原子能时代的钥匙。它们,就是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1955年,党中央作出了集中力量发展核事业的重要指示,决定从苏联引进一座7000千瓦的重水型实验性重水反应堆和一台直径1.2米的回旋加速器,当时,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开始了“一堆一器”的建造工作。1956年5月26日,重水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动工兴建;1958年6月10日,回旋加速器调试出束。同年的6月13日,重水反应堆达到临界。

1958年9月27日,在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移交使用揭幕典礼现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为典礼剪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盛赞:“它们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经跨进了原子能时代。”

“一堆一器”的建成,为攻克“两弹一艇”技术难关、研制人造卫星和洲际导弹,培养大批核工业技术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1987年,回旋加速器退役,20年之后的2007年,重水反应堆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中国核城

在中国版图上,它地处偏远的荒漠戈壁。在中国核工业史上,它是“两弹一艇”的功勋之城。它,是我国核工业最大的生产科研基地,支撑起全世界华夏儿女的脊梁。它,就是中国核城。

地处中国西北部河西走廊戈壁深处的404厂是根据国家核武器发展战略需要,于1958年经中央批准首批建设的,目前仍然是我国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政企合一的核工业综合性科研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核城。

60年来,核城人秉承“祖国需要我”的坚定信念,扎根荒漠戈壁,先后建成我国第一条铀转化生产线、第一座生产堆、第一座后处理厂、第一条核部件及核材料生产线等军民用核设施,创造了我国核工业建设发展史上多个第一,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核心部件,为我国核武器的研制、试验、列装提供了重要保障。

中国第一功勋铀矿

三个井田、六个竖井和一个斜井,它的创建与发展标志着我国铀矿业从无到有,奠定了新中国“两弹一艇”辉煌的历史基业。它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了合格原料,为原子能事业提供铀矿石数万吨。它,就是中国第一功勋铀矿。

1958年5月,时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邓小平在二机部选址报告上批准在湖南郴县许家洞建设“郴县铀矿”。1964年1月更名为国营711矿。711矿是新中国铀矿工业史的一个缩影,被誉为中国第一功勋铀矿。

梁启昌:我们这是58年开始扩修的,形成一个主要的运输巷道,运输的矿石外送主要是制造原子弹和氢弹的主要材料,这个铁轨是双轨,可以并排走两列车。

1963年,第一批铀矿石连夜秘密运送出去,这批铀矿石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做出了重要贡献。从那以后,711矿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数以万吨的铀矿石。

这些始建于60年代初的红砖瓦房,陪伴711矿的建设者们,走过了50多年的风雨历程,续写着核工业的辉煌。

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它是一块1170平方公里的神秘禁区。60年前,一群人在这里怀着“许身国威壮山河”的豪情,用奋斗和牺牲书写了奉献与忠诚,研制出中国的“两弹”。它使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终于有了自己的核武器。它,就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上世纪50年代初期,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讹诈,党中央决定研制核武器,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选址青海湖北岸的金银滩草原,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221”基地。

在这块1170平方公里的神秘禁区内,攻克了原子弹、氢弹尖端科学技术难关,先后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它使中华民族在这个世界屋脊上屹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1987年,在胜利完成了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后,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撤销这座核武器研制基地,1995年5月5日,新华社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全面退役,移交当地政府开发利用,如今,昔日的神秘禁区已成为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原标题:聚焦丨让核工业文化遗产薪火相传 这个发布会你不容错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工业查看更多>华龙一号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